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发展的早期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高危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面临很大的挑战.高危儿面临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如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等,导致高危儿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与健康儿形成一定的差距.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及干预进行论述,旨在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达到最佳的潜能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抑郁状况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抑郁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常见的致残共病之一,影响其各方面的功能水平和社会化发展,严重的会引起自伤自杀等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ASD)抑郁情况的筛查和评估,患病率的估计存在较大差异.共病的风险因素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与一般人群有重叠,但影响高于一般人群,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方面、个人特征和外部因素等.目前的干预方法仍有较大局限,对患者自身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未来需涉及评估工具、作用机制及干预方式这几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一种从早期发现到有效干预的医疗集聚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母亲孕期焦虑状态对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焦虑状态对1~3岁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为生命早期科学育儿及情绪社会化发育异常儿童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集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815名1~3岁幼儿及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幼儿社会情绪评价量表(CITSEA)评估幼儿情绪社会化能力,同时调取幼儿母亲孕期体检焦虑状态评估报告,母亲孕期体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结果 全体幼儿CITSEA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得分分别为(49.40±9.48,47.42±9.60,48.67±10.15,50.07±10.20)分,其中男童外显行为域得分(50.89±9.45)高于女童(48.76±9.50)、能力域得分(49.22±10.30)低于女童(51.17±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3.03,P值均<0.05);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6%,7.12%,7.61%,7.24%,其中男童分别为8.43%,6.32%,7.96%,7.49%,女童分别为6.19%,7.99%,7.22%,6.96%,不同性别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0,0.85,0.16,0.09,P值均>0.05).母亲孕期不同焦虑状态(正常、轻度、中重度)幼儿外显行为域得分(47.77±9.52,49.56±8.95,52.51±9.77)、能力域得分(51.70±10.38,49.65±10.05,46.68±1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7.05,7.10,P值均<0.01);母亲孕期不同期焦虑状态幼儿外显行为域、能力域异常检出率(4.81%,7.54%,11.17%;4.81%,6.96%,1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0,7.98,P值均<0.05).结论 母亲孕期焦虑状态对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应提供多维度社会支持,关注孕期家庭环境和教育,改善儿童情绪社会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内侧前额叶皮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2调控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究早期社会隔离(SI)小鼠其社会交往和合作行为以及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髓鞘形成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小鼠行为分析、转录组学测序和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操作结合免疫荧光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因子2(Egr2)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结果 SI小鼠社会交往和合作行为障碍,并被再社会化所纠正.同时,干扰mPFC Egr2损害群养小鼠的交往和合作行为,而过表达mPFC中Egr2可以改善SI小鼠的社会行为.此外,Egr2在mPFC少突胶质细胞(OL)中的过表达改善SI诱导的社交障碍,但不能改善合作行为,因此mPFC中依赖Egr2表达的髓鞘和突触的完整性对建立和维持小鼠合作行为是必要的.同时,早期SI导致小鼠血清糖皮质激素增加,抑制 OL Egr2表达,进而导致社会行为障碍以及mPFC髓鞘和突触的发育障碍.结论 本研究揭示mPFC Egr2是OL成熟和髓鞘形成所必需的,并对髓鞘的可塑性和社会行为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早期发展科学干预对1~3岁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期发展科学干预对1~3岁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该院儿保科就诊的186例情绪社会化发育异常的1~3岁幼儿及主要抚养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个体化、系统化的早期发展科学干预训练.3个月后采用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再次评估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 实施早期发展科学干预训练1年后,186例情绪社会化发展异常的幼儿在外隐行为域、内隐行为域、能力域结果改善明显(P<0.05);尤其在活动度/冲动性、模仿/游戏等维度上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 总结一套完整的早期发展科学干预模式,探讨其对1~3岁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效果,维持一个良好的早期发展科学干预环境,对于幼儿的性格形成、智力发展、情绪表现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孤独症谱系障碍男童注意能力及社交发展特征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童注意能力特征,探索注意能力与社交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就诊的ASD男童37例,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对男童症状进行评定,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由父母对男童进行评定,运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中的社交发展和游戏部分,对ASD男童的自发性共同注意和社会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ASD男童ABC量表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症状严重度与SDQ量表的情绪问题、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困难程度呈正相关(P<0.01);ADI-R社交发展和游戏部分的表情丰富程度、与同伴一起的想象性游戏、对其他儿童的兴趣、安慰他人、社会性主动提议和不恰当的面部表情得分和SDQ社会化行为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SD男童在目光对视、社交性微笑、与同伴一起想像性游戏、引导别人注意等自发性共同注意能力存在缺陷,早期发现有助于ASD儿童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420例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化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65岁的脑梗死患者中,“社会化住院”患者达21.80%,其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39.64%,住院天数占总住院天数的39.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达出院标准时ADL水平是“社会化住院”的影响因素.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ADL水平与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有关(P<0.001).结论 “社会化住院”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的ADL水平有利于减少“社会化住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情绪早期社会化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从出生即进入社会人际交往中,逐渐从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其中关键的步骤是情绪的社会化.母婴依恋使婴儿获得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在母亲的支持下与同伴交往,学会了识别他人的表情和情绪,并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了社会化.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都对儿童的成长及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当的教养方式,早期亲子分离,母亲情绪问题等是儿童社会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早期依恋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亲子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其中母亲的敏感性是影响母婴依恋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预测指标.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反映了儿童不同的内在工作模型,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社会情绪发育与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社会情绪发育与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评定儿童社会情绪发育,选取40例发育异常儿童作为研究组,38例发育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5(OH)D水平,探讨儿童社会情绪发育与维生素D不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维生素D不足者13例,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为32.50%,对照组维生素D不足者3例,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维生素D不足的儿童在情绪社会化发育外显行为域中的活动度/冲动度、能力域上的亲社会同伴关系评分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的儿童,在失调域中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维生素D正常儿童(t值分别为2.245、2.395、2.517,均P<0.05).结论 儿童社会情绪发育与维生素D不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儿童保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并及时对儿童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关注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育,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