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痰浊阻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肾降肺平喘汤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状积分并观察两组动脉血气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失败率、入住ICU时间等指标及治疗期间腹胀、纳差、不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中医主症状积分、动脉血气PCO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PO2、PO2/FiO2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撤机失败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期间腹胀、纳差、不寐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62%,低于对照组的40.62%(P<0.05).结论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痰浊阻肺、肾不纳气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氧合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酚妥拉明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SMD)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SMD患者79例的临床资料,以是否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3±3.52)d、83.00(28.50,138.00)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17±4.15)d、111.00(47.50,169.00)h( t=3.26, Z=-2.27,均 P <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58%(3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χ 2=4.05, P < 0.05)。治疗后7 d,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 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 P < 0.05);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t=3.29, P < 0.05),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5.94、11.21,均 P < 0.05)。两组患者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均 P < 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治疗后7 d,观察组NT-proBNP、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治疗后7 d,两组心率(H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 P < 0.05),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 P < 0.05);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 t=4.90, P < 0.05),MAP、CI、SV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4.37、3.23、6.01,均 P < 0.05)。 结论:酚妥拉明可改善SMD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成为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广泛用于各类重建手术的组织缺损和修复重建。通过扩张器产生的持续机械牵拉作用刺激皮肤新生,利用"额外"再生的皮肤组织实现临床重建。这种方式能为供区提供与缺损部位的纹理、结构和附件分布高度一致的皮肤组织,且不会产生任何继发性畸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国内已逐渐发展为烧伤缺陷、瘢痕修复、乳房等器官重建的有效方法,以及大面积体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修复手段。然而,机械拉伸皮肤的再生能力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如何在保证扩张质量的同时保证扩张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人下呼吸道痰液检出纹带棒状杆菌的易感因素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下呼吸道痰液纹带棒状杆菌阳性患者的易感因素,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192例下呼吸道痰液检出纹带棒状杆菌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并对感染组(102例)与定植组(90例)患者的易感因素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8 976例,72例(0.8%)检出纹带棒状杆菌;2020年1—12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5 877例,134例(2.3%)检出纹带棒状杆菌;2021年1—6月送检合格下呼吸道痰标本4 039例,121例(3.0%)检出纹带棒状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93, P<0.01);其中老年患者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分别为0.6%(57/8 976)、1.4%(81/5 877)和1.9%(78/4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7, P<0.01)。感染组患者高龄、入住重症医学科、营养不良、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有创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咳嗽反射减弱、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定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组和定植组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1.2%(42/102)和48.9%(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25例(24.5%)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治疗纹带棒状杆菌,与无药敏结果治疗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8.0%(17/25)和32.5%(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84, P<0.01);未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低于定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 P<0.05)。 结论:老年患者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高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感染者通常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未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导致不良结局。在临床工作中,需关注且减少纹带棒状杆菌易感因素,正确解读病原学报告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如何规范化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加速康复外科(ERAS)基于对围手术期诊疗路径的优化,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目的。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及其导致的代谢改变是促进患者康复的理论基础。本文评述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的若干热点问题,认为ERAS理念及其路径非常契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国情,应秉承“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基本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多学科合作、手术质量的提升以及预康复路径的实施。同时,需注意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个体化开展ERAS,避免机械理解和教条执行;呼吁对ERAS路径进行监督,建立反馈机制,以此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提醒临床工作中,不能单纯以“快”为目的,降低再入院率比提高出院率更为重要。另外,本文分析了我国ERAS临床研究开展与国际上的差距,提出应以国内学术团体为基本平台,建立全国性的ERAS数据库,以保障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牙科手机损耗及清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于牙科手机损耗以及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80支可机械热力清洗的全新高速牙科手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支。每次使用后,采用专用注油机进行清洗注油,包装灭菌。A、B、C组分别每周、每2周和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后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包装灭菌的流程。在3、6、9个月时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5支进行部件可视污渍情况检查,监测清洗效果。结果:A、B、C 3组手机平均使用次数为A组(56.60±24.77)次,B组(49.70±30.08)次,C组(46.73±35.16)次,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0);9个月中15支手机出现故障,其中A组4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0);12支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A组1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3支更换轴芯后继续使用,均为A组。3组清洁程度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牙科手机在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基础上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能保障其内部清洁,并不会增加损耗,可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节段心肌做功的异质性评估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室侧壁和室间隔术前心肌做功差异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CRT手术的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无创的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获取术前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心肌做功效率(GWE),以及各节段的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和心肌做功效率(MWE),计算左心室中间段水平侧壁和室间隔(L-S)2个心肌节段术前各项心肌做功指标的差异,即L-S MWI、L-S CW、L-S WW和L-S MWE。根据6个月随访时是否出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减小率≥15%分为CRT有效组(≥15%)和无效组(<15%),比较两组间各项心肌做功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CRT效果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6个月随访时,有效组78例,无效组28例。①有效组术前GWI和GCW显著高于无效组(均 P<0.05)。②有效组术前L-S MWI、L-S CW、L-S WW和L-S MWE显著高于无效组(均 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基线时的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 OR=0.993,95% CI=0.987~0.999, P=0.020)、心室间机械收缩延迟(IVMD)( OR=1.025,95% CI=1.001~1.050, P=0.040)和L-S MWI( OR=1.002,95% CI=1.001~1.003, P=0.001)均是CRT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④ROC曲线分析表明,L-S MWI (AUC=0.830, P<0.001)对CRT效果的预测价值优于LVEDV(AUC=0.718, P<0.01)和IVMD(AUC=0.704, P=0.001)。⑤L-S MWI>884 mmHg%因兼具最优的敏感度(76%)和特异度(86%),被推荐作为预测CRT有效的最佳截断值。 结论:与传统超声心动图参数相比,左心室侧壁和室间隔之间心肌做功异质性的评估对指导CRT术前患者筛选、预测CRT疗效更有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CRT反应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接受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入院时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MP/SMZ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联合治疗组)与TMP/SMZ单药治疗(单药治疗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根据基线动脉血氧分压(PaO 2)将纳入患者分为PaO 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PaO 2<50 mmHg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中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学比较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 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单药治疗组23例,联合治疗组60例。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4.8%(8/23)和23.3%(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2, P=0.290);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1, P=0.47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0.01,均 P>0.05)。52例PaO 2≥50 mmHg患者中,13例单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25.6%(1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4, P=0.704);患者3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9, P=0.407);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02、0.69,均 P>0.05)。31例PaO 2<50 mmHg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全因病死率为19.0%(4/21),而10例单药治疗组患者中6例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40);联合治疗组患者3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9, P=0.043);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抗PCP治疗7 d后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单药治疗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20/23),其中电解质紊乱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为56.5%(13/23),联合治疗组上述发生率分别为78.3%(47/60)、35.0%(21/60)、53.3%(3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3.18、0.07,均 P>0.05)。 结论: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艾滋病合并中重度PCP患者中,TMP/SMZ与卡泊芬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与TMP/SMZ单药治疗相当。但在需要机械辅助通气且PaO 2<50 mmHg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TMP/SMZ单药治疗,且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血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治疗不良事件,改善患儿血氧指标,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南给予液体复苏。对照组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12~15 cmH 2O(1 cmH 2O≈0.098 kPa),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尿量(UO)>0.5 mL·kg -1·h -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0.70。观察组采用床旁B超动态监测IVCV并结合Pcv-aCO 2评估患者复苏终点;复苏目标:下腔静脉充盈固定且直径>2 cm,IVCV<18%,Pcv-aCO 2<6 mmHg。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6 h、24 h复苏指标的变化,并记录6 h复苏达标率、6 h乳酸清除率(LCR)、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急性肾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 结果:共80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及24 h MAP、CVP、ScvO 2均较复苏前明显增加,而Pcv-aCO 2和血乳酸(Lac)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且UO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说明两种复苏终点评估方案均能缓解患者的休克状态。与复苏前比较,观察组复苏6 h及24 h IVCV明显下降〔(17.54±4.52)%、(18.32±3.64)%比(27.49±10.56)%,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6 h MAP、ScvO 2明显升高〔MAP(mmHg):69.09±4.64比66.37±4.32,ScvO 2:0.666±0.033比0.645±0.035,均 P<0.05〕,24 h MAP明显升高(mmHg:75.16±3.28比70.12±2.18, P<0.05),但CVP偏低(cmH 2O:9.25±1.49比10.25±1.05, P<0.05),说明观察组复苏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复苏6 h LCR明显升高〔(55.64±6.23)%比(52.45±4.52)%, P<0.05〕,6 h和24 h液体总入量均明显下降(mL:2 860.73±658.32比3 568.54±856.43,4 768.65±1 085.65比5 385.34±1 354.83,均 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6.78±3.45比8.45±2.85, P<0.05),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2.5%(1/40)比20.0%(8/40), 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监测IVCV及Pcv-aCO 2可有效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而且与EGDT方案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液体总入量,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结合其无创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