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hnRNP A2/B1与Aβ 42和P-tau在术前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 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 42,Aβ 42)及磷酸化tau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水平在术前诊断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年龄65~80岁。根据国际MCI工作组标准及欧洲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工作组标准将患者分为MCI组( n=100)与对照组( n=100),每组男58例、女42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浆hnRNP A2/B1、Aβ 42及P-tau水平,计算其诊断MC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价值。 结果:MCI组血浆hnRNP A2/B1、Aβ 42及P-tau水平[ M( Q1, Q3)]分别为310.0(275.1,344.2)、34.5(24.9,42.5)、190.4(150.4,30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7(239.6,291.5)、18.7(14.7,26.6)、140.0(101.8,217.5)ng/L(均 P<0.05)。以国际MCI工作组标准为金标准,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80%、61%、0.781,Aβ 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78%、73%、0.744,P-tau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分别为51%、79%、0.675。hnRNP A2/B1与Aβ 42预测MC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者灵敏度均高于P-tau(均 P<0.001);与P-tau相比,血浆hnRNP A2/B1预测MCI的AUC较高( P<0.05)。当3种指标联合时,其灵敏度为82%,AUC为0.842,均为最高,但特异度(71%)降低(均 P<0.05)。 结论:血浆hnRNP A2/B1、Aβ 42及P-tau三者联合可提高术前诊断老年患者MC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诊断效能最大,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正常口腔上皮细胞(HO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CAL27、SCC15、HN13)中hnRNPL蛋白和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以CAL2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hnRNPL shRNA慢病毒感染CAL27细胞,建立对照组和hnRNPL KD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EdU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黏着斑激酶(FA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CAL27、SCC15、HN13) hnRNPL蛋白表达水平(1.40±0.12、1.81±0.16、1.38±0.09、1.39±0.10)明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HOK,0.9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51、10.230、6.729、6.707, 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CAL27、SCC15、HN13) hnRNPL mRNA表达水平(1.47±0.13、2.04±0.22、1.59±0.10、1.42±0.08)明显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HOK,0.9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07、11.260、13.820、11.560,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2.04±0.13)明显高于hnRNPL KD组细胞(1.6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22, P<0.05)。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70.47±10.42)%]明显高于hnRNPL KD组[(43.7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65,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72±1.10)%]明显低于hnRNPL KD组[(11.8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27, P<0.05)。对照组细胞愈合率[(86.55±4.66)%]明显高于hnRNPL KD组[(57.34±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24,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06.50±7.66)个]明显高于hnRNPL KD组[(77.83±6.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35, P<0.05)。对照组细胞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69±0.08、0.80±0.08)明显低于hnRNPL KD组(1.07±0.14、1.3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35、7.135, P<0.05)。对照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1.16±0.14)明显高于hnRNPL KD组(0.6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43, P<0.05)。 结论:hnRNP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姜黄素干预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比经姜黄素处理和未经姜黄素处理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VCR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分析与姜黄素逆转结肠癌耐药相关的蛋白.方法 取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VCR,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入终浓度为25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8/VCR 24 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第二向(2-DE),分离两组细胞总蛋白;通过凝胶银染显色,扫描仪GS-800采集凝胶图像,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8.0分析电泳图谱,寻找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点,运用MALDI-TOF-MS系统对选取的蛋白点筛选出差异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HCT-8/VCR细胞2-DE图谱.鉴定出可能与结肠癌多药耐药密切相关的10种蛋白,其中在对照组高表达的有7种,分别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重组人FK506结合蛋白4(FKBP4)、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5(XRCC5)、肿瘤蛋白翻译调节因子1(TPT1)、热休克蛋白8(HSPA8)、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剪接变体(PSMA5);在观察组中高表达的有3种,分别是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B)、鸟氨酸转氨酶(OAT)、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1(HNRNPH1).结论 姜黄素干预HCT-8/VCR后出现10种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蛋白功能涉及信号传导、肿瘤细胞的分裂、多药耐药以及抗氧化、凋亡和糖酵解等,可能与姜黄素逆转HCT-8/VCR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BP1对6-OHDA作用的SH-SY5Y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PCBP1)对6-OHDA作用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PCBP1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PCBP1,转染SH-SY5Y细胞,用不同浓度6-OHDA对转染后SH-SY5Y细胞刺激不同时间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6-OHDA对转染PCBP1重组质粒的实验组和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细胞作用24h后,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5μmol/L 6-OHDA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同样,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浓度6-OHDA作用不同时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PCBP1基因可抵抗6-OHDA对SH-SY5Y细胞的早期凋亡作用,降低细胞凋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nRNP 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交互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l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癌变进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从在山两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中,选取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56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病例58例和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病例50例,以及同期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宫颈病变相关资料的同时,采集宫颈组织活检标本和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RNP El以及HPV16 E2和E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H检验、x2检验、趋势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HPV16感染率在CINⅠ (15.52%,9/58)、CINⅡ/Ⅲ(40.00%,20/50)和SCC组(67.50%,27/40)均高于NC组(8.93%,5/56),并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x2=43.613,P<0.001).hnRNP E1表达量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8,P=0.019),且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降低趋势(趋势检验x2=9.495,P=0.002).HPV16 E2(H=16.20,P=0.001)和E6(H=15.44,P=0.00l)表达水平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MDR分析显示,hnRNPEl低表达、HPV 16 E2低表达与HPV 16 E6高表达在CINⅡ/Ⅲ和SCC组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在CIN Ⅰ组未发现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hnRNP El低表达和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增加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并在宫颈癌变中存在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BP1对6-OHDA作用的HA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PCBP1)基因对6-OHDA作用的人星形胶质细胞系HA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亚克隆方法构建pEGFP/N1-PCBP1重组质粒,经酶切以及DNA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HA细胞24h后,采用不同浓度6-OHDA刺激HA细胞72h.细胞计数及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 5、10μmol/L6-OHDA作用下,转染PCBP1的HA细胞(实验组)较转染对照质粒的HA细胞(对照组)增殖加速(P<0.05);20、30μmol/L 6-OHDA作用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实验初步证明PCBP1对低浓度6-OHDA作用的HA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促进,对神经毒素有明显的抵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nRNP L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 L)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9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hnRNP L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志物(CD68、CD206和CD11c)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评估20对新鲜冰冻肝癌和癌旁组织中hnRNP L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 =0.001),肝癌及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 (72/90)和53.3%(48/90);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hnRNP L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对应癌旁组织(P<0.001);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年龄、血管侵犯、Edmondson分级和BCLC分期显著相关(P=0.018、0.039、0.001、0.018);同时hnRNP L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强度与CD68(总巨噬细胞标志物)和CD206(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浸润密度呈正向的一致性(κ =0.448、0.455,P<0.001),与CD11c(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浸润密度呈负向的一致性(κ=-0.394,P<0.001).结论 hnRNP 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肝癌的恶性特征相关.同时hnRNP L的表达与巨噬细胞的极化相关,提示hnRNP L可能通过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妊娠期糖尿病新型候选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检测前期研究筛选与验证出的胎盘差异表达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和正常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筛选GDM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为生物标志物和新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方向.方法:收集30例GDM和30例正常孕妇常规孕检资料和产前空腹肘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血小板溶素1(EPPK1)、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B(HNRNPAB)、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RAS癌基因家族成员RAB21(RAB21)和RAS癌基因家族成员RAB3B(RAB3B)7个蛋白在两组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GDM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GDM的诊断效力.结果:GDM组EPPK1、CIRBP、HNRNPAB和RAB3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NRNPA2B1、HNRNPL、RAB21在GDM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PK1和RAB3B高表达是GDM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当EPPK1截断值为550.0 pg/mL时,其对GDM检验效能的灵敏度为0.931,特异度为0.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当RAB3B截断值为333.1 pg/mL时,RAB3B对GDM检验效能的灵敏度为0.966,特异度为0.633,AUC为0.779.结论:EPPK1、CIRBP、HNRNPAB和RAB3B在GDM孕妇血清中高表达,EPPK1与RAB3B对GDM具有较好的诊断效力,可作为GDM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进行后续验证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胰腺癌"炎-癌"转化关键基因筛选及干预中药的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组织的差异基因,预测能够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进程的中药及其潜在治疗靶点及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GSE151945、GSE30134基因芯片,应用R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筛选,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应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使用R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显著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基因,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可视化展示;将上述基因与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相互映射,预测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从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中药化学成分,利用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并使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结果 共筛选出178个DEGs,其中88个上调基因,90个下调基因;DEGs主要参与病毒生命周期、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染色质的共价修饰等生物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志贺菌病、亨廷顿病、癌症蛋白多糖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共得出20个关键基因,生存分析提示黏附连接相关蛋白纽蛋白(vinculin,VCL)、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L(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L,HNRNPL)、小泛素样修饰物 3(small ubiquitin like modifier 3,SUMO3)、整合素 α3(integrin subunit alpha 3,ITGA3)、整合素 β5(integrin subunit beta 5,ITGB5)、黏结蛋白聚糖 1(syndecan 1,SDC1)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显著影响胰腺癌预后;筛选得到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进程的潜在中药有夏枯草、金钱草、紫苏、生地、赤芍、菟丝子等.结论 胰腺癌"炎-癌"转化机制复杂,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干预胰腺癌"炎-癌"转化,该研究将为胰腺癌发生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家族的重要成员hnRNP L,是一类主要位于细胞核的RNA结合蛋白.近年来发现,hnRNP L除了在免疫系统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hnRNP L促进肿瘤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hnRNP L在各种癌症中的作用机制,探讨hnRNP L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