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AHS患者血清γ-GT、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的OSAHS患者130例为观察组(OSAHS组),根据其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 n=59)与非颈动脉硬化组( n=7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PSG监测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γ-GT、Beclin1水平,分析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γ-GT、Beclin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γ-GT、Beclin1对OSAHS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ecli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γ-G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Beclin1及夜间最低动脉氧饱和度(LSaO 2)低于非颈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 P<0.05),血清Beclin1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 OR=1.073, P=0.041)、AHI( OR=1.050, P=0.004)、γ-GT( OR=1.084, P=0.002)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eclin1( OR=0.946, P=0.034)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血清γ-GT、Beclin1预测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77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5,高于γ-GT、Beclin1单独诊断(均 P<0.05)。 结论:血清γ-GT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eclin1是保护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分钟步行试验和握力测试在社区老年人早期动脉硬化护理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6MWT和握力测试在社区老年人早期动脉硬化的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以129名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利用脉搏波检测仪评估早期动脉硬化,并进行握力测试和6MW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握力和6MWT测试指标与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和增强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社区老年人aPWV为(10.50 ± 1.36)m/s,与6MWT距离和6MWT做功呈负相关( r=-0.404、-0.285,均 P<0.01)。社区老年人增强指数为(28.51 ± 10.81)%,与绝对握力、相对握力、6MWT距离和6MWT做功呈负相关( r值为-0.261~-0.226,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等因素后,6MWT距离和绝对握力分别是aPWV和增强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握力测试和6MWT均在社区老年人早期动脉硬化的护理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具体的评估作用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疗效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疗效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价,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8例,女性50例,年龄35~88岁,平均68岁。根据7∶3比例简单随机分为训练集( n=166)与测试集( n=72),并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根据是否发生不良预后,分为MALEs组和非MALEs组,训练集及测试集MALEs组分别为67例及26例,非MALEs组分别为99例及46例;在训练集中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对于结局事件最重要的变量,作为模型的预测指标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构建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可视化处理,并使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数据对模型效能进行检测。 结果:通过LASSO回归选择出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Rutherford分级>4级、膝下动脉段分级(IP)>1级、踝下动脉段分级(P)≥1级作为模型的预测指标,构建回归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中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13、80.6%、72.7%和0.764、65.4%、80.4%,校准曲线与期望基本一致,模型的决策曲线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阈值概率为0~0.79和0~0.66的范围内时,模型在临床上应用的准确性、净获益率最高。结论:通过患者术前的Rutherford分级、IP分级、P分级及SIIRI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MALEs的高危人群并针对性的强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替罗非班序贯阿加曲班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序贯阿加曲班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所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AIP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发病48 h内入住郑州市中心医院的BAD所致AIP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入院48 h内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停用替罗非班4 h前加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序贯治疗组在替罗非班组治疗基础上,在停用替罗非班时序贯阿加曲班,持续5 d。主要转归指标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次要转归指标为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的所有不良事件。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64例BAD所致AIPI患者,其中序贯治疗组32例,替罗非班组3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序贯治疗组发病后3个月时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替罗非班组(78.1%对50.0%; χ2=5.497, P=0.019)。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 (优势比2.067,95%置信区间1.343~3.182; P=0.001),而序贯治疗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 (优势比0.248,95%置信区间0.064~0.957; P=0.043)。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以及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均未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事件和死亡。 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序贯阿加曲班治疗BAD所致AIPI能有效改善患者转归,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动脉斑块的管理与外科干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全身动脉硬化在颈部血管的体现,斑块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继而引起脑缺血,不稳定斑块脱落可引起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抗血小板的血栓预防,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稳定斑块作用;同时也包括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脱和微创的颈动脉支架等外科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托法替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究狼疮肾炎(LN)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MRL/lpr小鼠16只,体质量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每组8只。治疗组通过0.9%氯化钠溶液稀释托法替布,按照10 mg·kg -1·d -1剂量灌胃,安慰剂组(淀粉片剂)用药方法同治疗组,共给药8周。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Bradford法蛋白浓度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尿素氮、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主动脉及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蛋白表达水平;主动脉弓切片后采用油红O染色,使用Image J软件评估血管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肾脏取病理切片后采用HE染色,使用肾小球活动性评分系统评估LN活动性病变;组间统计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法。 结果:①治疗组血清抗dsDNA抗体表达水平[(5.2±1.0)U/ml]低于安慰剂组[(6.9±1.2)U/ml]( Z=-3.07, P=0.008),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安慰剂组[(293±10)mg/L与(260±19)mg/L, Z=2.72, P=0.017;(16±6)mg/L与(8±9)mg/L, Z=3.78, P=0.006]。治疗组与安慰剂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0.7)mmol/L与(11.5±1.1)mmol/L, Z=-1.96, P=0.071;(17±5)μmol/L与(22±6)μmol/L, Z=-1.79, P=0.095]。②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小鼠LDL、TC、TG水平均下降[(0.83±0.15)mmol/L与(1.08±1.05)mmol/L, Z=-3.95, P=0.001;(2.90±0.08)mmol/L与(1.81±0.97)mmol/L, Z=-5.17, P=0.001;(1.10±0.08)mmol/L与(1.60±0.42)mmol/L, Z=-3.23, P=0.013],HDL水平升高[(2.02±0.99)mmol/L与(1.81±0.97)mmol/L, Z=4.42, P=0.001]。③治疗组主动脉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17±0.30与0.23±0.05, Z=-3.06, P=0.009;0.83±0.09与1.05±0.19, Z=-3.07, P=0.008;0.77±0.07与0.94±0.13, Z=-2.83, P=0.014;0.70±0.07与0.82±0.09, Z=-2.83, P=0.013),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低于安慰剂组[(12±31)μm 2与(1 242±1 101)μm 2, Z=-3.12, P=0.016;(63±7)μm与(82±8)μm, Z=-5.13, P<0.001]。④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及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评分均降低[(0.08±0.03)mg/ml与(0.20±0.11)mg/ml, Z=-3.08, P=0.015;(1.79±0.38)分与(2.79±0.14)分, Z=-7.08, P<0.001],肾组织MCP-1、JAK1、STAT1、STAT2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0.364±0.040与0.425±0.021, Z=-3.85, P=0.003;0.689±0.074与0.838±0.068, Z=-4.19, P=0.001;0.508±0.070与0.646±0.119, Z=-2.85, P=0.015;0.618±0.062与0.740±0.101, Z=-2.94, P=0.013)。⑤2组小鼠肾小球活动性评分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1, P=0.043; r=0.79, P<0.001; r=0.64, P=0.008; r=0.82,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3, P=0.036)。2组小鼠尿蛋白水平与LDL、TC、TG、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67, P=0.004; r=0.68, P=0.004; r=0.53, P=0.033; r=0.80, P<0.001; r=0.74, P=0.001),与HDL呈负相关( r=-0.57, P=0.021)。 结论:LN严重程度与SLE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托法替布可能减轻MRL/lpr小鼠早期动脉硬化程度及LN程度,并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SLE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预测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SIRI)对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和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BA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SIRI。SIRI计算方法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END定义为发病1周内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评分增加≥1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RI与END以及转归不良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IRI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125例BAD患者,其中62例(49.6%)发生END,32例(25.6%)转归不良。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 ratio, OR)1.08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82~1.240; P=0.043]和高SIRI( OR 1.465,95% CI 1.150~3.676; P=0.028)是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END( OR 1.130,95% CI 1.032~1.384; P=0.006)、高基线NIHSS评分( OR 1.571,95% CI 1.184~2.101; P=0.003)和高SIRI( OR 2.062,95% CI 1.152~3.672; P=0.01)是BAD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基线NIHSS评分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5% CI 0.54~0.78)、0.70(95% CI 0.58~0.81)和0.83(95% CI 0.74~0.93)。 结论:高SIRI是BAD患者发生END以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IRI和基线NIHSS评分对BAD患者转归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亚洲人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又是其最常见的部位。MCA狭窄可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目前的血管内治疗主要针对有症状狭窄。早期药物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自然病程。文章从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2个方面对有症状MCA狭窄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症状脑动脉狭窄与认知损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无症状脑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aCAS)与认知损害密切相关,可导致多个认知域损害,进而影响患者行为和日常生活。文章对不同类型aCAS主要损害的认知域、损伤机制以及治疗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对aCAS的重视,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延缓认知功能恶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腔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并接受DCB治疗的慢性股腘动脉闭塞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腔内操作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reedom from 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大截肢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结果:83例患者(95条下肢)接受了DCB治疗。其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50条(52.6%),平均病变长度为(18.35±10.61)cm,中重度钙化病变24条(25.3%)。一期补救性支架植入率29.5%。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术后12个月全因死亡率6.0%、大截肢率为4.3%、一期通畅率60.6%、一期辅助通畅率72.4%、二期通畅率83.4%、F-TLR为77.0%。中重度钙化是影响DCB术后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C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