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首次建立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经典方法鉴别裂叶独活;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四部通则法测定裂叶独活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采用UPLC法测定指标成分芦丁的含量.结果 裂叶独活的鉴别特征显著,可作为该药材的鉴别方法;并初步拟定了裂叶独活中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18.0%;芦丁的含量不得少于1.3%.结论 所用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可为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与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病例资料,并对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术前诊断较困难,临床症状不典型,既往史多无特殊,MRI影像与桥小脑角区其他病变难以鉴别,需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治疗以手术加术后放化疗为主,一旦确诊为髓母细胞瘤,应及时给予放化疗治疗.同时,分子病理学为髓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微性状鉴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微性状鉴定法来探究市场上出现的小茴香及其常见两种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对其进行鉴别,以确保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中药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的顶端、果柄、分果接合面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特征上稍有差异,在微性状鉴别特征上差异较大,其中在顶端、果柄、分果背面和接合面、种子背面和接合面部位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很好地区分小茴香及其混淆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微腺体腺病及系列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表现为右乳外侧10点钟方向肿物,病理诊断为乳腺微腺体腺病伴相关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三阴性乳腺癌表型及肌上皮指标大部分阴性,S-100强表达。患者接受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术,至末次随访未复发及转移。结论:乳腺微腺体腺病是良性上皮细胞同时缺乏肌上皮层的病变,良性病变时极易与分化良好的浸润性癌混淆,可根据多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及显微镜下观察到形态不规则腺体浸润纤维脂肪组织、腺腔内粉色分泌物等特点进行诊断;需特别注意此类良性病变可能会发生不典型增生或癌变,从而衍变为浸润性癌,此时形态学特点为腺腔内粉色分泌物及浸润脂肪组织的生长方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阳性表达对诊断极为重要,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浸润性癌的关键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二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CO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和2008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COGC患者各1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岁及57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光学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筛状癌及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散布在肿瘤组织内,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弥漫强阳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阳性。结论:COGC是一种罕见肿瘤,其内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形态特殊,需要与多种类型的多核巨细胞鉴别,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PE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情况,总结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PEHE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4岁(20~66岁)。13例患者中6例经体检发现,7例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CT检查提示大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少部分为团块影和肺不张,可见钙化8例和强化4例。显微镜下见界限清楚的嗜酸性结节,间质呈黏液软骨样或胶原化玻璃样变。结节中见不规则状排列的巢团状、条索状结构,结节中央细胞少,外周细胞丰富,呈"铸型"充填或乳头状生长方式伸入肺泡腔内,肿瘤细胞呈上皮样,部分为梭形,异型性小,可见特征性的空泡细胞,内见1个或数个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标记,Vimentin(13/13)、CD34(13/13)、CD31(9/9)、ERG(2/2)、Fli-1(3/3),CK8/18(2/13),Ki-67阳性指数1%~30%,大多为低增殖活性。TTF-1、p63、Calretinin、CK5/6均为阴性。随访结束时,死亡4例,失访2例,其余患者情况良好,中位生存时间3.7年(0.5~11.0年)。结论:PEHE是罕见的肺低至中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需和多种疾病鉴别,联合应用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内皮标志物CD31、CD34、ERG等有助于诊断。多数预后良好,若肿瘤多发、伴胸膜侵犯及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原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卵巢原发ENK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盆腔实性肿物,大体观察肿瘤有纤维包膜,切面灰黄、实性、均质,质地稍韧,部分区域有出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生长,多灶区域凝固性坏死,瘤细胞胞体中等至大,胞质丰富,部分胞质透亮,核形态卵圆形、空泡状、不规则、扭曲、折叠,核分裂象散在易见,背景较多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未见明确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免疫组织学染色示:CD3、CD56、CD2、TIA-1、perfoin、GranzymeB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90%。EBER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结论:卵巢原发ENKL罕见,形态学表现为弥漫生长的胞质丰富、透亮的中等大小为主的细胞,结合细胞毒性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以诊断,需与分化差的癌、颗粒细胞瘤、高钙血症小细胞癌、髓系肉瘤等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存档的椎管内SFT手术标本共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重新分级,对临床影像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31~73岁,中位年龄50.5岁。12例均为原发性,其中4例为首发病例,8例为复发病例,WHO 1级8例、WHO 2级3例,WHO 3级1例。显微镜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间质富含大量薄壁血管,根据肿瘤级别不同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及坏死等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上,12例(12/12)表达波形蛋白及STAT6,STAT6均为细胞核弥漫强阳性;11例(11/12)表达CD34和bcl-2;7例(7/12)表达CD99。二代测序检测提示12例(12/12)均存在NAB2-STAT6基因融合。12例随访6~80个月,4例首发病例术后均无复发无转移,8例复发病例中2例再次复发,2例死亡。结论:椎管内SFT罕见,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诊断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STAT6是诊断该肿瘤较为特异的标志物。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建议术后放疗以减少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