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症患者人格发展的忆溯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忆溯角度分析研究强迫症的人格发生发展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选取103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以及88例在汪卫东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ang Weidong memory-trac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 inventory,WMPI)全国城市人口常模数据库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条件相匹配的正常被试(对照组)。采用WMPI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与比较。统计软件使用SPSS 22.0,数据统计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结果:1.人格发展外部影响因素方面:生活事件方面,患者组童年期家庭内部事件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教养方式方面,患者组童年期严厉[(5.637±3.463)分]与惩罚[(6.275±4.565)分]得分高于对照组[(4.341±3.092)分,(5.000±3.698)分, t=-2.703,-2.093,均 P<0.05]。2.人格要素发展方面:(1)胆气分量表中,在童年时期,自然恐惧[(7.686±3.441)分]、适应能力[(15.000±5.321)分]两维度患者组比对照组[(6.023±3.991)分,(12.841±6.070)分]得分高( t=-3.085,-2.613,均 P<0.05)。人际恐惧维度的3个年龄段,患者组[(20.284±8.255)分,(22.804±7.458)分,(22.725±7.145)分]均较对照组[(16.205±7.937)分,(19.841±6.319)分,(18.364±6.277)分]得分高( t=-3.458,-2.929,-4.437,均 P<0.01)。(2)人际关系分量表的依恋性维度中,童年期患者组[(10.804±3.621)分]得分高于对照组[(8.830±4.850)分, t=-3.205, P<0.01]。(3)性发展分量表中,在少年期,异性交往[(11.941±4.878)分]、爱情观[(15.098±4.180)分]与性观念[(8.892±2.988)分]患者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9.125±5.040)分,(11.761±5.202)分,(6.943±3.288)分,均 P<0.01]。(4)自我分量表中,在童年期患者组自理性维度得分[(6.465±2.890)分]比对照组[(4.239±2.861)分]得分高( P<0.01),在童年与少年时期患者组自主性维度得分[(10.772±2.694)分,(11.347±2.621)分]较对照组[(8.011±4.039)分,(9.818±2.693)分]得分高(均 P<0.01)。(5)思维方式分量表中,在童年期,患者组绝对化思维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1)。谨慎维度中患者组在童年期与少年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6)意志力分量表的果断性维度中,患者组在少年期与青年期较对照组得分高(均 P<0.01)。在青年期患者组自觉性维度得分比对照组得分高( P<0.01)。坚持性维度中,患者组在童年期与青年期较对照组得分高(均 P<0.01)。(7)世界观分量表,动机、事业观与友谊观3个维度中,在少年期患者组比对照组得分高( P<0.01)。价值观维度中,在青年期患者组较对照组得分低( P<0.01)。 结论:强迫症患者童年时的教养方式中存在较多严厉与惩罚,导致童年呈现出胆气不足、人际关系不良、低自理自主性、高依恋性、思维绝对化及较多自我压抑等表现;在青少年时期,胆气的缺乏、自理自主性差、谨慎固执的思维会进一步加重并显现出较保守的性发展与传统的世界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认知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其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认知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8例,排除42例后,最终纳入856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其分为脑卒中后非认知功能障碍(PSNCI)组(422例)和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组(43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临床相关化验资料,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痴呆家族史、受教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NIHSS评分、BI指数、ADL评分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尿AD7C-NTP、HAMD评分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BI是独立保护因素。尿AD7C-N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75),cut-off值为2.425,灵敏度为0.937,特异度为0.75,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冠心病、脑卒中史、痴呆家族史、AD7C-NTP、TC、TG等可能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冠心病、尿AD7c-NTP、HAMD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BI是独立保护因素。尿AD7c-NTP对PS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血流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卒中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利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4D flow MRI技术对其梗死区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狭窄近端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狭窄程度与前向血流的定量关系;对软脑膜侧支进行评分(总分0~3分),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比较不同侧支状态下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33例,平均年龄56岁,男性21例(63.6%)。不同狭窄程度(<30%、30%~49%、50%~69%和≥70%)下大脑中动脉血流率分别为(3.56±1.08)、(2.96±0.94)、(3.72±0.60)、(2.50±1.03)ml/s,各组间大脑中动脉病变近端血流率存在显著差异,狭窄程度≥70%时血流率下降最显著( F=4.34, P=0.008);狭窄近端前向血流与灌注的关系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脑组织灌注的关系在不同侧支状态存在差异。当远端侧支较差时(侧支评分0~2分),狭窄近端残余血流绝对值及相对值与远端脑组织灌注参数相对达峰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r=-0.76、-0.61,均 P<0.05)。 结论:4D flow MRI技术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定量评估,狭窄近端残余前向血流与远端灌注的关系受侧支状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MR T 1ρ定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 1ρ mapping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心脏MR(CMR)检查的HCM患者40例和健康志愿者(HC)16名。在HCM患者中进行T 1ρ mapping,增强前、后T 1 mapping和钆对比延迟增强(LGE)成像,在HC组中进行T 1ρ mapping、T 1 mapping成像。依据有无LGE进一步将HCM患者分为LGE阳性和LGE阴性组。测量HCM患者和HC的左心室整体心肌的T 1ρ值、初始T 1值,并通过HCM患者增强前、后的T 1 mapping进一步测量左心室整体心肌的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LGE阳性组、LGE阴性组和HC组3组T 1ρ、初始T 1值,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初始T 1值及T 1ρ值在LGE阳性组和HC组、LGE阴性组和HC组的诊断效能。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T 1ρ值与初始T 1值、ECV的相关性。 结果:40例HCM患者中LGE阳性组25例,LGE阴性组15例,LGE阳性、LGE阴性及HC组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HC组比,LGE阳性组T 1ρ值( t=5.74, P<0.001)、初始T 1值( t=3.99, P<0.001)均升高,LGE阴性组T 1ρ值( t=4.19, P<0.001)、初始T 1值( t=2.06, P<0.044)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T 1ρ值及初始T 1值区分LGE阳性患者与HC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灵敏度84.0%,特异度93.8%)、0.87(灵敏度84.0%,特异度87.5%);T 1ρ值及初始T 1值区分LGE阴性患者与HC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灵敏度86.7%,特异度68.8%)、0.68(灵敏度60%,特异度68.0%)。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T 1ρ值与初始T 1值( r=0.31, P=0.02)、ECV值( r=0.38, P=0.02)均呈正相关。 结论: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条件下,T 1ρ mapping对HCM患者心肌替代性纤维化及弥漫性纤维化均有良好识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食管鳞癌神经侵犯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食管鳞癌神经侵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3例术前行IVIM成像检查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及IVIM成像序列检查,计算表观扩散系数、扩散系数、灌注系数及灌注分数值。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食管鳞癌神经侵犯IVIM成像检查情况及其诊断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或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为60(43~74)岁。6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神经侵犯17例,无神经侵犯46例。神经侵犯和无神经侵犯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淋巴结转移(有、无)分别为0、6、11例,0、3、13、1例,15、2例和6、24、16例,1、22、23、0例,12、34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2、-2.49, χ2 =19.58, P<0.05)。(2)食管鳞癌神经侵犯IVIM成像检查情况及其诊断效能:神经侵犯和无神经侵犯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系数值、灌注分数值分别为(2.21±0.33)×10 ?3 mm 2/s、(1.46±0.31)×10 ?3 mm 2/s、32.50(15.55,46.75)×10 ?3 mm 2/s、(0.34±0.09)×10 ?3 mm 2/s和(2.45±0.45)×10 ?3 mm 2/s、(1.72±0.38)×10 ?3 mm 2/s、34.85(23.43,51.20)×10 ?3 mm 2/s、(0.42±0.13)×10 ?3 mm 2/s,两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3,-2.52,-2.34, P<0.05);灌注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4, P>0.05)。2位影像学诊断医师对63例食管鳞癌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系数值、灌注分数值测量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6、0.92、0.89、0.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表观扩散系数值、扩散系数值、灌注分数值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0×10 ?3 mm 2/s、1.68×10 ?3 mm 2/s、0.41,AUC分别为0.67[95%可信区间( CI)为0.54~0.79)、0.70( 95%CI为0.58~0.81)、0.69( 95%CI为0.57~0.80);联合扩散系数值和灌注分数值诊断食管鳞癌神经侵犯的AUC为0.74( 95%CI为0.62~0.84),截断值为0.20,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56.5%。 结论:IVIM成像参数扩散系数值及灌注分数值可进行良好术前评估及预测食管鳞癌合并神经侵犯,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n-HDL-C、TG/HDL-C及TyG对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TyG)对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且符合条件的24 410例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体格检查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n-HDL-C、TG/HDL-C、TyG与成年女性MS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成年女性MS的诊断价值。结果:成年女性中,MS检出率为3.3%;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脂肪肝等混杂因素后,non-HDL-C( OR=1.608)、TG/HDL-C( OR=1.311)、TyG( OR=13.288)均是成年女性MS的危险因素;non-HDL-C、TG/HDL-C、TyG及三者联合AUC分别为0.795(95% CI:0.742~0.776)、0.909(95% CI:0.902~0.917)、0.942(95% CI:0.937~0.948)、0.944(95% CI:0.937~0.950),三者中TyG对成年女性MS诊断价值最优,最佳截断值为8.2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85.5%。 结论:non-HDL-C、TG/HDL-C、TyG及三者联合均对成年女性MS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检出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阴道镜活检程序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 +)]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镜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镜活检程序。 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颈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 +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诊断)的组合后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的效能。 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镜下活检的阈值,阴道镜检出CIN Ⅱ +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阴道镜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 +。(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 6例(3.2%,6/190)。随着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 +检出率显著降低( P=0.010)。(3)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镜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 +的高风险因素( 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 +;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 +;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 +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 +。 结论:在阴道镜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 +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镜检查时可根据子宫颈癌筛查结果与阴道镜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镜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镜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冻干牛血中汞标准物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制冻干牛血中汞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方法:采集牛全血加入汞标准溶液,经混匀、分装、冷冻干燥制备成两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研制物,分别采用 t检验和 F检验方法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采用9家实验室2种方法对标准物质进行联合定值,对制备、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定值等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对标准物质进行赋值。 结果: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20 ℃条件下可稳定保存12个月;在≤35 ℃条件下运输,在7 d内量值稳定;复溶后在4 ℃条件下可保存5 d;量值分别为9.4、29.2 μg/L,不确定度分别为±1.1、±2.3 μg/L( k=2)。 结论:冻干牛血中汞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应用膈肌超声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膈肌超声预测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以英文或中文出版的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并提取评价膈肌超声指标诊断试验相关数据,以临床实际成功撤机为诊断试验金标准,重建2×2列联表。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QUADAS-2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 1.4中的Cochran Q test和 I2统计数据。用Stata12的Begg′s检验和Eegg′s检验估计发表偏倚。 结果:纳入了6项研究,共有412例受试者。隔肌位移、隔肌厚度分数和隔肌位移与隔肌厚度分数联合的敏感度分别为0.872、0.840和0.856,特异度分别为0.644、0.827和0.728,诊断比值比分别为47.858、23.742和31.18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 8、0.898 4和0.909 5。在这些研究中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结论:膈肌超声检查是预测国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的有效工具,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靶扫描技术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MDCT)靶扫描技术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行胰腺动脉CT增强扫描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标准体模CATPHON 500进行CT体模实验,分别改变扫描辐射剂量、扫描模式以及扫描视野等,对获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获得的靶扫描技术参数应用于22例胰腺癌患者MDCT增强扫描的动脉晚期,采用高管电流、容积扫描模式及小扫描视野扫描,测量各时相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衰减值(CT值)及噪声值(SD值),计算两种组织的衰减差与对比信噪比(CNR),评估不同时相两种组织的对比度差异,测量腹腔干、肾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脾静脉、门静脉的CT值,评价肿瘤组织与胰周重要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在体模实验中,同等辐射剂量条件下,容积扫描模式的图像密度分辨率优于螺旋扫描模式(5 mGy时1%@4 mm比1%@9 mm;25 mGy时1%@2 mm比1%@6 mm)。胰腺肿瘤与胰腺组织对比,胰腺组织表现为强化过程先升高后下降,而胰腺肿瘤组织为轻度强化过程,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的衰减差及CNR也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在动脉晚期达到最大值[(91.96±29.29)HU、8.60±5.71],各时相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7.20、19.80, P值均<0.05)。评估血管变异及侵犯情况显示,动脉晚期靶扫描图像上可以得到较好的动脉期图像,同时兼顾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的显示。 结论:采用宽探测器MDCT靶扫描技术可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显著提高肿瘤组织与胰周组织及血管的对比度,为胰腺癌的术前评估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价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