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VERO系统的锥形束CT(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治疗中图像引导的准确性和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与四维呼吸相关锥形束CT(4DCBCT)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平均密度投影的CT图像,据其绘制肿瘤轮廓获得内在靶体积(ITV);通过比较手动ITV配准与CBCT上运动-模糊肿瘤来确定平移和旋转肿瘤定位误差,同时通过机器人定位床及环形旋转进行校正,校正之后对CBCT进行验证以评价残余误差。结果:初始设置的平均三维矢量位移明显大于六维自动校准后位移[(6.8 ± 2.1) mm比(1.5 ± 0.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4.0%(425/452)的旋转误差≤ 3°;若无图像引导,则基于ExacTrac的立体定位需要左-右方向6.6 mm,上下方向9.8 mm,前后方向6.5 mm;六维校正残留误差后三个方向的安全边界分别降低至3.0、3.2和3.1 mm。 结论:使用ITV-CBCT匹配技术和VERO系统的自动六维校正的在线图像引导能够降低NSCLC患者SBRT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肿瘤定位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T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35例肺结节患者(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对同一患者肺结节的原始图像重建后共获得6种不同参数的序列,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对不同序列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进行分割,将所有扫描数据通过美国GE公司的A.K.软件进行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通过组内相关系数选取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对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将不同序列的所有特征值配对比较,分别统计改变采集和重建参数导致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的数量,比较不同采集和重建参数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不同序列特征值分布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改变不同参数后发生变化的影像组学特征数量的差异。 结果:50枚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共提取391个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0.75的特征为320个。同时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3种参数时,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达到60.9%(195/320),其中包括6.7%(1/15)的形态学特征、100.0%(40/40)的直方图特征和58.1%(154/265)的纹理特征。仅改变1种参数(保持其他2种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发生变化的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为10.6%(34/320)、30.9%(99/320)和50.6%(162/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当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改变时,与50%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V)比较,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发生变化更小( P=0.001)。 结论: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会影响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影像组学特征,其中对比剂对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响最大,辐射剂量次之,CT重建算法最小;与形态学特征比较,直方图特征和纹理特征容易受到CT重建算法、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的影响;与50% ASiR-V比较,FBP重建算法获得的影像组学特征受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的影响更小,在影像组学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侧优势供血小脑后下动脉髓帆扁桃体段动脉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侧优势供血小脑后下动脉(PICA)髓帆扁桃体段动脉瘤在临床上罕见。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例单侧优势供血PICA髓帆扁桃体段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的0.5%(2/3 700)。CT血管成像容易漏诊,通过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发现动脉瘤位于延髓背侧并接近枕大孔,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血管后处理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重组CTA的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疑似脑血管疾病的10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检查方案的不同将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行颅脑CT灌注检查(选取动静脉CT值差值最大期的前5个时相生成的时间最大密度投影数据集为A1亚组,差值最大期的原始薄层图像为A2亚组),B组行单时相CTA检查,分别进行人工和AI后处理。测量3组图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客观评价指标并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统计人工和AI后处理的血管分割合格率与后处理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主观评分差异。结果: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A1组动脉强化程度及小动脉细节显示评分、脑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A2亚组和B组( P均<0.05)。100例患者共1 100条血管,A1亚组[98.4%(541/550)]、B组[98.7%(543/550)]的AI血管重组合格率均高于人工重组[82.9%(456/550)、87.1%(479/550),χ2值分别为77.392、56.521, P<0.001],A2亚组的[78.4%(431/550)]AI血管重组合格率低于人工重组[85.6%(471/550),χ2=9.855, P=0.002]。AI处理完成时间较人工分别缩短56.30%、49.63%、50.81%。 结论:与人工后处理相比,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降噪数据的CTA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与工作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结合人工质控,在脑血管病影像后处理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尘肺病胸部CT重建图像圆形小阴影密集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遴选尘肺病诊断用胸部CT图像模式,建立尘肺病胸部CT圆形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以圆形小阴影为主要表现的、具有同期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胸片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的6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5 mm、5 mm胸部CT轴位图像,1 mm、5 mm胸部CT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5 mm胸部CT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观察尘肺病患者不同影像特征,并同DR胸片进行影像学比较分析,建立实验用胸部CT标准。对实验用胸部CT标准与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的密集度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66例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尘肺壹期33例、尘肺贰期17例、尘肺叁期16例。观察66例研究对象五种胸部CT图像发现,不同模式胸部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和辨识圆形小阴影、大阴影、小阴影聚集、蜂窝状磨玻璃影、片状磨玻璃影、全肺均匀性低密度磨玻璃影、网格状磨玻璃影、索条状影、线状影、胸膜下棘突状影、胸膜下结节、各种肺气肿及肺纹理扭曲断裂等异常影像;小阴影聚集多伴有大阴影的出现;5 mm CT图像血管影延展性好,小结节影较易区分;5 mm胸部CT冠状位MIP图像使用了边缘增强技术,容易出现小阴影融合和纤维化影融合现象;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在阅片的整体性上与DR胸片存在高度一致性。用GBZ 70-2015标准,对66例研究对象DR胸片与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总体密集度进行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0.64。用GBZ 70-2015标准和实验用胸部CT标准,分别对66例研究对象DR胸片和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总体密集度判定结果进行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0,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5 mm冠状位MPR图像作为尘肺病诊断的胸部CT图像模式是适宜的;沿用GBZ 70-2015密集度判断标准片遴选路径和方法,建立的实验用胸部CT标准对尘肺病5 mm胸部CT冠状位MPR图像圆形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判定结果与GBZ 70-2015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RA的单侧永存三叉动脉患者发生近心段基底动脉发育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侧永存三叉动脉(PTA)患者发生近心段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H)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单侧Weon 1~4型PTA患者176例,其中男65例、女111例,年龄6~84(57.5±12.9)岁。患者均接受颅脑三维时间飞跃法MAR扫描,MRA图像使用容积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指标:(1)PTA Salas分型和Weon分型情况;(2)测量PTA起始处及其汇入基底动脉处的直径、汇入点近心段和远心段基底动脉的直径,以及PTA汇入基底动脉处至小脑上动脉间的距离;(3)按照近心段基底动脉直径,将患者分为无BAH(non-BAH)组(近心段基底动脉直径≥2 mm)和BAH组(近心段基底动脉直径<2 mm),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Weon分型、Salas分型、侧别,以及影像学参数远心段基底动脉直径、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PTA起始处直径、PTA汇入基底动脉处至小脑上动脉距离,对 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A患者发生近心段BAH的影响因素;(4)采用logistic拟合曲线观察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与BAH的关系。 结果:176例PTA患者中,Salas分型外侧型157例、内侧型19例,Weon分型1型113例、2型14例、3型30例、4型19例。BAH组(83例)与non-BAH组(93例)患者性别、年龄、侧别、Salas分型、PTA起始处直径、PTA汇入基底动脉处至小脑上动脉距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BAH组的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为(2.9±0.6)mm,大于non-BAH组的(2.5±0.6)mm;远心段基底动脉直径为(3.1±0.6)mm,小于non-BAH组的(3.4±0.5)mm;non-BAH组Weon分型1型65例、2型2例、3型16例、4型10例,BAH组Weon分型1型48例、2型12例、3型14例、4型9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03、18.71, χ2=9.35 ,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远心段基底动脉直径、Weon分型是发生近心段BA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的直径增大、Weon 2型(相对于1型)是发生近心段BAH的危险因素[ OR(95% CI)分别为15.75(6.26~39.63)、9.43(1.62~54.84)],远心段基底动脉直径增大是发生近心段BAH的保护因素[ OR(95% CI)为0.08(0.03~0.20)]。对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的直径与BAH发生率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发现,BAH的发生率与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呈线性正相关。 结论:PTA汇入基底动脉直径增大、Weon 2型(相对于1型)、远心段基底动脉直径增大是PTA患者发生近心段BAH的影响因素,其中,PTA汇入基底动脉处直径增大与近心段BAH的发生率呈线性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改善腹盆部血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rueFidelity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腹盆部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申请行腹盆部CT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腹盆部CTA扫描,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智能管电流(100~720 mA),扫描完成后均使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 50%)、TrueFidelity算法[降噪强度:中等强度(TF-M)和高强度(TF-H)]4种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重建。测量腹主动脉、同层腰大肌及皮下脂肪的CT值和CT值的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另外测量腰大肌密度均匀区域的CT值偏度,同时使用5分法评价所有图像的颗粒度、模糊度及股骨头层面的硬化伪影。客观评价指标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为(1.09±0.31)mGy。4组重建图像血管和肌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FBP组的SD值最大,TF-H组的SD值最小。SNR和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整体趋势与SD值趋势相反。偏度值比较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度评分FBP组评分最高,TF-H组评分最低,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糊度评分TF-H组评分稍高于其余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化伪影评分FBP和ASIR-V 50%组评分最差,TF-H最好( P<0.001)。 结论:综合考虑图像噪声、模糊度、均匀度和硬化伪影的表现,在腹盆部CTA低剂量扫描时,相比于FBP和ASIR-V,TrueFidelity重建算法可以提供更优的图像质量,其中TF-H的图像质量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四维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靶区位移及外扩边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 com)、自由呼吸4DCT(4DCT free)扫描,并于照射前行腹部加压锥形束CT(CBCT com)扫描。4DCT图像重建生成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上述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重建肿瘤内大体靶体积(IGTV),在IGTV MIP com基础上分别均匀外扩5、4、3 mm构建计划靶区(PTV)MIP com。按所在肺叶位置将肿瘤分为全组、肺上中叶组和肺下叶组。 结果:对于全组肿瘤靶区,与自由呼吸状态比较,加压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减少30.92%;对于肺上中叶和下叶靶区,加压分别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增加3.42%和减少18.80%。无论全组还是上中叶或是下叶组,肿瘤各方向位移及三维运动矢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部加压使IGTV的体积显著减少,IGTV MIP com、IGTV MIP free和IGTV10 com、IGTV10 free中位体积分别为4.01、5.36 cm 3和6.59、7.65 cm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45、-3.14, P<0.01)。PTV MIP com外扩5 mm时IGTV CBCT com对PTV MIP com的包含度为100%,外扩4、3 mm时包含度≥95%的比例分别为100%、83.33%。 结论:腹部加压技术改变了患者呼吸模式,减少腹式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胸式呼吸;IGTV MIP和IGTV10的体积减小,为SBRT患者PTV的缩小创造了条件;临床上采用腹部加压技术实施SBRT时基于4DCT的IGTV外扩4 mm形成的PTV显示了临床精准放疗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TA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男患儿1例、女患儿10例(青春期女童8例),年龄(14.3±3.7)岁,病程(24.3±37.9)个月。所有患儿均行胸腹部CT平扫、主动脉CTA及其后处理检查,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分析儿童TA的影像特征,判断Numano分型,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受累的范围和程度,管壁(增厚、钙化、高密度环征、低密度环征、不均匀强化)、管腔(狭窄、扩张、正性重塑)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情况。结果:11例TA患儿中,活动期9例(81.8%,9/11),并发高血压10例(90.9%,10/11),伴发全身症状5例(45.5%,5/11),伴心脏症状4例(36.4%,4/11),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例(27.3%,3/11),其中1例并发高血压脑病(9.1%,1/11)。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减低各5例(45.5%,5/11),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升高各4例(36.4%,4/11)。Numano分型最常见的为Ⅳ、Ⅴ型,共10例(90.9%,10/11),降主动脉受累11例(100%,11/11),肾动脉受累10例(90.9%,10/11),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受累5例(45.5%,5/11),肺动脉受累2例(18.2%,2/11)。11例(100%,11/11)TA患儿CT平扫管壁密度均增高,呈高密度环征。9例(81.8%,9/11)活动期患儿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浑浊,3例(27.3%,3/11)管壁钙化。11例患儿CTA中主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弥漫性、多节段受累,管壁均增厚(3.1±0.9)mm并伴有不均匀强化。8例(72.7%,8/11)壁内层呈低密度环征。主动脉分支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90.9%,10/11),2例(18.3%,2/11)肺动脉受累管腔均狭窄和(或)闭塞,4例主动脉扩张(36.4%,4/11)。结论:主动脉CTA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全面显示受累血管的情况。分析儿童TA的CTA影像特征,对该病的筛查、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4D剂量分布下适形放疗和滑窗调强放疗模体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使用动态胸部模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 4( x)和sin ( x)波形的运动曲线。分别进行4DCT扫描,将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密度投影(AIP)和10个相位图像发送到计划系统,用于设计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及剂量计算。将AIP计划复制到10个时相,把所有相位的剂量配准并叠加到参考相位,创建得到4D累积剂量分布。利用免冲洗胶片(EBT2)、光释光检测器(OSLD)对计划的平面剂量、点绝对剂量进行分析。 结果:3DCRT和滑窗IMRT的预期4D累积剂量与EBT2测量剂量在3%/3 mm误差标准下,对于不同呼吸模式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8±0.78)%和(96.4±1.89)%,两者4D累积剂量分布与OSLD点绝对剂量在靶区内外区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4DCT定位、4D累积剂量分布评估呼吸运动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下,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实际测得的剂量和预期4D累积剂量显示结果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