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分析,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n=28,常规治疗).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下边界振幅在治疗24 h、睡眠觉醒周期及总评分在治疗72h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8h和72 h,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部功能,降低神经特异性醇烯化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探讨有效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8月一起突发群体性氯气中毒事件中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例危重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截至出院后1年6个月)。结果:6例危重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4~12岁。事发时均处于距氯气源5 m以内,均以严重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中毒后3.5~7.0 h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情最严重的1例患儿距氯气源最近(仅1.5 m),撤离时间最长(约5 min),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缺氧并出现严重休克,于中毒后10 h开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6例患儿全部存活。随访6例患儿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除1例因既往有可疑哮喘存在小气道阻力增高外,余5例未见异常;肺部CT、脑电图、颅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结论:重度氯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常在中毒后数小时内需机械通气。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ECMO治疗可挽救生命,救治及时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I和MHR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的变化,客观地评价tDCS治疗DEACMP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自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DEACMP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tDCS治疗,以左侧前额叶背外侧为阳极刺激部位,右侧肩部为阴性刺激部位,治疗时间为30 min/次,刺激强度为1.5 mA,1次/d。常规组在基础治疗上辅以tDCS伪刺激(1.5 mA电流刺激10 s),电极片保持30 min,1次/d。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6月时检测2组患者SII、MHR,脑电图(EEG)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同时分析治疗前SII、MHR与ADL评分和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痊愈30例,好转6例),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2%(痊愈22例,好转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70, P=0.024)。治疗后4周、治疗后6月时,观察组的SII、MHR、EEG异常率和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常规组,MoCA、ADL评分和P300波幅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II、MHR与ADL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r=-0.805, P<0.001; r=-0.788, P<0.001)。SII、MHR和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803, P<0.001; r=0.719, P<0.001)。 结论:tDCS治疗能有效降低DEACMP患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评分;SII、MHR可初步评价tDCS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退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脑电图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意识恢复状态,改善脑血流指标,从而使康复进程得到有效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小儿癫痫诊断及定位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儿童医院诊治的310例有临床发作性癫痫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入组患儿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VEEG监测,手术患儿术前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比较REEG、VEEG监测痫样放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癫痫病灶定位情况,并对手术患儿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10例患儿中247例确诊为癫痫,63例为可疑癫痫;VEEG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REEG[87.4%(216/247)比45.7%(11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3042, P<0.05)。247例癫痫患儿在进行VEEG监测过程中,有81例(32.8%)出现临床症状,其中65例为癫痫发作,16例为非癫痫性发作。VEEG对癫痫检出率高于临床发作检出率[87.5%(216/247)比32.8%(8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6148, P<0.05)。247例癫痫确诊患儿中,144例为癫痫综合征,颞叶癫痫占54.17%(78/144),额叶癫痫占34.2%(50/144)。50例手术患儿术前VEEG定位癫痫病灶准确率高于PET-CT检查和REEG监测[80.0%(40/50)比56.0%(28/50)、54.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3014、5.6031, P<0.05)。对50例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后随访,50.0%(25/50)患儿未出现癫痫发作,38.0%(19/50)患儿术后发作时间、发作周期、临床表现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12.0%(6/50)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论:VEEG明显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为临床诊断癫痫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在术前定位癫痫病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对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脑电图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对儿童癫痫发作、脑电图(EEG)变化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的癫痫患儿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酮饮食。对比2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评价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和EE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8.69%(48/61例)比54.10%(33/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114, P<0.05)。观察组患儿EE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81.97%(50/61例)比55.74%(34/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23, 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及总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64±13.29)分比(46.04±12.86)分、(54.84±12.18)分比(47.62±11.91)分、(54.44±10.70)分比(44.31±11.56)分、(51.48±12.99)分比(42.04±11.18)分、(57.88±11.04)分比(47.42±13.16)分、(275.28±54.71)分比(227.42±55.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97、5.887、6.003、5.889,6.007、6.010,均 P<0.05)。 结论:生酮饮食可明显减少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改善EEG和神经行为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短期药物治疗反应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ECTS)患儿临床发作后2种抗癫痫发作药物(ASMs)未控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确诊的112例SeLECTS患儿,纳入病例分析的患儿均予常规ASMs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1~2年,随访内容包括治疗药物种类、临床发作控制情况、是否出现新的发作形式、脑电图演变等。根据使用不超过2种ASMs后癫痫是否控制,将其分为反应良好组(69例)和反应不良组(43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2种ASMs未控制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的起病年龄( χ2=8.919, P=0.003)、发作形式( χ2=4.218, P=0.040)、发作频次( Z=-7.664, P<0.001)、脑电图背景变慢( χ2=10.284, P=0.001)、出现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现象( χ2=11.921, P=0.001)、放电泛化( χ2=25.377, P<0.001)、演变为癫痫性脑病伴睡眠期棘慢波激活(EE-SWAS)( χ2=54.334,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作频次( P<0.001, OR=0.086,95% CI:0.022~0.329)、脑电图放电泛化( P=0.006, OR=9.942,95% CI:1.918~51.527)及脑电背景变慢( P=0.041, OR=6.648,95% CI:1.077~41.038)是与短期药物治疗反应不良相关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大部分SeLECTS患儿临床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发作频次、脑电图放电泛化及脑电背景变慢与短期药物治疗反应不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电图在飞行人员选拔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综述脑电图筛查在飞行人员选拔中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以提高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中脑电图筛查质量。资料来源与选择:通过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1975年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资料引用:引用文献共29篇,包括《美国空军特许飞行指南》1篇,英文文献23篇,中文文献5篇。资料综合:脑电图在很多国家被广泛用于飞行人员健康筛查,但目前对其应用价值依然存在争议,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脑电图筛查可以提高航空安全性。因此,不同国家常规脑电图筛查在飞行人员中的应用状况不尽相同,包括是否进行脑电图筛查、脑电图电极的安放、各种诱发试验、脑电图检查的操作流程和结果解读都缺乏统一标准。结论:应规范脑电图筛查的相关操作,以提高我国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脑电图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ICU脑电图监测的患者2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7例)和干预组(1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脑电图监测成功率、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脑电图检测总成功率为9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6%(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4.65±7.42)分、(41.22±8.7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仪容仪表、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主动性各项评分分别为(98.97±0.25)分、(99.95±0.47)分、(99.26±0.32)分、(99.89±0.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92%,低于对照组的8.76%(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预见性理论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ICU患者脑电图监测成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XCR4拮抗剂AMD3100通过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减弱大鼠痫性活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影响癫痫发作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AMD3100处理组,每组12只。癫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构建癫痫模型,剂量为40 mg/kg;AMD3100处理组大鼠侧脑室注射5 μL(5 mg/mL) AMD3100 20 min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PTZ;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acine分级评估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并记录其癫痫发作潜伏期,采用脑电图(EEG)记录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 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单位( GABAAR α1) mRNA水平。(2)细胞实验:另取SD大鼠鼠婴(1日龄)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 d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癫痫组和AMD3100处理组。癫痫组神经元采用无镁外液诱导的方法构建癫痫细胞模型;AMD3100处理组神经元在含有10 nmol/L AMD3100的无镁外液中培养3 h,随后换为Neurobasal继续培养;对照组采用Neurobasal培养基常规培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灌流AMD3100(10 nmol/L)后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 结果:(1)动物实验:AMD3100处理组大鼠发作潜伏期较癫痫组大鼠明显缩短[分别为(663.30±74.84) s、(164.40±17.2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90, P<0.001);AMD3100处理组大鼠4级以上发作次数较癫痫组大鼠明显减少[分别为(3.75±0.39)次、(9.00±0.7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80, P<0.001)。ELISA实验结果显示,3组大鼠GAB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850, P<0.001),其中癫痫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MD3100处理组大鼠明显高于癫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qRT-PCR实验结果显示,3组大鼠 GABAAR α1 mR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400, P<0.001),其中癫痫组明显低于对照组,AMD3100处理组大鼠明显高于癫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EG结果显示,与癫痫组大鼠比较,AMD3100处理组大鼠放电频率有所降低。3组大鼠EEG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220, P=0.062),但与癫痫组、对照组大鼠比较,AMD3100处理组大鼠EEG功率有所降低。(2)细胞实验: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显示,3组神经元sIPSCs的频率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670, P<0.001; F=10.920, P<0.001)。与对照组、癫痫组比较,AMD3100处理组神经元sIPSCs的频率和波幅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XCR4拮抗剂AMD3100可通过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降低癫痫发作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