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其中隔药灸选取脾俞、阳陵泉、腰阳关、命门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阿是穴,每日 1次,每次 30 min.两组均治疗 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ESR、CRP、SAS、HAQ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0.00%,高于对照组的 55.56%(P<0.01).结论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能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研究及对疲劳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不同频次艾灸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肝肾亏虚型RA患者随机分为高频艾灸组(45例,脱落3例)、低频艾灸组(4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45例,脱落2例,中止1例).西药组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均予艾灸阿是穴和双侧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高频艾灸组每日艾灸1次,每周5次;低频艾灸组隔日艾灸1次,每周3次.3 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中医证候积分、双手平均握力(GS)、30 s坐立起身测试(STS)、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20 m步行测试(20MW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1、3 个月随访观察 3 组患者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数值评定量表(BRAF-NR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多维度问卷(BRAF-MDQ)评分,于治疗后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标准评定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3 组患者DAS28 评分、ESR、CRP、RF、中医证候积分、TUG、20MWT、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双手平均 GS、STS 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高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TUG、20MWT低于西药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TUG、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双手平均GS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时点,3组患者疲劳VAS、BRAF-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 1 个月随访疲劳VAS、BRAF-NRS评分及治疗后BRAF-MDQ评分低于低频艾灸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及低频艾灸组患者 ACR20、ACR50 比例均高于西药组(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ACR70比例高于低频艾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低频艾灸组ACR70比例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有效降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疲劳状态,其疗效与灸频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四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重叠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病例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例AAV重叠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分析汇总。结果:我中心4例患者中,2例为确诊IgG4-RD重叠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1例可能IgG4-RD重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例可能IgG4-RD重叠GPA。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平均(42±12)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4)个月;表现为眼球炎性假瘤、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涎腺炎,严重者出现硬脑膜炎、肺和肾受累。所有患者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来氟米特)治疗后,2例诱导缓解未成功,2例治疗8~15个月后复发。其中1例激素冲击联合利妥昔单抗,1例激素加量联合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结论:AAV重叠IgG4-RD可能是一种新型重叠综合征,文献报道中肥厚性脑膜炎、眼眶肿物、慢性主动脉周围炎和间质性肾炎常见。本报道中眼眶、鼻咽部、腮腺和肺部病变常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可能是一种伴IgG4升高的难治性AAV。该组病例诱导缓解率低,易复发,激素冲击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21年中国华东地区临床分离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耐药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华东地区2017—2021年临床分离侵袭性感染热带念珠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华东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ast China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Group,ECIFIG)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国华东地区32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真菌实验室作为中心实验室,以质谱法复核菌株鉴定结果,采用ThermoFisher CMC1JHY比色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5-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两性霉素B的MIC,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27M44s-Ed3和M57s-Ed4判定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法和配对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热带念珠菌305株,主要标本来源为血38.0%(116/305)、腹水11.5%(35/305)、导管8.9%(27/305)和引流液8.9%(27/305)。其对氟康唑耐药率为32.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28.5%,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交叉耐药率为28.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野生型占比分别为79.3%和29.2%。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耐药率、MIC 50、MIC 90、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野生型占比等五年间无显著变化。95.0%以上菌株对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但发现1株棘白菌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热带念珠菌。唑类药物中,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艾沙康唑GM MIC相似,氟康唑GM MIC显著高于伊曲康唑( t=9.95, P<0.05)、泊沙康唑( t=9.99, P<0.05)和伏立康唑( t=10.01, P<0.05),而棘白菌素类药物中,阿尼芬净的GM MIC与卡泊芬净相当( t=1.17, P>0.05),均显著高于米卡芬净( t=11.56, P<0.05, t=4.15, P<0.05)。 结论:2017—2021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较为敏感,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持续呈高耐药水平,应加强对热带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及耐药模式,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指南推荐的抗菌药物,提高经验性抗菌治疗的成功率、改善住院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409例确诊为医院感染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根据合格的临床标本阳性培养结果分为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组(MDR=176例)和非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组(non-MDR=233例),分析MDRO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模式,同时对不同的外科手术类型和临床感染类型相对应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情况以及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的临床标本检出多重耐药细菌306株,97例(97/176, 55.1%)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其中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213株(213/306, 69.6%)。无论外科手术类型和临床感染类型如何,病原学分布均以鲍曼不动杆菌(114/306,37.3%)最常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72/306, 23.5%)和铜绿假单胞菌(55/306,18.0%),而且大部分的临床标本来源于痰液(528/601, 87.9%),通常表现为碳青霉烯类耐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尤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和主动脉大血管手术最严重,多重耐药细菌分离率分别高达53.7%和53.1%,全耐药细菌的分离率相对较低。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细菌对左氧氟沙星(64.4%)、头孢吡肟(61.4%)耐药率最高,其次是环丙沙星(54.6%)、头孢他啶(53.9%)、复方新诺明(52.4%);而多黏菌素(5.5%)和阿米卡星(7.2%)耐药性较低。与非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相比较,感染多重耐药细菌对头孢他啶(χ 2=156.663, P<0.001)、头孢曲松(χ 2=27.844, P<0.001)、头孢吡肟(χ 2=210.181, P<0.001)、亚胺培南(χ 2=173.242, P<0.001)、左氧氟沙星(χ 2=201.521, P<0.001)、环丙沙星(χ 2=180.187, P<0.001)、阿米卡星(χ 2=16.661, P<0.001)、庆大霉素(χ 2=46.047, P<0.001)、妥布霉素(χ 2=106.546, P<0.001)、哌拉西林(χ 2=7.325, P=0.007)、氨苄西林/舒巴坦(χ 2=5.415, P=0.0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χ 2=139.506, P<0.001)、头孢哌酮/舒巴坦(χ 2=102.832, P<0.001)、复方新诺明(χ 2=121.217, P<0.001)、氨曲南(χ 2=6.977, P=0.008)和米诺环素(χ 2=53.107, P<0.001)等具有更高的耐药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不同的外科手术类型和临床感染类型在致病菌检出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但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导致高达30.0%的死亡率,而且死亡与临床感染类型密切相关,普通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的全因死亡率在10.0%~20.0%,一旦患者病情难以控制进展为重症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将导致全因死亡率成倍增加。 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面临巨大挑战,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而且超过一半的患者表现为上述细菌的混合感染,常常表现为碳青霉烯类耐药、泛耐药甚至全耐药,导致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严重影响住院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MPs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单用来氟米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典型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分及血清JAK3、STAT3、IL-6、IL-17、MMPs水平;并统计2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ACR20达标率分别为37.5%(15/40),62.5%(25/40),80.0%(32/40),均高于同期对照组[17.5%(7/40)、37.5%(15/40)、57.5%(23/40); χ2=4.01, P=0.045, χ2=5.00, P=0.025, χ2=4.71, P=0.030]。治疗8、12周后,观察组ACR50达标率分别为35.0% (14/40)、47.5%(19/40),均高于同期对照组[15.0%(6/40),20.0%(8/40); χ2=4.27, P=0.039, χ2=6.76, P=0.009]。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SF-36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5.55, P<0.001; t=9.98, P<0.001; t=11.77, P<0.001; t=4.50, P<0.001; t=5.28, P<0.001),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t=4.76, 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JAK3、STAT3、IL-6、IL-17、MMP-3、MMP-9及MMP-13水平分别为(2 354±476)pg/ml,(1.04±0.17)ng/ml,(12.4±2.8)pg/ml,(30±5)pg/ml,(65±14)μg/L,(76±12)μg/L,(11.5±1.8)μg/L,均低于对照组[(2715±584)pg/ml,(1.22±0.29)ng/ml,(16.8±3.6)pg/ml,(40±7)pg/ml,(98±15)μg/L,(123±20)μg/L,(14.9±2.8)μg/L, t=3.03, P<0.05; t=3.39, P<0.05; t=6.10, P<0.05; t=7.35, P<0.05; t=10.17, P<0.05; t=12.74, P<0.05; t=6.46,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5.0%(14/40)]较对照组[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2, P=0.469)。 结论: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的总体疗效满意,是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其显著下调血清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MMPs的表达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4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22年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长期随访的AAV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AAV三个临床亚型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复发事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7例患者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分别有71、45、31例,3种疾病中ANCA阳性率分别为91.5%、95.6%和19.4%( χ2=76.68, P<0.01)。上呼吸道和肺脏是GPA和EGPA受累的主要器官,肾脏和下呼吸道MPA受累的主要器官,另外,EGPA患者中心包炎、心肌炎、神经系统受累和血栓发生率高于GPA和MPA(分别为12.9%、9.7%、41.9%和19.4%; χ2=8.51、7.13、7.54和0.02, P<0.05)。3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3、28、46个月,GPA和EGPA复发比较常见(分别为59.2%和64.5%; χ2=11.26, P=0.004),其中肺脏和耳鼻喉是最常见出现复发的器官(GPA为61.9%和40.5%,EGPA为55.0%和50.0%),MPA复发时以肺脏及肾脏表现常见(分别为64.3%和60.0%)。3种疾病患者接受的主要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95.9%)、环磷酰胺(71.4%)、甲氨蝶呤(54.4%)、雷公藤(34.0%)、霉酚酸酯(31.3%)、硫唑嘌呤(29.3%)、来氟米特(19.0%)、利妥昔单抗(19.0%)、他克莫司/环孢素(8.8%)。本研究随访期间总有6例患者死亡(4.1%)。 结论:AAV临床特征与其他国家相似,复发常见,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至2020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和变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6至2020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变迁情况。方法:菌株来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读按照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1)菌株分布:2016至2020年本中心共监测细菌2 551株,分布前3位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洋葱霍尔德菌呈现曲折下降趋势(13.45%降至1.18%),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上升趋势(6.05%升至10.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但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减,血液系统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增。呼吸系统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系统感染2016及2017年最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018至2020年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最为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细菌为屎肠球菌。(2)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具有较高耐药率,历年变化不明显,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逐步降低,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呈现曲折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20年均出现了高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耐药率,两者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多肽类抗生素一直具有较高敏感率。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目前均无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不断下降。结论:PICU细菌感染分布上呈现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特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及难治病因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aPRCA)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难治病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90例aPRC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相关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及难治病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年审(413)号]。结果:①本组90例aPRCA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41,65岁);男性患者为37例,女性为53例。继发性aPRCA为44例(48.9%,44/90),其中24例(26.7%,24/90)继发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6例(6.7%,6/90)继发于胸腺瘤,5例(5.6%,5/90)与M蛋白相关,2例(2.2%,2/90)为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样aPRCA,其余继发因素包括实体肿瘤、脾边缘带淋巴瘤、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等。②本组90例aPRCA患者中,73例患者接受环孢素A(CsA)初始治疗后,总缓解率(ORR)为79.5%(58/73),29例患者接受西罗莫司二线治疗后,ORR为62.1%(18/29)。根据病因,对患者采取的后线治疗方案包括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海曲泊帕等。7例接受氟达拉滨治疗患者中,5例获得治疗反应。19例难治性aPRCA患者中,10例原发病为LGLL(1例伴胸腺瘤),2例为M蛋白相关,2例为MDS,2例为EPO抗体相关。19例难治性aPRCA患者接受针对病因的后线治疗后,ORR为47.4%(9/19);3例为多重病因继发,对治疗无反应。结论:aPRCA是一种可继发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多数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相关,CsA和西罗莫司对该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对难治性aPRCA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浆细胞疾病相关和MDS样aPRCA。对于继发于LGLL的难治性aPRCA患者,可尝试采用氟达拉滨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的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在RA患者中的基因型分布。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光华医院检测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药物相关基因(MTHFR677C/T、MTHFR1298A/C、ABCB13435T/C、DHODH19C/A和CYP1A2734C/A)RA患者基因分型结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Hardy-Weinberg检验等位基因分布的独立性;各基因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使用Cytoscape软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基因型进行关联构网分析。 结果:151例患者中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 P>0.05),各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显示,对甲氨蝶呤应答好,中等耐药基因型(MTHFR677CC/MTHFR1298AA/ABCB13435CT)(16例,占13.5%)和对来氟米特应答好,不良反应风险中等基因型(DHODH19CC/CYP1A2734AC)(25例,占28.4%)在RA患者中比例最高。根据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预测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导致高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为2.9%,与实际出现患者基因型所占比例1.8%相近。对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及比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基因型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构网分析,发现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从高到底依次为肝损伤(35例,35.4%)、白细胞减少(14例,14.1%)、血小板减少(2例,2.0%)、口腔溃疡(2例,2.0%)、皮疹(1例,1.0%);发生不良反应频率处前2位的基因型分别为MTHFR677CT/MTHFR1298AA/ABCB13435CT、DHODH19CA/CYP1A2734AC,验证RA患者药物相关基因型与其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 结论:RA患者基因型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2.9%的RA患者可能会因甲氨蝶呤耐药、应答差,联用来氟米特后毒副反应增高而停药,其中引起肝损伤比例最高,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