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复杂网络探究肺系疫病各阶段核心"症-药"关联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整合肺系疫病的各阶段临床表现与中药复方,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组学大数据资源,挖掘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中药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明确界定肺系疫病非特异性症状特征,系统梳理古代疫病文献资料、中成药目录,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构建包含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方药的大数据集;运用网页排名算法提炼出肺系疫病在急性期(轻症、重症)和恢复期 3 个不同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和"核心中药群",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深入剖析核心"症-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 822 条数据中(轻症 287 条,重症 403 条,恢复期 132 条),所识别的核心症状群与各阶段肺系疫病的实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轻症阶段的核心中药以解表药和清热药为主,重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祛湿化痰药,而恢复期以补气养阴药为核心.进一步的富集分析揭示,急性期核心中药主要涉及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恢复期核心中药主要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症状群对应的核心中药群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来治疗肺系疫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药物及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某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应进行其他抗病毒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血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χ2=9.270, 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恢复期血浆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范围暴发,虽积极救治,但仍有大量的重症患者,临床治疗压力巨大。恢复期血浆疗法利用感染后康复患者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治疗疾病,已在历史上多种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发挥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COVID-19,临床已在尝试使用恢复期血浆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通过讨论恢复期血浆疗法的历史、机制及在SARS等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经验,为恢复期血浆疗法在COVID-19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到目前为止,针对2019-nCoV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和安全有效的疫苗仍在研发中,因此迫切需要为COVID-19的治疗寻找替代策略。感染性疾病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Convalescent plasma,CP),特别是含有高滴度中和抗体的CP,被应用于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重大感染性疾病,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COVID-19康复者CP是治疗重症和危重症2019-nCoV感染者的一项有意义的举措,但其潜在的风险仍待研究。本文就COVID-19康复者CP临床治疗的机制、采集要点、临床应用情况及潜在的益处和风险进行综述,为精准应用COVID-19康复者CP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低成本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原理,建立新冠RBD IgG检测方法,并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 N=97)、疫苗免疫后血清( N=82)及健康人血清( N=299)对检测方法性能进行评价。同时用指尖血和外周血配对血样( N=54)对指尖血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2019-nCoV RBD IgG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微量中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73, P<0.000 1)和较好的一致性( Kappa=0.93, 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2%和99%。指尖血和外周血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2 6),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932 6, P<0.000 1);指尖血可用于检测。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可为群体免疫状态评估提供的即时、高效,低成本的方法选择,为疫苗群体免疫监测和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与制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COVID-19爆发伊始,临床就通过输注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CP)治疗COVID-19并沿用至今,CCP的采集和输注因此一度成为输血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就CCP捐献者的招募、SARS-CoV-2实验室筛查、CCP采集和制备及输注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效招募CCP捐献者,成功采集和制备CCP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0例CT分布特点及征象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表现。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确诊COVID-19病例130例,按分布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分布:单侧14例(10.7%),双侧116例(89.3%);胸膜下型(102例78.4%),小叶核心型99例(76.1%),弥漫型8例(6.1%);(2)数目:单发病灶9例(6.9%),多发病灶113例(86.9%),弥漫8例(6.1%);(3)密度:仅为磨玻璃影(GGO)70例(53.8%),GGO与实变影兼有60例(46.2%);(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100例(76.9%),胸膜平行征98例(75.3%),"细网格征"100例(76.9%),"晕征"13例(10%),"反晕征"6例(4.6%),3例胸腔积液(2.3%),2例肺气囊(1.5%)。未见空洞。35患者行CT复查,21例(60%)好转,14例(40%)加重。结论:COVID-19影像学特点主要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分布为主,两者均可融合成片,重症者发展为双肺弥漫;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胸膜平行征";恢复期表现为边缘收缩的实变影,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或纤维条索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VID-19康复者ABO血型分布及其与恢复期血浆抗SARS-CoV-2抗体效价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的ABO血型分布做出统计,并进一步分析具有不同恢复期血浆抗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抗体效价的康复者的ABO血型分布。方法:抽取150份年龄18~60岁的COVID-19康复者血浆作为实验组,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后14 d采集血浆。另抽取武汉市180例健康人的血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年龄、性别与康复者ABO血型分布的关联性。同时分析康复者血浆中抗体的效价及其于ABO血型的关联。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OVID-19康复者中B型血患者数量较多(36% vs 25.0%, χ 2=4.714, P<0.05)。性别与COVID-19康复者ABO血型分布无关联性,而年龄与COVID-19康复者ABO血型分布有关联,在40岁以下组中,B型血COVID-19康复者数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多(38.5% vs 25.0%, χ 2=5.264, P<0.05)。5.3%康复者血浆中抗SARS-CoV-2抗体效价≤1∶80。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在高血浆抗SARS-CoV-2抗体效价组中,B型血COVID-19康复者数量较多(35.2% vs 25.0%, χ 2=3.979, P<0.05)。 结论:COVID-19康复者中,40岁以下、B型血患者数量较多;部分血浆抗SARS-CoV-2抗体效价较低的康复者不具备捐赠血浆的条件;而B型血康复者可能更适宜作为COVID-19恢复期血浆捐献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肺功能成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T肺功能成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肺功能检查及CT肺功能成像检查。使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全肺、左肺、右肺及5个分肺叶的双气相CT定量值。根据出院后深吸气相肺部CT图像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残留病灶组、有残留病灶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恢复期临床肺功能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各临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肺总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等]及各CT肺功能指标[肺容积(LV)、平均肺密度(MLD)、吸气相与呼气相肺容积改变量(?LV)]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OVID-19恢复期患者CT肺功能成像与临床肺功能指标的关系。 结果:纳入90例COVID-19患者中,男35例、女55例;无残留病灶组45例、有残留病灶组45例。53例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存在临床肺功能异常,其中无残留病灶组22例,有残留病灶组31例。有残留病灶组患者中,吸气相、呼气相左肺下叶和右肺下叶LV,左肺下叶和右肺下叶?LV小于无残留病灶组,吸气相全肺、左肺、右肺、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下叶MLD,呼气相左肺下叶、右肺下叶MLD大于无残留病灶组( P<0.05)。由于无残留病灶组与有残留病灶组患者FEV 1/FVC、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两组FEV 1/FVC、FVC%合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EV 1/FVC=91.765-0.016×LV 吸气相右肺中叶+0.014×MLD 呼气相左肺下叶( R2=0.200, P<0.001),FVC%=-184.122-0.358×MLD 吸气相右肺-0.024×?LV 左肺上叶( R2=0.261, P<0.001)。TLC%在无残留病灶组与有残留病灶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分组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在无残留病灶组中,TLC%=80.645+0.031×LV 呼气相右肺下叶( R2=0.132, P<0.001);有残留病灶组中,TLC%=-110.237-0.163×MLD 吸气相右肺上叶-0.098×MLD 呼气相左肺上叶-0.025×LV 呼气相右肺下叶( R2=0.473, P<0.001)。 结论:CT肺功能成像可对全肺、单侧肺及分肺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反映局部肺功能情况,为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评估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