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感染诱导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血小板减少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病毒感染人体后,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增加血小板损耗、免疫损伤及促进血小板破坏等途径共同导致血小板减少。病毒感染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可能有骨髓抑制、巨核细胞生成缺陷,炎症诱导的凝血及血管内破坏增加导致的血小板损耗等。文章就病毒感染性疾病诱导血小板减少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在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来源富血小板血浆(HUCB-PRP)的海藻酸钠-明胶(AG)生物墨水(称为HUCB-PRP-AG生物墨水)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及该生物墨水的三维打印组织治疗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体积分数2.5%、5.0%、10.0%HUCB-PRP的HUCB-PRP-AG生物墨水,分别命名为1P-AG、2P-AG、4P-AG。取AG、1P-AG、2P-AG、4P-AG,观察室温下外观,采用旋转流变仪检测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利用以上4种生物墨水分别进行三维生物打印并观察打印组织外观(后续使用交联后打印组织),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Transwell小室内用HUVEC专用培养基共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3);将4种打印组织分别用DMEM培养基培养12、24、48 h,进行干燥称重并计算降解率(样本数为3);将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培养0.5、24.0、48.0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样本数为5)。取16只6~8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建立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创面仅覆盖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常规对照组和另予HUCB-PRP滴加的HUCB-PRP组、AG打印组织覆盖的AG组、4P-AG打印组织覆盖的4P-AG组(每组4只),观察每组3只裸鼠伤后4、8、14 d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每组剩余裸鼠伤后8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CD31阳性新生血管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室温下,AG、1P-AG、2P-AG、4P-AG均呈半透明液态;AG为淡黄色,1P-AG、2P-AG、4P-AG均为淡红色但颜色依次逐渐加深。在温度10 ℃和剪切率0.1~10.0 s -1范围内,AG、1P-AG、2P-AG、4P-AG的黏度均随着剪切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温度10 ℃和角频率1~100 rad/s范围内,4种生物墨水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损耗模量。4种生物墨水打印组织的分辨率与形态均相近。与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分别为0.885±0.030、1.126±0.032、1.156±0.045,均明显高于与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的0.712±0.019( P<0.01);与2P-AG、4P-AG打印组织共培养24 h的HUVEC增殖水平均明显高于与1P-AG打印组织共培养的HUVEC( P<0.01)。1P-AG、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12、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AG打印组织( P<0.01);2P-AG、4P-AG打印组织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4P-AG打印组织培养12 h的降解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24、48 h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2P-AG打印组织( P<0.01)。培养0.5、24.0、48.0 h,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1P-AG打印组织( P<0.01),1P-AG和2P-AG打印组织培养上清液中VEGF表达量均明显低于4P-AG打印组织( P<0.01)。常规对照组与HUCB-PRP组裸鼠伤后8 d创面较伤后4 d干燥且缩小,HUCB-PRP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较常规对照组缩小且无结痂;AG组、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上打印组织明显降解且创面无明显渗出,伤后8 d创面明显上皮化且缩小,伤后14 d创面无结痂;4P-AG组裸鼠伤后14 d创面完全上皮化。与常规对照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 P<0.05),HUCB-PRP组、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及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与HUCB-PRP组比较,AG组裸鼠伤后4、8 d及4P-AG组裸鼠伤后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 P<0.01),AG组裸鼠伤后14 d及4P-AG组裸鼠伤后8、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升高( P<0.01);4P-AG组裸鼠伤后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G组( P<0.01)。伤后8 d,常规对照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HUCB-PRP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丰富新生微血管以及较多CD31阳性新生血管,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少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少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4P-AG组裸鼠创面组织可见轻度炎症浸润、大量新生微血管以及大量CD31阳性新生血管。 结论:HUCB-PRP-AG生物墨水具备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其三维打印组织可促进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加速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损耗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分析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30日苏州市10个区(县)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使用及损耗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新冠疫苗损耗率为0.222‰。预填充包装的损耗率高于西林瓶包装;西林瓶包装的疫苗中40支装损耗率最低;不同类型接种门诊中,固定接种门诊对各种包装的新冠疫苗损耗最低。建议配发西林瓶40支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行集中接种以减少疫苗损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的状况,分析工作压力、敌意归因偏向和自我损耗对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5月,随机选取河南省、福建省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社会信息加工-归因偏向问卷》、《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健康问卷身体症状群量表-15》调查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工作压力、敌意归因偏向、自我损耗以及功能性躯体不适情况,共纳入1 200名临床护士,收回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采用 t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得分差异,用Bootstrap分析工作压力、敌意归因偏向、自我损耗对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 结果: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为(8.95±4.38)分,859人(74.12%)有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年龄36~50岁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高于19~35岁者,工龄≥5年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高于工龄<5年者,非在编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高于编制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高于二级医院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功能性躯体不适得分高于非手术科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工作压力通过敌意归因偏向、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敌意归因偏向-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临床护士的功能性躯体不适( β=0.17, 95% CI:0.10~0.20; β=0.16,95% CI:0.10~0.19; β=0.07, 95% CI:0.03~0.10; P<0.05)。 结论:临床护士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显著,在不同年龄、工龄、受聘形式、医院等级、科室组间存在差异性,受工作压力直接以及通过敌意归因偏向、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效应和敌意归因偏向与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效应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FFIO-IMRT)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均设计FIF-IMRT与FFIO-IMRT两组放疗计划,乳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5次/周,2 Gy/次。在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TV)、危及器官、治疗跳数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方面,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IF-IMRT均匀性指数(HI)高于FFIO-IMRT(0.13±0.02比0.10±0.04, P<0.05);两种计划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体积比例(V 95%)、V 100%及最大放疗剂量(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105%及平均放疗剂量(D mean)均高于FFIO-IMRT[(37.63±8.85)%比(18.64±5.27)%,(51.81±0.17)Gy比(51.37±0.26)Gy,均 P<0.05]。心脏剂量方面,两种计划不小于30 Gy照射的体积比例(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冠状动脉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心室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V 40 Gy、D 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V 10 Gy、D mean均低于FFIO-IMRT(均 P<0.05)。左肺剂量方面,两种计划V 20 Gy、V 30 Gy、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IF-IMRT V 5 Gy低于FFIO-IMRT( P<0.05)。右肺、右乳及脊髓剂量方面,两种计划D max、D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总跳数方面,FIF-IMRT低于FFIO-IMRT(255.6±5.6比525.8±86.9, P<0.01)。 结论:与FFIO-IMRT相比,FIF-IMRT虽然靶区均匀性略差、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大,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可满足治疗的要求。FIF-IMRT可有效降低正常组织低剂量辐射,治疗跳数明显低于常规FFIO-IMRT,可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不准确性,并对机器损耗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日照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去白细胞血小板采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管路耗材采集。分别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前、(22±2)℃振荡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对其血小板计数、FⅧ活性、FⅨ活性和TEG进行检测。对以上指标3个不同保存时间点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8±0.5)×10 11/L、(8.7±1.1)×10 11/L、(8.2±1.5)×10 11/L,FⅧ活性分别为(105.9±38.2)%、(57.2±22.4)%、(30.5±17.5)%,FⅨ活性分别为(97.8±27.5)%、(54.9±19.7)%、(38.4±12.4)%。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上述3项指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3.90, P<0.001; F=126.16, P<0.001; F=141.04, P<0.001);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10.52, P<0.001;LSD- t=10.13, P<0.001;LSD- t=11.76, 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2.34, P=0.020;LSD- t=5.53, P<0.001;LSD- t=4.50, P<0.001)。② 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依次分别为(8.8±0.5)min、(14.1±0.7)min、(16.1±0.6)min,(1.7±0.1)min、(1.8±0.5)min、(1.9±0.6)min,(69.7±3.4)°、(69.1±1.8)°、(69.2±2.6)°,(86.7±2.6)mm、(82.2±3.1)mm、(80.5±3.3)mm;R值、K值、MA值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 522.59, P<0.001; F=3.15, P=0.045; F=73.42, P<0.001)。其中,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比较,R值显著升高,MA值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49.90, P<0.001;LSD- t=8.51, 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比较,R值亦显著升高,MA值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18.83, P<0.001;LSD- t=3.22, P=0.002)。 结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期末,即(22±2)℃振荡保存第5天时,其凝血活性成分明显损耗,凝血功能有所下降。临床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时,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使用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牙科手机损耗及清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于牙科手机损耗以及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80支可机械热力清洗的全新高速牙科手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支。每次使用后,采用专用注油机进行清洗注油,包装灭菌。A、B、C组分别每周、每2周和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后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包装灭菌的流程。在3、6、9个月时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5支进行部件可视污渍情况检查,监测清洗效果。结果:A、B、C 3组手机平均使用次数为A组(56.60±24.77)次,B组(49.70±30.08)次,C组(46.73±35.16)次,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0);9个月中15支手机出现故障,其中A组4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0);12支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A组1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3支更换轴芯后继续使用,均为A组。3组清洁程度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牙科手机在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基础上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能保障其内部清洁,并不会增加损耗,可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外显子区精细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非DR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FastTarget目标区域富集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人群DR易感基因TBC1D4、COMMD6、UCHL3、LRP2、BBS5、ARL4C和SH3BP4外显子区进行捕获测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和计数法评估常见、罕见变异与DR发生之间的关联。对于鉴定的DR相关变异,采用功能注释来评估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82个常见变异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位点与DR风险关联( P<0.05),分别为LRP2基因rs13417389、LRP2基因rs2229267、LRP2基因rs2229268、LRP2基因rs886055072。鉴定了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其联合注释相关损耗(CADD)评分均>20,分别为LRP2基因rs764804647 G>A、LRP2基因rs538396567 T>A、LRP2基因Chr2∶170010984 T>A、LRP2基因Chr2∶170050282 C>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C、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A、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T、LRP2基因rs754796717 G>C、LRP2基因rs529409328 C>G、UCHL3基因Chr13∶76135016 A>G、TBC1D4基因Chr13∶75876471 C>A、TBC1D4基因rs201459702 T>C、SH3BP4基因Chr2∶235950303 G>A。 结论:发现的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DR候选致病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病患者自我损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我损耗是个体长期自我进行控制后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控制能力或意愿下降的现象。慢性病患者确诊后需长期改变生活方式,了解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易出现自我损耗现象。本文通过对自我损耗概念、主观测量工具、慢性病患者自我损耗研究现状等方面总结慢性病患者自我损耗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启示,以期为自我损耗在慢性病患者中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损耗敏感性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损耗敏感性与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大一和大二1 678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损耗敏感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6.0的PROCESS 2.13宏程序检验损耗敏感性的中介效应和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结果:(1)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童年创伤得分为(34.56±7.03)分,抑郁症状得分为[ M( QR):5.00(7.00)]分,损耗敏感性得分为(41.78±12.21)分,自我控制得分为(40.02±8.15)分。(2)童年创伤与损耗敏感性呈正相关( r=0.20, P<0.01),损耗敏感性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r=0.48, P<0.01),自我控制与抑郁症状间呈负相关( r=-0.49, P<0.01)。(3)损耗敏感性在童年创伤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效应值=0.28)和中介效应(效应值=0.07)占总效应(效应值=0.35)的80%和20%。(4)自我控制在损耗敏感性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结论:童年创伤可通过损耗敏感性对大学生抑郁症状产生间接影响,并且损耗敏感性在童年创伤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还受到自我控制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