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助力重症医疗可及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去半个世纪重症医学取得迅猛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与专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础建设逐渐出现短板及ICU人文关怀发展滞后。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应用5G和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将逐步解决重症医学人力物力缺乏、报警准确性低、响应速度及能力不足等短板;同时通过加强人性化关怀着重改善患者就诊舒适性,增加ICU人文关怀属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本文通过回顾ICU发展历史,明确智慧ICU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智慧ICU建设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阐明了智慧ICU建设的3个组成部分:智慧化空间与环境管理、智慧化设备与物品管理、智慧化监护与诊疗。最终通过智慧ICU实现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智慧化ICU病房建设:未来是否可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ICU是重症患者接受全方位诊疗的关键场所。然而目前ICU工作强度高、诊疗难度大、人文环境差等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加快ICU改革步伐。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化ICU病房将势在必行。现代ICU环境数据丰富,在常规治疗中即可收集大量患者数据,因而使其成为可以部署智慧化数字平台的理想场所,监测系统、电子病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为开发更准确的预测模型、更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更个性化的诊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设计及布局良好的ICU病房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入住感受,以及增加医护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因此,智慧化ICU病房的建立是重症医学进入到快车道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必将对ICU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亟须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内涵式发展,向自身管理要效益成为紧迫任务。作者通过阐述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结合实际应用,以信息化建设为工具,搭建运营数据仓库,建立科室核算模型,探索医院智慧运营管理的建设路径,为推进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热点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的热点及前沿,旨在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年4月至2022年12月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相关中文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和Excel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量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分别纳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相关文献1 921篇和2 497篇,发文趋势均呈"双峰"特点,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文献研究热点集中于实践探索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未来研究的趋势是紧跟时代背景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以及智慧化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结论:今后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应更加贴合医改政策的变化,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深化微观问题的研究,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不断完善指标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科急诊拥挤的现况分析和解决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诊拥挤是急诊医疗需求超过急诊可用资源的状况,国内外均面临儿科急诊拥挤的问题。儿科急诊拥挤不仅危及患儿急救,也严重降低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并且增加医护人员压力。儿科急诊拥挤的形成与输入、处置、输出环节有关。患儿父母过度焦虑、社区医疗资源不足等可能导致急诊输入量增加;急诊空间、人员、设备、流程等影响急诊诊治效率;待入院患儿滞留、急诊输出受阻等输出环节是导致急诊拥挤的关键原因。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儿科急诊拥挤解决策略包括增强急诊以外的医疗资源建设、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及相关配置、及时收治待入院患儿等。此外,构建儿科急诊拥挤监测或预警模型、发展依托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服务也是缓解儿科急诊拥挤的新思路。本文对国内外儿科急诊拥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缓解儿科急诊拥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传统病房智慧升级后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物联网平台对传统病房进行智慧升级,实现病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对升级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2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2个病区作为试点单元,实施智慧化病房管理模式。以易改造、易施工、易维护为原则,在实现物联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接入硬件和软件系统,完成传统病房智慧升级,采用结构化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估升级后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结果:升级后生命体征采集与记录耗时、护理风险评估与耗时、标识牌制作与悬挂耗时分别为(4.24 ± 0.87)、(4.07 ± 0.86)、0 min与升级前的(6.50 ± 2.95)、(4.73 ± 1.62)、(1.13 ± 0.43)min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4、3.99、28.96, P<0.0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患者认为智慧病房智能化,节省人力和等待时间;操作简单,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系统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结论:传统病房智慧升级有助于患者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改进,可为同类病区的智慧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药品潜在质量风险及其应急管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完善我国药品潜在质量风险应急管理作用机制的方法和路径.方法:以免疫理论为顶层指导,结合应急管理相关理论,构建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药品潜在质量风险应急管理的免疫应答机制.结果:药品质量风险存在潜在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借鉴免疫识别、免疫反馈、免疫记忆与免疫接种机制为药品质量安全的管理赋予更高层次的智能性和智慧性,完善药品潜在质量风险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工作,为我国药品质量安全与应急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流程和运行逻辑.结论:药品潜在质量风险应急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复合治理体系,不仅要对药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潜在质量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促进常态化监管与应急管理有效衔接,同时还要落实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推进药品质量安全的社会共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深圳市立足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实际,聚焦职业化、专业化,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实施路径。该路径包括严格的培训对象遴选程序、分层分类的课程模块设置、培训课程项目化组织实施以及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课程模块设置为"5+4"体系,包括5个长期定制课程模块加4个短期专题课程模块,前者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治理、政策法规、医学人文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后者包括领导力、学科建设、智慧医院以及国际化医疗。深圳市面向全市公立医院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遴选出20名培训对象,于2020年举办首期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班,累计进行336学时的系统培训。学员对长期定制课程5个模块授课内容和师资水平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排序依次为现代医院管理(9.79分)、政策法规(9.75分)、政府治理(9.74分)、党的建设(9.67分)和医学人文(9.64分),学员积分制考核得分为(107.2±10.9)分。该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可为国内的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培训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工智能和多组学赋能胸痛中心高质量发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胸痛中心建设是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之一,是高危胸痛早期识别、分层和及早救治的重要保障,人工智能和多组学技术的进步,赋能智慧化胸痛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高危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标志物的研发提供了支持,实现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