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性别女性嗓音问卷简体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汉化跨性别女性嗓音问卷(Trans Woman Voice Questionnaire authorized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TWVQ-SC)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采用跨文化适度法进行TWVQ量表双向翻译/回译。量表含30个项目,从个人对嗓音功能的认知、嗓音的心理社会影响、社会参与受限程度3方面进行评估。对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进行嗓音女性化咨询或训练的340例跨性别女性及134例顺性别女性进行线上问卷,112例跨性别女性完成了1~2周后复测。问卷包括受试者一般情况、简体中文版TWVQ-SC、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简体中文版。有效问卷含实验组279例跨性别女性:年龄21(20,25)岁,TWVQ-SC得分86(61,100)分;对照组128例顺性别女性:年龄27(21,35)岁,TWVQ-SC得分34(31,39)分;复测组89例跨性别女性:年龄:23(19,24)岁,TWVQ-SC得分83(65,97)分。通过克朗巴哈系数以及项总计相关系数(item-to-tot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TC)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考察重测信度。采用专家评判法考察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考察结构效度;通过对顺性别和跨性别被试量表总分进行秩和检验考察区分效度。结果:TWVQ-SC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7,30道题目ITC值范围为0.40~0.86,组内相关系数为0.84。4个主成分因子的旋转后累计贡献率为65.12%,与VHI-10量表正相关( r=0.85, P<0.01),跨性别女性组TWVQ-SC得分显著高于顺性别女性组( U=1 580, P<0.01)。各指标均表现出较高信效度水平。 结论:TWVQ-SC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跨性别女性嗓音自我评估工具进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文版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的译制及信度、效度的初步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开发中文版的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并进行信度和效度验证。方法:采用多步骤的翻译方法将英文版USSQ翻译为中文USSQ。采用中文USSQ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可视模拟比例尺(EQ-VA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男性患者)及泌尿生殖道症状调查表(UDI-6)(女性患者),对连续纳入的83例术后留置单侧输尿管支架管的患者(试验组)和9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术后第1、4和8周(分别为术后留置单侧输尿管支架管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拔出输尿管支架管后4周时)行问卷调查,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评价问卷内部一致性、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价重测信度,以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同证效度,以秩和检验评价改变的敏感度和区分效度。结果:中文USSQ与英文版USSQ相同,共有6个维度、43个问题。试验组78例患者(男/女为45/33例)、对照组90例患者(男/女为41/49例)完成问卷,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60~0.78,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69~0.91;6个维度之间的15项比较中,11项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31~0.50。试验组男性患者术后第4周的尿路症状评分与IPSS评分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60,女性患者术后第4周的尿路症状评分与UDI-6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522,改变的敏感性和区分效度在尿路症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况、工作表现、其他问题维度中也显示了很好的结果(均 P<0.01);因试验组术后第1、4、8周分别有1(1.3%)、6(7.7%)、34(43.6%)例患者有性生活,故未对问卷的性生活维度进行分析。 结论:中文版USSQ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估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PARA参与肝细胞癌发生铁死亡预防疾病恶化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通过在线公共数据库与细胞实验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PPAR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基因功能及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疾病恶化的影响,探讨 PPARA是否参与肝细胞癌铁死亡的过程。采用实验性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及细胞实验,2022年1至8月在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进行相关细胞实验。利用癌症基因组数据(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数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 PPAR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通过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研究PPARA在HCC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基于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TRING)数据库构建PPARA与铁死亡关键因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同时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PPARA与关键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的相关性。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HCC细胞株SK-HEP-1、SMMC-7721、MHCC-97H、BEL-7402及正常肝细胞L02中PPARA的表达水平,观察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48 h后PPARA表达量的变化。GEPIA数据库中各组间PPARA表达量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GSE25097与GSE112790数据集中PPARA的表达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使用时序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PPARA表达量间的差异利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方法比较GCLC与PPARA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配对T检验对PPARA在细胞系中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CC组织中 PPARA 的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织( P<0.05)。PPAR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关( P<0.05)。STRING数据库构建的PPI提示PPARA与铁死亡关键因子NFE2样bZIP转录因子2(NFE2 like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2,NFE2L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MOX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GCLC、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5-lipoxygenase,ALOX15)、酰基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等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GEPIA数据库结果显示PPARA与GCLC的表达呈正相关( R=0.6, P<0.05)。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MHCC-97H和SK-HEP-1细胞48 h后,通过WB 检测发现PPARA表达量均升高。综上,PPARA在HCC低表达,表达量越低则患者生存期越短。PPARA与GCLC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参与调控HCC铁死亡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基于CT门脉期图像分别提取全肝及肝段局部区域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评估不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可行性研究,并比较两个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8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48例肝硬化的患者,按CTP评分将患者划分为CTP A级和CTP B+C级两组,并随机分为训练集(n=118)和验证集(n=30),不同感兴趣区ROI_t和ROI_s分别根据全肝和肝脏各段局部感兴趣区分割而得,提取出的特征均通过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降维筛选出 最有意义的特征,用LightGBM分类器建立预测不同CTP分级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用ROC曲线和DCA曲线来评价ROI_t和ROI_s两种模型的效能,利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的ROC曲线效能.结果 ROI_t模型由最终筛选出10个最有意义的特征建立,训练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0.886(0.821~0.950)、0.828、0.849、0.826,验证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0.797~0.992)、0.816、0.884、0.870.ROI_s模型由最终筛选出13个最有意义的特征建立,训练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0.854(0.765~0.943)、0.743、0.8、0.853,验证集的 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0.575~0.823)、0.608、0.744、0.706.DeLong 检验显示 ROI_t模型和ROI_s模型的ROC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69),DCA曲线可见ROI_t模型和ROI_s模型验证集均有良好的预测CTP分级的能力,且ROI_t模型优于ROI_s模型.结论 根据对肝硬化患者CT门脉期图像全肝及肝段局部感兴趣区域提取特征建立的两种影像组学模型,均能有效评估不同CTP分级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且根据对全肝感兴趣区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机械性吸呼仪参数设置对模拟肺呼气峰流速、呼气容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使用机械性吸呼仪(mechanical in-exsufflation,MIE)治疗中的吸气压力设置参数(set inspiratory pressure,SIP)、呼气压力设置参数(set expiratory pressure,SEP)及 SIP/SEP 对模拟肺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呼气容量(expiratory volume,EV)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中增强气道廓清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MIE与模拟肺连接,在模拟肺无自主呼吸状态下分别针对健康成人、肺部感染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设置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MIE压差(SIP与SEP的差值)分别设置为60、40、30cmH2O(1 cmH2O=98.06 Pa),在固定压差下,SIP/SEP设置为1∶1、1∶2、2∶3.在每种参数设置状态下,MIE均工作5个周期,记录PEF、EV的平均值.分析MIE治疗中PEF的出现时间,对比不同参数设置下PEF、EV的平均值,并分析SIP及SEP分别与PEF、EV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拟肺在不同生理条件下,MIE治疗中的PEF均出现在呼气初始,当压力释放的瞬间产生最大的PEF.MIE设置的压差越大,产生的PEF、EV越大;在压差相同情况下,SIP/SEP为1∶1时产生的PEF、EV最大.SIP与PEF、EV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919、0.990,SEP与PEF、EV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737、-0.674,SIP与PEF、EV的相关性高于SEP与PEF、EV的相关性.结论:MIE治疗中设置压差越大,产生的气道廓清效果越好;在压差相同情况下,将SIP/SEP设置为1∶1,能够产生咳嗽效应的最大化,从而增强气道廓清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PPG信号的极简特征回归树血压估计模型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的极简特征回归树血压估计模型.方法:从单路PPG信号中提取15个特征参数,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筛选与血压相关性最高的4个参数,构建极简特征回归树血压模型.结果:极简特征回归树血压模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估计误差分别达到(-0.02±3.63)mmHg和(-0.04±2.10)mmHg.结论:提出的极简特征回归树血压模型结构简洁、准确率较高,这一发现对于在可穿戴设备中使用单路PPG信号进行血压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支气管哮喘中的潜在差异免疫基因和免疫浸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识别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免疫关键基因和免疫细胞,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Import数据库中分别下载哮喘相关数据集和免疫相关基因,利用R软件分析获得GSE76262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related genes,DE-IRGs).在STRING数据库中明确DE-IRGs间的相互作用.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的DE-IRGs,并在GSE137268中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关键DE-IRG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此外,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被用来分析28种免疫细胞在哮喘和健康者中的表达差别,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关键免疫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GSE76262中鉴定出17个DE-IRGs,经PPI网络的筛选和在GSE137268中的验证,CCL22、CCR7、IL1R2、IL18R1、TNFAIP3和VEGFA被识别为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关键DE-IRGs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ssGSEA的结果提示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与健康者相比,11种免疫细胞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浸润明显增加.同时,CCL22、CCR7、IL1R2、IL18R1、VEGFA、TNFAIP3与浸润的免疫细胞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CL22、CCR7、IL1R2、IL18R1、VEGFA、TNFAIP3可作为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可能参与调控其发病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嗜酸粒细胞相关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P患者,以及24例同一时间段在本院皮肤外科治疗的有医学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均与患者的红斑评分、水疱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损害评分、黏膜评分无相关性;BP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患者的瘙痒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BP病情严重程度,且可推断其在BP的红斑、水疱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升高可能与皮肤瘙痒形成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1990-2019年全球烧伤死亡率的区域分布、时间趋势及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分析1990-2019年全球烧伤死亡率的区域分布、时间趋势及驱动因素.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收集全球烧伤死亡人数、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人口统计学等数据.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探索烧伤死亡率与SDI之间的关系.采用连接点回归模型分析全球烧伤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利用分解分析了解死亡人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过去30年,全球烧伤死亡标准化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为-1.9%,男女性死亡标准化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2.09%、-1.65%,高SDI和低SDI地区分别为-3.11%、-1.27%,西太平洋及非洲地区分别是-2.95%、-1.25%.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下降幅度越小.SDI与死亡标准化率相关系数为-0.634(P<0.001).全球死亡人数下降10%,而非洲的烧伤死亡人数增加21%,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规模及流行病学分别对其贡献了-26.18%、427.35%、-301.18%.人口年龄结构对西太平洋地区死亡人数变化贡献了-96.07%.结论:全球烧伤死亡率随年份总体呈下降趋势,男女性死亡率均下降,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下降幅度越小.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死亡率下降越快,与SDI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液固工艺山西陈醋发酵微生物群落组成、互作网络及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传统山西陈醋是在开放环境下由多菌种固态发酵酿制而成,解析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互作网络及来源对认识和调控食醋发酵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揭示山西陈醋酿造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演替、互作网络及来源.[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山西陈醋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演替和多样性;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计算物种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并利用 Gephi 软件对微生物群落互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快速期望最大化微生物源跟踪(fast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FEAST)方法解析发酵微生物群落的来源.[结果]山西陈醋酿造过程中有 6 个优势细菌属和 5 个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丰度大于 1%);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的平均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 20.76%、30.38%和 46.24%;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的相对丰度在醋酸发酵阶段逐渐增加,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此阶段的趋势则相反.微生物群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Loigolactobacillus、Schleiferilactobacillus 和地杆菌属(Geobacter)具有较高的连接度(连接度≥7);此外,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与魏斯氏菌属(Weissella)、Schleiferilactobacillus、Loigo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来源追溯结果显示糖化发酵第 2 天样品中有 1.02%的细菌群落和 77.04%的真菌群落来源于大曲;在醋酸发酵第 1 天样品中有0.93%的细菌群落和 52.82%的真菌群落来源于火醅.[结论]为了解山西陈醋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演替、互作网络和解释酿造微生物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