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反应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术后开机调试及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的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T值和C值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开机调试提供便捷。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行诺尔康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且单侧植入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按时开机并调试,定期随访至1年。按术前有无佩戴助听器分为助听器组和无助听器组,按照植入人工耳蜗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分组,≤3岁为第1组,3~7岁为第2组,>7岁为第3组,对以上各组分别在术后1个月开机、开机后3个月、6个月、1年完成开机调试,记录24个电极的T值与C值,取1、7、13、19、24电极的平均值。结果:各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在开机不同时间点C值和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随着康复时间延长,T值和C值越来越大;开机后不同时间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两比较第1组、第2组C值高于第3组。在开机后6个月与1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第1组、第2组T值高于第3组。相对较早植入国产人工耳蜗,术后开机调试T值和C值较大;助听器组和无助听器组开机后3个月、6个月、1年比较,助听器组C值高于无助听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开机后3个月,助听器组T值高于无助听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佩戴助听器,T值和C值相对较大。 结论:在随访的1年时间内,随着开机后康复时间的增加T值和C值随之增大。越早进行手术的患者,T值和C值相对较大。术前佩戴助听器有利于术后开机调试的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的特性和其在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传导通路完整性中的作用,以及不同脉冲宽度的EABR阈值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行为测试数值之间的相关性,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首次开机不会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科学设定刺激参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植入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CS-10A植入体)、能配合行为测试的植入者20例,采用行为测试测得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在标准屏蔽室内做EABR检查,采用3、10、20电极分别测脉冲宽度为25、50、75 μs/相的EABR平均阈值,分析引出率和波形分化特点,并对两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BR越容易引出波形越清晰,患儿的听觉反应越灵敏,也反映了术后植入体系听觉传导通路越完整( P<0.05);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与人工耳蜗的C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P<0.05)。 结论:EABR检测可客观的判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体系完整的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人工耳蜗调试中,可以通过EABR脉冲宽度为75 μs/相的平均阈值来指导不能配合主观行为测试的植入者C值的判定,为患儿早期开始听觉刺激,建立听觉重塑带来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改良急诊严重指数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模型护理路径的构建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改良急诊严重指数(ESI)评分的方式提高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分诊效率,实现对AHF患者的分层及分层护理;进一步提高急诊分层评分与分层护理的结合度,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方法 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0 日收治的 120 例AHF患者进行回顾性巢式队列研究,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A亚组(71 例,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B亚组[35 例,治疗后出院,治疗期间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等严重并发症]、C亚组(14 例,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死亡);纳入本院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0 日收治的 106 例AHF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 例)和分层护理组(53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层护理组患者接受基于ESI评分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层护理.以危险阈值作为预警信号构建老年AHF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模型.采用改良的ESI评分标准对AHF患者进行评分,总分25分,评分越高表示风险程度越高.0~10 分为Ⅰ级风险,>10~20 分为Ⅱ级风险,>20 分为Ⅲ级风险,分别实行Ⅲ、Ⅱ、Ⅰ级护理.观察A亚组、B亚组、C亚组患者改良ESI评分的变化,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改良ESI评分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分层护理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方案设计的风险阈值分级方法的有效性,比较分层护理组和对照组急诊护理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出现MODS、ARDS、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C亚组患者改良ESI评分最高,明显高于B亚组和A亚组(分:19.6±1.7 比 17.8±1.5、15.3±1.3,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良ESI评分与并发症的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治疗后恢复正常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 0.623、0.635、0.322,P值分别为 0.004、0.003、0.012).因此,改良ESI评分对患者并发症和心源性死亡有一定预警作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分层护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常规护理,AUC分别为 0.710 和 0.620,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0.620~0.750、0.580~0.690,P值别为 0.023 和 0.034,说明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说明研究设计的风险阈值分级方法是有效的.随着风险等级的增加,两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逐渐延长,抢救成功率逐渐降低,Ⅲ级风险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最长,抢救成功率最低,但分层护理组的抢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in:59.6±6.3 比 76.5±7.2 和57.6±5.4 比 68.2±7.1,均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68.7±6.1)%比(54.6±5.2)%,P<0.05],其中Ⅰ级风险和Ⅱ级风险的抢救时间差异最大,Ⅲ级风险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停留时间差异较大.分层护理组MODS、ARDS、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13.2%(7/53)比 18.9%(10/53),ARDS发生率:15.1%(8/53)比 22.6%(12/53),休克发生率:13.2%(7/53)比 20.8%(11/53),均P<0.05],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性、舒适度、及时性等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服务态度:28.3%(15/53)比 18.9%(10/53),操作技术性:30.2%(16/53)比 20.8%(11/53),舒适度:32.1%(17/53)比 24.5%(13/53),及时性:32.1%(17/53)比 24.5%(13/53),均P<0.05].结论 基于改良ESI评分划分早期风险预警阈值并进行分层护理有利于及时介入AHF,有效保证患者医疗措施实施期间的临床护理价值,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电生理测试在力声特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分析电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阈值、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阈值与人工耳蜗心理物理量测试中的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threshold,C值)及最小反应阈值(minimum response threshold,T 值)之间的关系,为力声特人工耳蜗植入者调试时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 14 例具有一定响度辨别经验及言语交流能力且配合良好的语后聋力声特人工耳蜗植入者,平均年龄22.47±13.37岁,植入体型号为 LCI-20PI.在每个患者开机后 6±1 个月时,选取人工耳蜗低频(1 号)、中频(11 号)、高频(19 号)区域电极各一个,分别测试其 T 值、C 值、ESRT、EABR 及ECAP阈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1 及 19 号电极 ESRT 引出率均为 100%;EABR 阈值引出率分别为100%、100%、78.57%;ECAP阈值引出率分别为 100%、100%、71.43%.各电极 ESRT与C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70,与 T 值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各电极 EABR 阈值、ECAP阈值与T值、C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SRT可以作为力声特人工耳蜗植入者调试中 C 值设置的首选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和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在内耳畸形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机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耳畸形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植入体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电诱发镫骨肌反射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以指导术后设备调试.方法 将88例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分为耳蜗形态正常组与内耳畸形组,测试手术后1年内不同时期EABR和ESRT值,术后1年运用行为测试法检测主观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C值),分析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 内耳畸形组患儿术后不同时期EABR和ESRT阈值较正常组高(P<0.05),两组EABR和ESRT阈值变化趋势相同,总的趋势是低频值较低,高频值较高,术后1年EABR和ESRT阈值逐渐增高;两组EABR与Tt值显著相关,ESRT与C值显著相关.结论 内耳畸形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EABR和ESRT阈值变化规律及特点与正常组患儿相同,阈值可用于指导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者手术后设备的调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语前聋和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情况,探讨成人行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选择.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岁以上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52例进行测试,分为语前聋无干预组(9例)、语前聋佩戴助听器组(27例)、语后聋(16例)三组.采用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电刺激听觉反应阈值(Threshold,THR)、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level,MCL)评价其声音感知能力;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双音节词表评价其言语分辨能力.分别在开机6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开机6个月后三组声场助听阈值、THR、MCL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双音节识别率在开机6个月时语前聋无干预组8.78%、语前聋助听器组16.44%、语后聋组53.13%;在开机24个月时各组双音节识别率均上升,语前聋无干预组达18.22%、语前聋助听器组达52.89%、语后聋组达84.31%,语前聋助听器组提高明显.结论 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可获得与语后聋相近的听觉感知水平,长期使用人工耳蜗可加强言语识别能力,对术前有听觉言语基础的成人语前聋患者应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频电诱发镫骨肌反射测试在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术后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的特性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lo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level,C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植入诺尔康CS-10A型人工耳蜗的患者26例,对受试者进行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测试,测试电极为2号、7号、12号、17号、23号,获取相应的ESRT,并记录常用程序中相应电极的C值.对5个电极间的ESR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ESRT和C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6名受试者的120个电极可引出ESR,总引出率为92.3%;5个电极间的ES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蜗顶至蜗底呈上升趋势;5个电极的ESRT与C值均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 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T可指导耳蜗和听神经形态正常及无其他植入禁忌症的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C值的调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刺激持续时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000 Hz探测音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中刺激持续时间的最佳设置,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level,MCL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植入MED-EL SonataTi100型人工耳蜗的患儿21例(年龄2~11岁,平均7.80±2.21岁,人工耳蜗至少使用一年且效果良好).对17例受试者进行刺激持续时间分别为300、500、800和1000 ms的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对其余4例受试者进行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测试,测试电极为2、6、11号电极,获取相应的ESRT,并记录相应电极的MCL值.对三个电极四种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和MCL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1例受试者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总引出率为90.48%(57/63).17例受试者每个电极3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均显著高于500、800和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P<0.05);而每个电极500、800及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种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之间的ES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号电极的ESRT最大,6号次之,2号最小.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的ESRT与MCL值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中推荐使用≥500 ms的刺激持续时间,其阈值可指导MCL值的调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频ESR测试与NRT测试在指导人工耳蜗C值调试中的联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SR)测试与神经反应遥测(NRT)测试联合使用指导人工耳蜗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植入人工耳蜗的耳聋患者30例,不间断使用至少1 a,有一定交流能力,可配合完成研究中的各项检测.对30例受试者进行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和NRT测试,测试电极为2、6、11、16和21号电极,并记录常用程序中相应电极的主观阈值(T值)和最大舒适阈值(C值).分别对ESR阈值(ESRT)与NRT阈值以及2个阈值与T值和C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并对ESRT、NRT阈值和C值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0例受试者的ESR和NRT总引出率分别为91.33%(137/150)和94.00%(141/150);5个测试电极的ESRT和NRT阈值均与C值显著相关(P<0.01);6和16号电极的ESRT与T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3个测试电极的ESRT与T值均显著相关(P<0.01);16和21号电极的NRT阈值与T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余3个测试电极的NRT阈值与T值均显著相关(P<0.05);5个测试电极的ESRT、NRT阈值和C值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1000 Hz)探测音记录的ESR和NRT测试的联合使用可指导人工耳蜗术后C值的调试,但不可用于指导T值的调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防褥疮自动翻身气垫控制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防褥疮自动翻身气垫控制系统,能根据患者需要进行左右翻身.方法 设计防褥疮自动翻身气垫包括左右对称2个气囊腔,每个气囊腔内部含有6个可充气气囊,所述气囊长度为80~100 cm,直径8~10 cm.使用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控制气泵运转,左右气囊组按设定要求交替充放气,实现翻身功能;控制方法分为手动、自动两种.进行性能测试和临床试用.结果 实现了左右自动翻身、定时控制和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的防褥疮自动翻身气垫自动控制.气垫充气过程的最大载量为100 kg,气垫的最佳压力为(15±3)kPa,最大倾斜角度可达到60°.翻身周期10~60 min,工作时间1~12h,体质量40~90 kg,所对应最佳的气压阈值范围为3.4475~6.8950 kPa.临床试用防褥疮自动翻身气垫的充气效果良好,充气速度很快,试用者感觉翻身平稳,在2 min内便可完成一侧的气囊充气,人体躺在上面身体向一侧倾斜角度可达到30°以上.在睡眠状态也没有因为气垫的充放气受到影响,符合护理要求.结论 该系统针对目前防褥疮气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实现了左右自动翻身,提高了舒适度,有利于睡眠;同时智能程度更高,使用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