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心共患疾病共治与分治模式的卫生经济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脑心共患疾病在共治与分治两种模式下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以确定更优的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率与经济效益.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科等治疗的,符合中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ese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N-DRG)中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合并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总住院天数、各类医疗费用以及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和权重(relative weight,RW).将患者分为共治组(一次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脑心共患疾病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疗)与分治组(不同住院期间分别进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特点及总住院天数、费用等经济学指标.结果 共纳入442例患者数据.共治组总住院天数低于分治组(6 d vs.14 d,P<0.001).经济学效益分析显示,共治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分治组(65 967元vs.106 673元,P<0.001).此外,共治组的RW高于分治组(2.24 vs.1.61,P<0.001).结论 相较于分治模式,共治模式下脑心共患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共治模式有利于优化脑心共患疾病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诊疗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架植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0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院诊断冠脉痉挛综合征(CASS)的患者44例,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中,痉挛冠脉是否存在直径≥50%的狭窄,分为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n=24)和冠脉痉挛无阻塞性狭窄组(n=20),观察药物治疗或联合支架植入的疗效,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或死亡情况.结果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与不合并阻塞性狭窄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吸烟)、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EF)、心电图下壁ST段抬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24例中,5例(20.83%)药物治疗,19例(79.17%)行PCI[其中15例(78.95%)在痉挛伴狭窄冠脉实施,4例(21.05%)在非痉挛冠脉实施].痉挛冠脉无狭窄20例中,16例右冠脉(RCA)痉挛(其中13例RCA完全正常伴痉挛,3例伴20%~30%狭窄),4例左前降支(LAD)痉挛(2例完全正常,2例伴30%~40%狭窄),仅1例(5.00%)在非痉挛冠脉行PCI.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组随访24~129(64.13±29.80)个月,心绞痛复发4例,支架内狭窄1例,1例支架极晚期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CI.冠脉痉挛无狭窄组随访30~168(64.75±32.54)个月,心绞痛复发7例,死亡1例,两组MACE的发生率(25.00%vs 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狭窄患者可选择药物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能取得良好预后,但应在腔内影像指导下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典型肾脏血管瘤影像表现(附三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肾脏血管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脏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检查,均诊断为肾脏肿瘤性病变,接受肾脏切除术.结果 病灶在CT上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等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突向皮质外或肾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早期边缘不均匀强化,静脉期不均匀延迟强化,中央或周围有不强化区域.MRI扫描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正反相位图像区别不大,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同CT相似.病理切片肿块呈灰褐色,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查CD31(+)CD34(+),KI-64呈低增值,符合肾脏血管瘤.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12月内无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不典型肾脏血管瘤临床少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较典型血管瘤相比,容易误诊为肾脏富血供良恶性肿瘤.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在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传统诊治手段往往纯"内科",基本与经皮血管介入技术无关.近几十年来,随着高血压相关影像学的发展和介入器械的研发,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治.本文就当前经导管血管介入技术用于临床高血压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介入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 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反复出现;2 d前上述胸痛再发,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头晕,曾自行购药服用(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欧洲儿童CT成像的诊断参考水平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欧盟委员会(EC)发布了最新《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指南》(辐射防护第185号)。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建立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DRL)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用法,涵盖X射线摄影、透视、CT及介入放射学(IR)方面。回顾性分析了现有欧洲儿童国家级DRL(NDRL)的现状、优势和局限性,在现有辐射剂量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出台了欧洲儿童的DRL(EDRL),为欧洲儿童的辐射防护优化提供了最新的指导意见。对于国内放射从业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循环微小RNA-1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循环微小RNA-1(miR-1)对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早期发生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6月收治住院的67例SCAD患者,入选患者均完善冠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单支架植入或仅行CAG。分别于患者术前(0 h)、术后3 h取静脉血,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1表达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PCI或CAG患者术前与术后miR-1、cTnI水平的差异,评估其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CAG组38例,PCI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除外高血压史)、心功能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术后miR-1表达量显著高于术前〔2 -ΔΔCt:2.11(1.56,2.73)比1.26(1.07,1.92), P<0.01〕,术前与术后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 P>0.05〕;而CAG组术前与术后miR-1和cTn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R-1(2 -ΔΔCt):1.09(1.00,1.40)比1.21(1.00,1.71),cTnI(μg/L):0.00(0.00,0.02)比0.00(0.00,0.02),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 CI)为0.794(0.687~0.900), P<0.01,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8.4%,最佳截断值为1.51;术前与术后miR-1差值(ΔmiR-1)诊断冠脉斑块破裂的AUC和95% CI为0.704(0.567~0.842), P=0.004,敏感度为62.1%,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0.39;术后miR-1与ΔmiR-1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能力相当( Z=1.287, P=0.198);而术前miR-1不能预测SCAD患者是否需要行PCI(AUC=0.630, 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miR-1表达升高是SCAD患者发生冠脉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2.887,95% CI为1.044~7.978, P=0.041〕。 结论:循环miR-1可能具备早期诊断SCAD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与冠心病(CHD)同时并存。与未合并CHD者相比,合并CHD的IS患者多数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本共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脑-心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IS/TIA、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与CHD共存三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内针对卒中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针对CHD则视情形采取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干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在二级预防方面给予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并积极进行心脏和神经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e Winter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de Winter综合征的病变特点,探讨这类患者的治疗时机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de Win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心电图演变、心脏彩超、高敏肌钙蛋白、脑钠肽等指标,并随访12个月。结果:6例患者中有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所有手术患者CAG结果均为前降支病变,3例闭塞,1例重度狭窄,术后均恢复心肌梗死溶栓3级血流。5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ST段抬高,1例心电图演变为前壁加下壁ST段抬高。1例拒绝CAG,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出院。1例未能及时识别,常规流程收入院后死亡。对好转出院的5例患者随访12个月,1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其余4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正确识别de Winter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尽早行CAG及PCI,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至9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并依据工种、工龄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岗前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7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信息,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各组间检测结果。结果:放射组"dic+r"率、染色体总畸变率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Z=2.59、3.74、9.99, P<0.05);不同工种间"dic+r"率、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59、8.17、11.39, 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的"dic+r"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 2=2.90, P<0.05),核医学组的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 2=2.81、3.19, 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 2=7.66, P<0.05)。不同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ossion回归分析显示,与放射诊断组比较,核医学组、放射治疗组及介入放射学组( IRR=2.31、1.66、1.78, P<0.05)导致染色体畸变风险升高。 结论:电离辐射对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需加强辐射防护以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