-
一种ECMO敷料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体外循环支持系统,对治疗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ECMO导管的有效固定可以避免移位、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ECMO治疗的有效性和连续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透明敷料、外科敷贴及绷带等多种工具结合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固定不够牢靠、外观不够美观整洁、更换不够方便等问题,尚缺乏特异性有效敷料来固定ECMO导管,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特设计了一种ECMO敷料,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20543021.3).该装置包括依次薄弱连接的上部敷料、中部敷料、下部敷料 3 个部分.上部敷料顶面为上部敷料层,上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1 刻度标识,底面中部设有纱布层;中部敷料顶面为中部敷料层,底面 2 个长度方向边沿设有网状层,2 个网状层之间设有切口纱布,切口纱布 2 个长度边沿连接网状层,切口纱布与中部敷料层之间设有塑料薄膜,切口纱布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裂缝,中部敷料层顶面设有第 2 刻度标识;下部敷料与中部敷料的连接处设有开口,下部敷料底面为胶黏层.该装置设计简单,固定效果好,方便更换,可避免导管滑脱、移位,减少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硅胶片对 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放射性皮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 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 90Sr- 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1例、女性94例,年龄(27.2±3.7)岁。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55例)、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6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 90Sr- 90Y敷贴器进行多次小剂量治疗,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和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分别使用1 mm、2 mm厚硅胶片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学会的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对3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等级。分析 90Sr- 90Y敷贴治疗疗程及硅胶片保护对发生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3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6%对89.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15, P>0.05);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相比,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89.5%对83.6%对5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108、11.738,均 P<0.05)。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总体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低于对照组(1.05±0.65对1.37±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09, P<0.05),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0.63±0.66)低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49、-3.473,均 P<0.05)。 90Sr- 90Y敷贴治疗疗程的增加会使瘢痕疙瘩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 OR=2.348,95% CI :1.524~3.618, P<0.001),不同厚度硅胶片的使用可降低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1 mm厚硅胶片: OR=0.273,95% CI:0.109~0.685, P<0.01;2 mm厚硅胶片: OR=0.099,95% CI:0.034~0.293, P<0.001)。 结论:90Sr- 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时,使用2 mm厚硅胶片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UM行PRT的共819例患者资料,包括术前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情况,PRT次数、时间、并发症、随访时间,敷贴器取出后半年UM瘤体的基底最大直径和瘤体高度,末次随访肿瘤转移率、病死率及视力变化情况。UM控制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高度增加2.0 mm或肿瘤任一边界扩展2.5 mm视为瘤体增长,反之则定义为敷贴治疗有效。采用配对 t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819例UM患者中男性408例,女性411例;年龄13~85岁,平均数为47岁;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睫状体黑色素瘤,43例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767例为脉络膜黑色瘤。819只患眼中,中等大小肿瘤697只眼,大肿瘤110只眼。所有患者接受1次PRT,放射治疗时间6~50 d,平均数为15 d。81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感染,无邻近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半年后瘤体基底最大直径为(12.41±3.20)mm,与治疗前瘤体基底最大直径(12.82±3.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0, P<0.01);治疗半年后瘤体高度为(6.18±2.55)mm,与治疗前瘤体高度(7.21±2.5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5, P<0.01)。随访时间为(34±24)个月(1~125个月),至随访期末25例患者在PRT术后2年失访,71例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PRT的有效率为88.3%(723/819),眼球保留率为91.1%(723/794);视力不变393只眼,视力下降344只眼,视力提高82只眼。60例患者发生全身转移(肝脏、骨、乳腺转移),2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肿瘤转移率为12.8%,病死率为5.8%;10年肿瘤转移率为20.6%,病死率为5.8%。 结论:PRT对UM安全、有效,保眼率高且能保存部分有用视力,可以作为控制中等大小UM的主要治疗方式。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0-6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的研制及其特性测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制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下称无线传感模块)并进行相关特征性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1)设计无线传感模块结构及工作模式;在柔性排线一端焊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与焊接了蓝牙发射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接口的印制电路板相连,建立无线传感模块;开发移动端数据接收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蓝牙功能读取无线传感模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检测数值。(2)同时用无线传感模块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35~42 ℃热水袋温度,对比30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3)于第2作者手臂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将无线传感模块置于负压条件下,同时记录无线传感模块测得负压值和负压表数值,对比14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4)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3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生理盐水,分别配置相应材料浸提液。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称量实验前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混合浸提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压力传感器浸提液与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浸提液1∶1混合浸提液、生理盐水50 mL/kg,观察小鼠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并称量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综合评估材料毒性。(5)取4只3~6个月龄、雌雄不限日本大耳白兔,脊柱左侧2个区域敷贴无菌纱布设为无菌纱布组,脊柱右侧2个区域敷贴无线传感模块设为无线传感模块组,评估各区域敷贴后1、12、24、48 h皮肤状态,按照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记录评分。(6)按压力传感器、焊接温湿度传感器柔性排线每1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无血清DMEM培养基,分别配制相应材料浸提液。取L-929成纤维细胞株,分为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苯酚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前2组分别加入对应浸提液,苯酚对照组加入64 g/L苯酚,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体积均为100 μL。噻唑蓝法检测培养2、4、7 d吸光度值以计算细胞增殖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 结果:(1)智能手机通过蓝牙功能成功接收无线传感模块检测的空气温度、湿度与压力信息。(2)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热水袋温度为(37.7±1.7)℃,与红外线测温仪的(37.7±1.7)℃相近( t=-0.112, P>0.05),且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 r=0.996, P<0.01)。(3)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手臂负压材料下负压为-36.7(-38.8,-27.4)kPa,明显低于负压表的-22.7(-32.7,-12.5)kPa( Z=-3.235, P<0.01),但二者绝对值存在明显正相关( ρ=1.000, P<0.01)。(4)各组小鼠均无异常毒性反应。4组小鼠体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132, P>0.05)。(5)敷贴后1、12、24、48 h,2组兔敷贴区域皮肤刺激性评分均相近( Z=-1.000、<0.001、-0.620、<0.001, P>0.05)。(6)培养各时间点,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压力传感器浸提液组和柔性排线浸提液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升高( P<0.01),苯酚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 P<0.01)。培养2、4、7 d,苯酚对照组细胞毒性分级分别为1、1、2级,各浸提液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 结论:无线传感模块集成了温湿度与压力传感器,可监测局部温度与压力,并能在移动端应用程序上实现参数的可视化,其测量温度准确,压力测量结果与负压表负压值变化趋势一致,且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90Sr- 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 90Sr- 90Y敷贴治疗进行EBT3胶片剂量的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快捷的剂量验证方法。 方法:选用能量响应较好的辐射直接显影EBT3胶片,并与固体水模进行比较,通过直线加速器建立0~500 cGy的胶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组织等效性。将20片6 cm×6 cm的EBT3胶片(每张胶片厚0.28 mm)重叠放置,将 90Sr- 90Y敷贴器放置在胶片最顶层,辐照4 min。通过灰度-剂量标准曲线计算出每张胶片中心轴附近的平均吸收剂量,根据胶片厚度计算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辐射剂量及等剂量线分布。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 U检验比较不同能量的电子线照射前后所测得的吸收剂量的差异。 结果:胶片替换等厚度固体水模后测量结果略高于纯固体水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 P=0.84)。不同深度处胶片对应的中心区域随着灰度值的降低吸收剂量迅速下降,在0.5 cm深度处,剂量仅为7.0 cGy。4 min照射后,距离敷贴器不同深度处的吸收剂量满足拟合曲线 y=739.07e -0.56 x-44.8,等剂量线范围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 结论:EBT3胶片验证能够很好地满足 90Sr- 90Y敷贴治疗的剂量验证,具有简单、易行、准确的特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现代康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现代康复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8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理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手法。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曲度、伸展度,VAS量表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96.43±4.63)°比(89.58±4.67)°, t=6.59]高于对照组( P<0.01)、伸展度[(8.32±2.03)°比(11.69±2.37)°, t=6.83]低于对照组( P<0.01);VAS评分[(2.06±0.49)分比(3.65±0.76)分, t=11.12]低于对照组( 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8.97±3.76)分比(20.43±3.04)分, t=11.17]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现代康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可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芥子涂方对哮喘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白芥子涂方在哮喘治疗中的免疫调剂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D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芥子涂方敷贴非穴位组、白芥子涂方敷贴肺俞穴组、阳性对照组(氨茶碱敷贴肺俞穴),给药14 d,收集血清、肺、脾、胸腺、肝脏及肾脏组织.评估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活化,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器官指数、形态学及皮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CD)细胞数,检测CD90及H2-Ab1表达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芥子涂方敷贴穴位组及氨茶碱敷贴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P<0.01),增加IgA、IgG、IgM、IFN-γ及IL-2(P<0.01),但降低IL-4及MBP水平(P<0.01).此外,白芥子涂方敷贴肺俞穴组贴及氨茶碱敷贴肺俞穴组皮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肿胀数降低,支气管管腔内黏液分泌降低,气道水肿及闭塞减少,肺间质炎性浸润伴充血情况减少.皮肤组织中CD1a+CD83-未成熟DC细胞减少,而CD1a+CD83+成熟DC细胞增加,皮肤组织中CD90及H2-Ab1表达显著性增加.结论:白芥子涂方穴位敷贴治疗可促进皮肤组织中髓系树突状细胞发生形变、迁移,并促进抗原的呈递作用,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且对机体不良反应低,能发挥调节机体Th1/Th2的失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贴敷类医疗器械中薄荷脑等中药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医用退热贴、退热凝胶、冷敷贴中的薄荷脑及其他中药成分进行定性识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采用HP-INNOWAX(30 m × 0.25 mm,0.25 μm)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80℃保持2 min,以20 ℃·min-1的速率升温至240 ℃,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 ℃,分流比5∶1,采集类型Scan,扫描范围(m/z)50~500.样品浸提方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的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检测样品中薄荷脑、樟脑、冰片的含量.结果:薄荷脑质量浓度在0.2~2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90.6%~101.2%.利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3种共24批医用退热贴敷类产品进行检测,9批医用退热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14~1.07 mg·片-1;6批医用退热凝胶均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05~3.80 mg·g-1;9批医用冷敷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含量为0.79~78.58 mg·片-1.此外,24批医用退热贴敷类产品中9批检出含有樟脑、冰片,樟脑的最大添加量为73.32 mg·片-1,冰片的最大添加量为123.72 mg·片-1.结论:市场上的医用退热贴敷类医疗器械中有一定程度的禁止添加成分如薄荷脑、樟脑及冰片的检出,需要加强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情志干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女性妊娠期间出现下腹坠胀疼痛、腰酸并伴有阴道出血的症状称为胎动不安,属于妊娠期的一种高发疾病,西医学将这种症状称为先兆性流产[1].胎动不安的发生与母体自患疾病、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因素、生殖器官畸形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表皮屏障受损对接触致敏物的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受到微弱损伤的皮肤致敏后,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几率及对皮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敷贴,胶带粘贴及紫外线照射三种方式对皮肤进行微弱损伤并用芳香混合物Ⅰ致敏,通过临床评估,非创仪器Tewameter(R) TM210,Corneometer(R) CM820,Chromameter(R) CR400和实验室检查评价皮肤表面状况,检测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含水量、颜色和炎症及致敏情况.结果 进行微弱损伤后,临床评估为0分,但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胶带粘贴部位经表皮失水率显著高于微损伤前,十二烷基磺酸钠部位含水量显著低于微损伤前(P<0.05).致敏后,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胶带粘贴部位的临床评分、经表皮失水率和a*值均比未受过微损伤的致敏部位显著升高(P<0.05);IL-1α和IL-12的含量较致敏前显著升高(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早发现皮肤屏障受到的微弱损伤,能及时阻断无临床症状的皮肤向临床疾病方向发展,预防接触性皮炎的产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