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克穷以大承气汤治疗肿瘤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为少阴火盛水竭热化之变证,乃火盛水竭,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以致燥屎内结,迫肠中浊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其本质,宜予大承气汤治疗,急下存阴。本证患者泻下物为纯水样便,臭秽难闻,口干舌燥、剑突下疼痛拒按加之少阴病脉微、但欲寐为其典型症状。本证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失治,临证需仔细辨证,四诊合参,与其他有“下利”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湿热下利、寒结旁流及阳明腑实证,而“心下必痛”是不可忽视的腹诊要点。王克穷主任医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肿瘤患者少阴热结旁流证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以佐证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湿邪从化"探析肠癌的病机及辨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肿瘤之缠绵难愈源自其病机复杂,变化多端.肠癌作为一种典型的肠道紊乱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化"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是对疾病病机变化进行阐释的中医理论."湿邪从化"作为中医"从化"学说的分支部分,其观点恰好可以阐释肿瘤湿阻证候发生、发展及转化的机理.肠癌患者出现"湿从热化"或"湿从寒化"或"寒热错杂"的相关证候,正是"湿邪从化"演变的体现.临床治疗肠癌当以祛湿为法,强调平衡湿邪,关注患者机体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清热祛湿、温阳散寒、调和寒热、畅达气机等为主要原则,并灵活加以辛温发散、滋阴润燥、调补脾肾、化痰散结、祛瘀解毒、分利三焦等药物,使湿祛而肠腑通降.总之,本文基于"从化"学说,认为"湿邪从化"贯穿于肠癌病机演变的始终,提出从湿论治肠癌,以期充实肠癌的中医病机理论内涵,亦为临床辨治肠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赵炳南荆防方治疗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荆防方是由赵炳南所创,常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经验方.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主要有风、湿、热、虫、瘀等,风盛则痒,血热化燥,燥则生风,形成风热血热交互的证候,引起皮肤瘙痒.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存在风热血热的共同病机,荆防方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之功,加减荆防方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风热血热型瘙痒性皮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辨析少阳病
编辑人员丨2024/2/3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结合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辨析少阳病.认为《黄帝内经》为《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渊源之一,《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与《伤寒论》少阳病有相似之处,但《黄帝内经》少阳相火病所涉及范围更为广泛,而《伤寒论》对其少阳病的论述更为精详.并且论述了基于五运六气气化理论对少阳病的辨证,提出少阳病分为经证、腑证、热化证、寒化证.天地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可以影响人身少阳经气运行及其所络属脏腑的气化,从而引发少阳病,其病症特点随少阳相火与其余运气因素相临的不同情况而不同.人身少阳相火气化异常,多引动太阴、阳明、少阴等气化异常.少阳病病性多为火热、湿热、实证,亦可兼寒化等证,病位多在少阳经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少阳病往往经证与腑证并见,易气郁化火,与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相搏结,生痰、生饮、生水,亦有少阳寒化证及寒热错杂证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刘清泉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病思路与常用方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传变迅速、易感性强、流行性等特点.刘清泉教授强调新冠病毒感染属温疫中的湿毒疫,病因为湿毒疫疠之气,可夹四时之气,或因地域不同、体质差异,有热化、寒化、燥化之不同.强调湿是特征、毒是根本,其核心病机是湿、毒、热、痰、瘀、虚.临床辨证论治包括分期论治、审因论治、截断扭转.针对核心病机变化分别采用祛湿、解毒、清热、通腑、增液、凉血、活血、补虚等法,并强调中西并重、优势互补,善用古方,创制新方,同时综合运用针灸与导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大肠癌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大肠癌,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结合其他兼杂症候如气滞、血瘀、痰凝、久病入络等,常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流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为参法,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丁素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丁素先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口腔扁平苔藓病因概括为四类:一是心脾湿热,壅滞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舌;二是肝郁气滞,都火循肝经燔灼炎上,伤津耗液,灼伤黏膜;三是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上炎口舌;四是气血两虚,血虚生热化燥,血热妄行可致黏膜下瘀斑、出血.心脾蕴热证方用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肝郁气滞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血不足证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文庆学术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文庆认为食道炎致病之因,多系邪热内结或食辛、热、硬之食物所伤,内损食道之膜致病;或因肝火乘胃,酸随火逆,上泛侵蚀食道之膜致病,虽起始之因多端,但最终则为热毒损腐为要.在治法上,李文庆自思食道之膜薄嫩,时受擦磨,故喜润而恶燥,亦恶苦寒攻伐,遂立清热化毒,芳香去秽,濡润生肌之法,并自拟金甘汤主之,临证但见邪热内结,化毒损腐食道之膜,以致食道膜腐,即以本方主之,收效甚捷.李文庆认为肾病致病之因不越内外二条,其外者,多见风寒、风热之邪所侵,风寒袭肺,母子并病,肾水溢泛,以小青龙汤合真武汤治之;风热袭肺,母子并病,肾水逆滥,以银翘加五苓散治之;其内者,以肾本脏内损为主,肾阴虚,以济生肾气丸减桂附;肾阳虚,以真武汤主之;若肾阴阳两虚,则以济生肾气汤主之;肾气虚,自拟加味独参汤主之;肾热血瘀,宜凉血解毒,活血行水,自拟凉血化瘀行水汤主之,以上诸证若兼挟湿毒者,宜暂以藿香等芳香化湿浊为要.李文庆根据气血筋骨相关变化之理,精研筋骨扭伤的古今治法,自拟舒筋活血汤随证加减,对急性扭伤及扭伤而致劳损者疗效显著,对创伤愈合也有—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非温阳无以祛湿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于湿邪的治疗,临床常采用芳香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淡渗利湿法或苦寒燥湿法等,而鲜用温阳祛湿法,然而“柔而遏者为湿邪”“湿盛则阳微”,湿邪易流连气分,阻滞气机,又易伤阳气,导致阳虚,是以非温阳无以通阳化气,振奋阳气.湿邪上犯上焦痰饮伏肺者宜温阳,困遏中焦脾阳不升者宜升阳,下袭下焦水湿不通者宜通阳.湿邪无论寒化抑或热化,皆可用之.湿邪寒化,温药可温经通阳,散寒祛湿;湿邪热化,温药可微通其阳,使阳气宣通.然而温药多属温燥之品,若用之过度,有化燥伤阴或耗气伤精或犯实实之戒,闭门留寇之弊,因此,临床运用过程尚需遵循“和之”及“温阳而不伤阴”的原则,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元文教授以"湿热化燥""三辨一症"辨证思路治疗慢性唇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慢性唇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唇炎以脾胃湿热为主,兼有心脾积热,提出了"湿热化燥"病机思想;在治疗方面以"湿热化燥"为病机思想基础,兼顾"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三辨一症"的治疗思想,通过横向纵向交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