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包括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多种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可以疏肝健脾、养血疏风之法进行治疗,并自拟有效验方"加味过敏煎",临床以该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均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扁平疣(扁瘊)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起草制定.参加讨论起草的专家有:刁庆春、王畅、刘巧、刘红霞、刘学伟、闫小宁、陈达灿、李斌、李元文、李铁男、李领娥、李福伦、李欣、宋瑜、杨素清、杨志波、张慧敏、周冬梅、黄宁、曾宪玉、谭城和翟晓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CiteSpace探究复方紫草油的应用研究及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复方紫草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应用范围.方法: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数据库,检索复方紫草油相关文献并去重,运用Excel、CiteSpace软件分析年度发文量、地区、作者、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826篇文献、30个地区、381名作者、315个关键词和10个关键词聚类.年度总发文量和各数据库呈三段式发展,其中山东报道复方紫草油相关研究最多,形成了以李元文-肖飞为核心的作者团队,现代研究内容聚焦于复方紫草油临床病种,涉及部分药理及基础研究.结论:复方紫草油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形成多地域、多团队的共发展形态,涉及皮肤、肿瘤、肛肠、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存在中药油纱条、中药贴敷、中药涂擦、中药滴鼻及中药灌洗等多种制剂形态,但缺乏地区相互合作,核心作者团较少,存在缺乏基础研究支持的超说明书应用情况,建议后续补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李元文病、证、症结合与分治治疗皮肤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元文教授结合中医临床体会将皮肤病的病、证、症的关系从人体气血变化与病邪相争的多维变化方面加以概括.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强调疾病初期辨病为主,中期病证同治,后期辨证、识症为重.在治病和治证上有合有分,辨病贵在核心病机的把握,辨证贵在阴阳气血的调整.病和证均由症状确立,针对症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起草制定.参加讨论起草的专家有杨志波、段逸群、刘巧、李元文、李斌、李祥林、周小勇、刁庆春、范瑞强、周冬梅、闫小宁、欧阳晓勇、黄宁、贾敏、张理涛、张虹亚、周萌、刘红霞、于希军、刘爱民、刘毅、唐海燕.执笔者:刁庆春.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共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在复习了《寻常型银屑病(白庀)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年版)》、《中成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专家共识(2014)》、《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基础之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形成了2017版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的目的在于规范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诊疗行为.参与本共识编写的专家有刘红霞、杨志波、李铁男、刘巧、周冬梅、李元文、张理涛、段逸群、范瑞强、陈晴燕、周小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元文教授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李元文教授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经李教授诊治有效的头皮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病例资料120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处方中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分析;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药物关联规则.结果:120首处方共涉及151味中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多属脾、肝、胃、肺经.其中李教授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的核心药物为苍术、薏苡仁、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枳壳、山楂、枇杷叶、侧柏叶、白花蛇舌草.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李教授治疗头皮部脂溢性皮炎用药规律,为传承其学术经验提供了更加客观的统计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元文教授从毒论治皮肤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元文教授认为,大凡致病邪气均有化毒、产毒、聚毒、酿毒的特性,加上环境恶化,人体正气偏虚,毒邪在皮肤病的发病上已经成为主要的致病因素.皮肤病从毒论治也成为目前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法则.解毒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脓疱疮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制定.参与讨论和起草的专家有(按姓氏笔画)刁庆春、刘巧、闫小宁、李斌、李元文、李红毅、李铁男、李领娥、杨志波、杨素清、范瑞强、张理涛、张俊岭、周冬梅、段逸群、曾宪玉.脓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古代文献又称"黄水疮"、"滴脓疮"、"天疱疮"等.好发于儿童,可发于任何部位,但多以面部等暴露部位为主.中医认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发;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元文教授以"湿热化燥""三辨一症"辨证思路治疗慢性唇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慢性唇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唇炎以脾胃湿热为主,兼有心脾积热,提出了"湿热化燥"病机思想;在治疗方面以"湿热化燥"为病机思想基础,兼顾"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三辨一症"的治疗思想,通过横向纵向交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