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护理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1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h、48 h后疼痛、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12 h、48 h疼痛评分、肿胀程度明显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护理对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肿胀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双W形皮肤-结膜贯穿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W形皮肤-结膜贯穿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日照市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日照壹美天成美容整形医院整形科行双W形皮肤-结膜贯穿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患者资料。术前设计重睑线并均匀标记5点,从外向内依次为A、B、C、D、E点。术中用10 ml针头对重睑线上标记的5点破皮,由最外侧的A点皮面斜向内侧进针,翻转上睑,睑板上缘结膜面出针;于结膜面原出针点进针,斜向内由皮面B点出针;同法依次贯穿C、D、E点;再由内向外依次贯穿E、D、C、B、A点;将两线端穿过3/8弧圆针,由A点进针,向外上走行深部并高于重睑线至外眶缘穿出皮面,调整松紧度打结。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患者满意度评价,包括重睑弧度、宽度、流畅度、对称性4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越满意。计量资料用 ± s表示,同一例患者手术前后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160只眼,女性75例,男性7例;年龄18~32岁,平均25.4岁;双侧单睑78例,单侧单睑4例。术后早期8例患者眼睑局部青紫、轻微肿胀,给予常规冷敷处理后好转;2例眼球伴有异物感,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周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重睑形态良好,眼睑无明显肿胀及异物感。共60例随访满6个月,患者重睑形态自然、美观,睁眼时重睑线流畅,闭眼无明显手术痕迹,仅1例患者重睑线变浅,予再次埋线修复后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无线结外露、皮下结节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患者满意度评分为(58.15±5.07)分,术后6个月为(98.68±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33, P<0.001)。 结论:双W形皮肤-结膜贯穿连续埋线法重睑术具有微创、简易、直视操作等优点,术后重睑形态自然,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颜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颜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儿资料。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瘤体部分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利用发际线隐蔽切口逐步暴露瘤体,将视野内可见的较大瘤体切除,对于远处操作受限但能明确肉眼可见的瘤体直视下进行射频消融,力求达到瘤体的无残留化。如术中探查发现瘤体侵及面神经、深筋膜下和眼眶内,则放弃射频消融治疗。所使用射频机最大输出功率200 W,电极前端裸露部分长度为3 cm,射频机可以根据组织的阻抗在消融过程中自动调节功率,输出最佳能量,并在消融过程中实时监测周围组织的温度。远端瘤体可以采用B超定位,针刺穿入,射频针导入进行消融。估算术中出血量,观察统计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及术后第1个月均进行1次面神经损伤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中的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瘢痕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至6岁10个月;瘤体均位于颜面部;侵犯层次均为肌肉浅层,术后病理均提示为丛状神经纤维瘤。5例患儿手术切口长度为(5.4±0.4)cm,术中出血量为(36.0±4.9)ml,术后引流量为(4.2±0.7)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4±0.5)d;术后均未发生局部感染及皮肤破溃,体温亦无明显波动。随访12~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均未发现患儿有抬眉困难表现。术后早期患儿手术部位肿胀明显,最迟约40 d逐渐消肿;1例出现局部皮肤青紫,冷敷后于术后1个月渐消退,考虑为局部皮下轻微出血所致。患儿术后局部瘢痕均轻微且较为隐蔽,术后6个月患儿的PSAS评分为(27.2±4.4)分。随访期间,原瘤体部位稳定,未见进行性增大瘤体再现。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颜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具有一定安全性及有效性,相较于传统手术,可减少局部损伤和容貌改变,射频消融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手术的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冷敷疗法缓解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疼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后眼罩冷敷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行TPRK的患者87例(17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冷敷组和对照组,2组均选取右眼进行观察。冷敷组在术后留观期间给予4 ℃冷藏硅胶眼罩冰敷袋,冷敷20 min,其余处理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冷敷。分别于术后2 h、1 d、2 d、3 d、5 d每天相对固定时间填写眼部不适感评分量表,包括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术后不适情况。并于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分别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2 h时,畏光、异物感、眼痛评分等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93, P<0.001; F=9.52, P=0.003; F=13.57, P<0.001)。2组间视物模糊、流泪、眼痒、眼部分泌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视物模糊指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69, P=0.003),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5 d所有不适症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2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UCVA、SE、Haz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间客观光学质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TPRK术后冷敷疗法能够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但对术后远期视力恢复没有明显作用,且对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视觉质量恢复等无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及踝-后足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及踝-后足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早期冷敷,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后足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VAS评分、患肢周径增加值和踝-后足功能评分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和患肢周径增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冷敷,可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长,促进患者踝足功能的尽快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及其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调查分析体育学院学生踝关节扭伤的流行情况、风险因素与早期治疗情况,以期获得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对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展开研究,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552名(1 104侧踝关节)在校体育学院学生,其中男309名,女243名;年龄16~24(20.9±3.7)岁.记录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数据.通过自制踝关节扭伤调查问卷表评估体育学院学生急性和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患病率与发生率,首次扭伤后治疗方案(冷敷、石膏或支具制动和药物)、目前行走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 Cumberland 踝关节不稳评分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和 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通过踝关节外侧韧带超声检查评估踝关节不稳运动员外侧韧带损伤情况.结果:至少有1次踝关节扭伤的急性踝关节扭伤(acute ankle sprain,AAS)的患病率为96.20%(531/552),AAS的发生率为59.96%(622/1 104).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的患病率为 16.85%(93/552),CAI 的发生率为 8.97%(99/1 104).四大类运动中,踝关节扭伤次数比例最高的是表演类专业22.20%(14/63),包括健美操和舞蹈表演;其次为球类专业8.60%(14/163).首次扭伤后94.4%的学生接受了冷敷治疗,约60%到医院就诊;但是,首次给予规范支具或石膏固定的只有44.7%,给予硬护踝治疗的只有35.3%.扭伤次数≥4次共有44名,总发生率为7.97%(44/552);Cumberland评分为(26.6±2.4)分,扭伤次数<4次的Cumberland评分为(29.2±1.1)分,考虑扭伤次数≥4次是踝关节不稳的1个风险因素.同时,扭伤次数≥4次时,VAS明显高于<4次的评分(P<0.05);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4次的评分(P<0.05).肌骨超声检查显示慢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TFL)厚度为(2.41±0.41)mm,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厚度为(1.92±0.21)mm,均较健侧增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学院学生中94%的学生至少发生过1次运动相关的踝关节扭伤,其中以表演类、球类运动最为常见.在初次扭伤后,给予规范支具或石膏固定的比例不足50%.扭伤次数≥4次是CAI的1个风险因素;肌骨超声检查显示ATFL和CFL均有增厚,但无统计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全自动冷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自动冷疗仪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全自动冷疗仪治疗24 h,对照组给予自制冰袋加压冷敷24 h,观察两组病人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累计按压次数、其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膝关节活动度、患肢皮肤温度、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冷疗6h患肢皮肤温度及冷疗6h、24 h时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A累计按压次数、其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膝关节活动度、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例病人出现惠肢肢端麻木,9例病人出现贫血加重,13例病人冷凝珠浸湿敷料,两组均未出现冻伤、低温过敏、血栓等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全自动冷疗仪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利于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下肢力线异常的翻修手术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下肢力线异常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平衡关节面与下肢力线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的病例资料.初次内固定手术后,连续随访1年,明确失败及翻修指征.翻修术前行患膝三维CT扫描、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感染指标筛查、步态录像、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标准正侧位X线片及下肢负重位力线测量(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先通过内侧入路探查并清理骨折端,双平面截骨,撑开抬高截骨面纠正内翻畸形,恢复关节面平整,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快速康复通道.观察患者翻修术前、术后7d、6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肢膝关节评分(KSS).记录所有内固定周围感染、伤口表面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双下肢负重位力线,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检验.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肢KSS优和良21例,步态恢复正常,差1例,跛行步态.无深部感染病例,未出现皮肤坏死,1例术后2d出现皮肤周围少量水泡,经消肿、冷敷治疗5d后消失.是否恢复力线病例的KSS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0).翻修后膝关节关节主被动活动度、KSS和SF-36评分随患者下肢力线纠正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面恢复平整,解剖角度恢复,后倾角度个体差异较大,但后倾角的恢复与KSS和SF-36评分间相关性差(P>0.01).结论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失败后的翻修手术应关注膝关节下肢力线的恢复,适度矫枉过正的截骨和充分恢复关节面高度都能给术后膝关节功能带来益处.翻修手术的患者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早期的心理干预、更积极的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眼部固定式冰袋套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眼部皮肤薄弱,皮下结缔组织疏松,眼部术后易出现水肿、淤青、出血、疼痛.如果局部受冷,血管立刻收缩,血流量减少,能达到减少渗血、瘀血及血肿形成的目的.因此,临床上术后早期常常采取冰敷疗法.目前临床上通常是采用治疗巾、包布或者毛巾包裹,因与眼部贴合不紧密,患者更换体位时冰袋容易移位,稍微活动就会造成冰袋滑落,需护士反复调整冰袋位置,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冷敷效果.传统固定式冰袋套若应用于单侧眼冰敷时,会妨碍健侧眼的使用,且左右冰袋间距无法调整.有的只适用于单侧眼冰敷.为此,我们自行设计一种简单实用且单双眼冰敷均适用的固定式冰袋套,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伤后及术后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加速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踝关节周围骨折择期手术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观察组伤后及术后24 h对踝关节周围进行持续冰块冷敷及常规骨科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患肢伤后及术后肿胀程度、面部表情分级疼痛评分(FRS)、住院天数、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1 d患肢肢体周径增加值为(17.1±5.7)mm、术后第3天为(14.1±5.9)mm,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566、5.065;P<0.01).术后第1天观察组FRS评分(2.8±0.9)分,对照组(3.3±1.1)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P<0.01).观察组发生张力性水疱病3例,对照组发生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5,P<0.01).观察组住院天数(6.8±1.3)d,对照组为(8.9±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8,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0.5±15.1)分,对照组(74.2±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1).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伤后及术后早期冷敷具有减少骨折及手术创伤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等优点,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创伤骨科护理中实际应用的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