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静脉血栓栓塞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方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栓护理学组为主导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方策拟定、目标设定、方策实施和效果确认等活动.结果 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和实施后,VTE风险评估率、出血风险评估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VTE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家属VTE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家属对VTE预防措施实施满意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达标;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各维度平均分也均高于实施前.结论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VTE,加强医、护、患三方VTE防治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能,提高了VTE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工程原理在宫颈重塑及自发性早产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颈的机械功能对正常妊娠过程至关重要.在正常妊娠期间,宫颈显著软化,顺应性增加,从而维持妊娠并允许成功分娩,异常的宫颈重塑被认为是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原因之一.目前,自发性早产的预测手段十分有限,临床工作中最常应用的是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其相关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并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成为可能.主要总结了电阻抗图谱、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宫颈抽吸、拉曼光谱等生物工程原理技术在预测自发性早产、建立宫颈重塑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等新型材料在预防自发性早产发生中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蔗茎秆细胞壁结构特征对维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物的茎秆由细胞-组织-器官等多尺度结构构成,维管束是茎秆的主要机械支持组织,细胞是最基本的力学承载单元,细胞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细胞壁的力学性能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微纤丝角、晶体尺寸等)逐级影响到细胞、维管束和茎秆的力学性能,对细胞壁结构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培育抗倒伏性状良好的品种提供参考.本文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品种'桂糖49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检测甘蔗茎秆维管束厚壁细胞壁微纤丝角,分析微纤丝角和晶体尺寸对甘蔗茎秆维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揭示甘蔗超微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茎秆横断面上,从蔗皮到蔗芯厚壁细胞的细胞壁微纤丝角呈增大的趋势;沿茎秆纵向从基部、中部到梢部的厚壁细胞的细胞壁微纤丝角的变化不明显.茎秆单根维管束的拉伸弹性模量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55;与纤维素晶体尺寸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04.单根维管束的拉伸强度差异的43%是由微纤丝角引起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针对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结构复杂、转动惯量高等特点,探讨其在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方法.方法:以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为测试对象,参照GJB 2706A-2008《航天器模态试验方法》和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冲击激励法》在离心机弹性边界下使用力锤作为激励源开展模态测试.每个激励位置锤击4次,对4次锤击数据进行线性平均计算后得出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64通道数据采集仪收集数据,基于Test.La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对模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信号在30 Hz频段内相干系数不低于0.8;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15、15.66、19.22 Hz,均为扭转振型;在Z18和Z21激励位置下,系统一阶频率均为9.15 Hz左右,二阶和三阶频率也一致.结论:力锤测试法可用于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的模态测试,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性,对指导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性疾病,主要由NMJ的乙酰胆碱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传递受阻、免疫系统障碍、基因等因素所引起.MG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危及生命.MG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MG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等.对于MG危象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以及新型的血浆交换技术和辅助机械通气.随着药物的多样性进展,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了更多考量,如经济能力、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持久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该综述着重介绍了MG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用药方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符合病情的药物.该综述也提及部分其他的对MG可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如靶向生物制剂、补体抑制剂.通过该综述的阐述,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LVAD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交接、评估、心室辅助装置参数及问题、泵速调节、血液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机械通气管理、出凝血管理、感染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及右心衰竭管理,以指导LVAD植入术后重症监护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模态超声对中孕期胎盘功能不全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使用常规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建立中孕期对胎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21 年 4 月—2022 年 4 月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前壁胎盘孕妇 209 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组 118 例和胎盘功能不全组 91 例,从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和脑胎盘率)、血流灌注(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机械组织特性(弹性模量平均值)等方面评估胎盘功能.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 两组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脑胎盘率、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和弹性模量平均值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10.28、-11.01、7.02、7.00、-11.9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5)、脑胎盘率(≤1.53)及弹性模量平均值(≥4.14 KPa)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弹性模量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04.联合3项参数建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94.92%,诊断效能较单一参数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多模态超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胎盘功能不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尽早干预以改善围生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低温下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报告 1 例 2 次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的救治经过,探讨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 2021 年 9 月 30 日收治 1 例院外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措施,院内再次发生心搏骤停,在亚低温状态下持续进行了长达 230 min的心肺复苏(CPR)后恢复窦性心律,最终患者救治成功,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现介绍临床诊治过程,分享救治体会.结果 患者女性,17 岁,因跑步后突发意识丧失 30 min于 2021 年 9 月 30 日入院.既往曾有运动后或紧张后晕厥 3 次.此次晕厥后立即进行徒手CPR,10 min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给予电击除颤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患者持续强直性抽搐,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控制体温在 34~36℃,夜间强直抽搐逐渐缓解.10 月 1 日 11:40 心电监护提示心室纤颤(室颤),立即给予CPR、电除颤、升压等抢救.因反复室颤,反复行电击除颤,同时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胸外按压,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 90 次/min以上,15:30 左右心律趋于稳定,血压逐渐改善.复苏成功后继续亚低温等脑保护治疗,10 月 4 日意识转清,10 月 6 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V1~V3 ST段抬高,结合患者反复晕厥病史,既往心电图提示早期复极,考虑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出院.结论 本例患者 2 次心搏骤停均复苏成功,其中院内心搏骤停后CPR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超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其救治经验为临床心肺脑复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左心室辅助装置技术的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希望,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原理、结构、尺寸、机械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已有多种产品投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有植入需求的心衰患者.本文主要对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技术发展、临床应用、国内外现有产品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