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1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有效清除侧方转移淋巴病灶,并且可以有效减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尽管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技术挑战性,且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但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该复杂手术正在快速形成标准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根据其可行性和近远期效果,腹腔镜辅助下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靠和有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TaqMan探针非洲猪瘟病毒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应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ASFVE301R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CR扩增E301R基因片段,克隆至pCAGGS载体,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2份临床样本,并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另采用建立的方法对E301R基因转录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质粒标准品在1.6×(101~108)拷贝/μL范围内,与C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239 x+40.774,R2=0.994;重复性及中间精密性验证CV均<2%;除 ASFV外,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均未出现扩增曲线;最低可稳定检出1.6× 101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6× 102和1.6× 101拷贝/μL质粒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建立的方法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对92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7%(Kappa=0.932,P=1.000).E301R基因可能为ASFV感染的中期转录基因.结论 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可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MRI联合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鉴别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GT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质GTD患者MRI表现特征及血清β-HCG水平,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及卡帕(Kappa)值分析MRI联合血β-HCG检测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一致性.结果 恶性GTD患者的血β-HCG水平为(20 384.66±317.00)mU/mL,明显高于良性GTD的(840.66±257.33)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恶性GTD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98.55%、100.00%)明显高于MRI(84.06%、90.00%)和血β-HCG(68.12%、40.00%),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100.00%、95.24%)明显高于血β-HCG(79.66%、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GTD的AUC为0.993,大于MRI、血β-HCG的0.870、0.541(P<0.05);MRI联合血β-HCG鉴别诊断GTD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为94.38%,Kappa值为0.830(95%CI:0.623~1.036).结论 MRI联合血β-HCG水平检测与病理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其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GTD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仙台病毒假病毒装甲RNA标准质控品的制备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Ms2噬菌体制备内含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RNA的假病毒装甲RNA标准质控品,以期应用于SeV感染的诊断及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安全检测.方法 将SeV的L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ET-28b-Ms2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b-Ms2-L(SeV).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即SeV假病毒装甲RNA标准质控品.将标准质控品置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10%SDS-PAGE分析、抗DNase Ⅰ及抗RNsaeA试验、稳定性分析.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对SeV、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小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PVM)、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V)、呼肠弧病毒 Ⅲ 型(reovirus type Ⅲ,ReoⅢ)、小鼠细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mice,MVM)进行检测,验证标准质控品的效果.结果 标准质控品于电镜下呈Ms2噬菌体假病毒颗粒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可有效抵抗DNase Ⅰ及RNsaeA的降解.标准质控品于-80 ℃保存6个月、-20 ℃保存6个月、28 ℃保存5、10、15 d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仅SeV可见RPA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病毒均未出现扩增曲线.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SeV假病毒装甲RNA标准质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特异性,可作为SeV的各项分子生物学安全检测的阳性对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的建立及测试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计算机语言设计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并予以测试,验证该模型对烧烫伤创面图像检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烧烫伤患者伤后48 h内创面照片共492张,重置照片顺序并编号。由两名执业3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Me对照片中的目标创面进行标记并判定其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扩充数据集至2 952张,按照7∶2∶1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在Python 3.10.0版本下,提出并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通过多批次训练调整并优化网络参数。经过测试得到该模型在数据集上的各项指标参数,如查准率、召回率以及在不同交并比(IoU)下的平均精度均值等,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相应的F1指数曲线和混淆矩阵。结果:(1)经测试,所设计的P-YOLO智能检测模型对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识别的查准率分别为0.962、0.931及0.886,召回率分别为0.849、0.828及0.857,F1指数分别为0.902、0.876及0.871。(2)混淆矩阵显示,P-YOLO模型检测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的准确度分别为0.86、0.87及0.91。(3)当IoU阈值为0.5时,P-YOLO模型检测Ⅰ度、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创面的平均精度均值为0.893、0.885及0.838。在所有类别创面中,P-YOLO模型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0.872。(4)与Faster R-CNN、YOLOv5及YOLOv7检测模型相比,P-YOLO模型具有最高的平均精度均值,检测效果最优。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检测模型P-YOLO整体检测准确率和可靠性较高,能够提高烧伤科医师对烧烫伤创面深度的诊断准确度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25-OH-VD)与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CRPs-R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航天总院就诊的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86例BPPV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耳石复位治疗(CRPs)成功后1个月内患者残余头晕(RD)发生情况、RD严重程度评分及RD症状持续时间,根据CRPs成功后是否发生RD将患者分为RD组(43例)、非RD组(43例),比较2组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抗氧化物质[硒(Se)、维生素A(Vit A)和维生素E(Vit 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25-OH-VD水平,使用Spearman法分析BPPV患者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与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的预测价值.结果 RD组在女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左侧受累、BPPV不同类型、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方面与非R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组血清Se、Vit A、SOD、GSH-Px、25-OH-VD水平低于非RD组,MDA水平高于非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BPPV类型血清25-OH-VD水平、不同BPPV严重程度血清25-OH-VD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分析得知,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25-OH-VD 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Se、Vit A、SOD、GSH-Px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MDA水平与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RD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图发现,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25-OH-VD水平预测AUC大于Se、Vit A、SOD、GSH-Px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时,其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清25-OH-VD水平普遍低于非RD患者,血清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25-OH-VD水平对于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极有可能具有早期筛查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确诊CRPs后R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细胞和bulk RNA测序的综合分析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治疗反应和预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整合单细胞RNA测序(sing-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探索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基于这些基因的预后模型。为了更好地了解LUSC中的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进一步分析了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征,揭示其与LUSC患者预后的潜在关联。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GSE118245)中获取LUSC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并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标准化,鉴定出不同的细胞群体。使用Seurat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统一流形近似投影(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UMAP)进行降维聚类。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LUSC患者样本,使用TCGAbiolinks包获取批量RNA测序数据,并对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的DEGs进行筛选,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使用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构建基于DEGs的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使用CIBERSORT算法评估不同风险组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比例,比较22种免疫细胞在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从LUSC单细胞数据中质控得到出5 360个细胞,注释为13个不同的细胞群,并通过SingleR注释为8种细胞类型。与对照组相比,LUSC组中的中性粒细胞、CD4+ T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筛选出3 396个DEGs,其中1 851个基因上调,1 545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感染和补体级联反应等重要生物过程。在TCGA-LUSC数据中,使用WGCNA识别出与LUSC发展显著相关的蓝色模块,在此基础上筛选出61个交集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共识别出4个独立的预后相关基因(ITIH3、MME、PLAAT1和ATP13A5),构建了风险评分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患者肿瘤中的CD8+ T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组,进一步支持了免疫微环境对LUSC进展的关键作用。结论:通过整合单细胞和TCGA数据,成功鉴定了LUSC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构建了有效的预后模型。模型在多个验证队列中表现出预后预测,揭示的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为LUSC的免疫微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免疫细胞在LUS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个体化预测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52例与验证组108例.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及效果.结果 27个研究变量纳入LASSO回归模型中进行筛选,基于最小值与标准化构建2个模型.模型1共纳入12个变量,分别为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钢板、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3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血清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模型2共纳入7个变量,分别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以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模型1与模型2中经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模型1结果显示: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Ⅲ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使用钢板、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2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49(95%CI:0.898~1.000)、0.981(95%CI:0.956~1.000),且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未偏离完美拟合,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模型2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95%CI:0.787~0.977)、0.921(95%CI:0.843~1.000),且模型2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偏离完美拟合,校准曲线一致性不佳.结论 BMI、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使用钢板、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ESR是引发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表达谱变化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检测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前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这些炎症因子在评估SCIT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2月-2023年7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儿科接受标准SCIT的80例过敏性鼻炎(AR)患儿,根据疗效情况将其分为应答组(48例)和无应答组(32例).对比2组患儿基线炎症因子水平,选取P<0.05的变量构建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SCIT应用于AR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80例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IL-13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IL-10及IL-33水平升高(P<0.05).应答组患儿基线IL-10及IL-3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OR=0.344)、IL-33(OR=0.963)是SCIT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0(AUC=0.836)、IL-33(AUC=0.833)预测SCIT疗效的价值较高.结论 AR患儿经SCIT治疗后,TNF-β、IL-10、IL-33水平上升,CRP、IL-1β、IL-6及IL-13水平下降;基线IL-10及IL-33水平对SCIT疗效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磁共振波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指标对首发抑郁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随机选取满足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研究对象的1H-MRS指标,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并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成组t检验,并构建ROC曲线.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独生子女和年龄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值(1.74±0.73)低于对照组(2.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碱复合物(Cho)/Cr值(1.07±0.53)低于对照组(1.11±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NAA/Cr值为检验变量,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分组为状态变量(研究组=1,对照组=0)构建ROC曲线,NAA/Cr值对首发抑郁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作用(AUC=0.664,P=0.012).结论 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前额叶神经元功能低下,NAA/Cr值显著减低,NAA/Cr值作为客观指标对首发抑郁障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