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理疗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瑞士球进行CSE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双桥式、单桥式、屈膝双桥式、反桥式、屈髋反桥式及单下肢支撑反桥式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中文版SF-36量表(SF-36)、闭眼单足站立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及30 s坐-站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6周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LKSS评分、SF-36评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及30 s坐-站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44±0.55)分]、LKSS评分[(76.75±6.23)分]、SF-36评分[(77.27±6.84)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13.22±3.05)s]、闭目原地踏步时间[(32.52±4.10)s]及30 s坐-站次数[(32.52±4.10)次]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肌力和表面肌电的腰腹部训练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徒手和利用简单器械(沙袋、杠铃片、罗马椅等)增强飞行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飞燕”、卷腹、仰卧摆腿、“罗马椅”等训练方法,对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每次持续1.0~1.5 h,每周3次,每4周进阶,为期3个月的腰腹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最大等长静力性肌力测试方法测量志愿者腰腹部力量,记录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10 s力矩当量和后伸,左右旋转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多台阶耐力测试方法测试志愿者腰腹部耐力,记录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竖脊肌肌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自身对照 t检验。 结果:8名志愿者经3个月系统训练,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方向的峰值肌力力矩分别增长24.99%、27.55%、82.00%和47.76%,10 s力矩当量分别增长26.05%、29.43%、85.64%和84.59%,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2~20.45, P<0.05);后伸方向左、右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分别增长73.73%和101.21%,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0、9.81, P<0.01),其余2个方向的竖脊肌平均肌电幅值增长不显著。训练后在10 s力矩当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3个方向竖脊肌肌电中位频率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前屈和后伸方向总力矩当量与训练前相比,分别增长36.2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4、1.13, P<0.05)。在测试总负荷上升的前提下,前屈和后伸方向耐力时间和后伸方向最后一个台阶肌电中位频率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利用徒手和简单器械进行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训练也可取得明显效果,训练后志愿者各方向肌力和耐力均显著增加,肌肉抗疲劳能力增强。该训练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开展,可在飞行部队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腰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伴腰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PMOP腰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药物(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于入组时、治疗2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美国产BIODEX型平衡测试仪、站立行走试验、美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心理状态、平衡能力、行走功能及骨密度(B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站立行走时长、L 1-4腰椎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0.41)分]、JOA评分[(23.12±3.85)分]、HADS评分[(8.03±2.13)分]、静态平衡能力指标[(0.69±0.09)°]、动态平衡能力指标[(23.10±4.84)s]、站立行走时长[(8.79±1.74)s]、L 1-4腰椎BMD[(758.24±33.58)mg/cm 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减轻PMOP患者腰背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提高腰椎BMD,同时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常规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身体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年龄偏高老年人身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年龄偏高的50例老年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老年对象均给予下肢肌力及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则在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VR游戏训练。于干预前、干预9周后检测对比2组老年对象各项身体稳定性指标(包括身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及协调性等)。结果:经9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2.39±3.05)分]、动静平衡检测总时长[(21.19±4.56)s]、六角反应球测试计时[(6.33±1.89)s]及踩脚印行走计时[(48.17±7.05)s]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而对照组仅有BBS评分[(49.40±4.19)分]、动静平衡检测总时长[(19.27±4.60)s]较干预前明显改善( P<0.05),其它指标虽较干预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下肢肌力及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VR游戏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老年对象身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及协调性,对提高其身体稳定性及降低跌倒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老年人群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2021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呼吸康复是CRD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适用于常见的CRD和其他的一些呼吸相关疾病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症状或者类似综合征,需排除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不稳定心绞痛等。采用量表分析、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方式进行呼吸康复评定是呼吸康复的重要环节。呼吸康复技术包括不依赖设备的运动训练、手法排痰和体位引流、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自主引流,依赖设备的呼气正压/振荡呼气正压治疗、高频胸壁振荡。同时,可通过应用呼吸支持技术如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以及辅助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措施,保证上述康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为呼吸康复重要组成部分,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进行CRD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推荐以增强骨骼肌力量,从而改善呼吸肌力为目标。此外,通过对CR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管理教育和日常生活指导,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合并症,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目前,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的普及为呼吸康复的施展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水中行走训练对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水中行走训练对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身体平衡能力较差的男性老年对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老年对象均给予核心肌力训练(包括蹬伸训练、团身收腿训练、后仰训练、平板支撑、臀行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水中行走训练。于训练前、训练9周后对比评测2组老年对象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指标及身心感受满意度情况。结果:经9周训练后2组老年对象各项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均 P<0.05);并且观察组动态平衡能力指标[(25.72±6.05)s]、蛇形行走时长[ (23.50±5.11)s]、踏出走道总次数[(9.12±2.85)次]及身心感受满意度(57.6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水中行走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群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对提高其运动功能及预防跌倒有益,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老年人群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肌肉牵伸、良肢位摆放、核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MET治疗,观察组则辅以tDCS+MET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及Ca 2+浓度,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Ca 2+浓度、偏瘫侧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0.6)分、(53.2±9.0)分、(78.7±13.3)分、(8.85±2.43)μmol/L、(190.1±43.5)μmol/L 、(2.65±0.36)μmol、(36.7±13.4)kPa、(44.2±12.5)kPa及(45.3±15.2)kPa]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DCS联合MET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病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同时采集患者躯干前屈、再背伸时表面肌电数据(sEMG)并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56±1.04)分和(1.48±0.71)分]及ODI指数评分[分别为(13.64±3.56)%和(14.08±3.39)%]亦明显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 P<0.05)。治疗后3组患者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屈/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分别为(17±4.09) μV和(6.30±2.34)μV]及屈/伸比值[分别为(0.44±0.08)和(0.41±0.88)]亦显著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 P<0.05)。 结论: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吸气肌或呼气肌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减轻LBP患者疼痛,提高椎旁肌肉收缩协调性,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预康复理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预康复理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拟订预康复理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初级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修订并确立预康复理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结果:共函询专家15人,男3人,女12人,年龄35~58(41.38 ± 5.44)岁。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及0.93,专家判断系数分别为0.78及0.90,熟悉系数分别为0.84及0.92,权威系数分别为0.81及0.91。2轮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在指标合理性(0.378、0.384)、指标重要程度(0.283、0.291)和指标可操作性(0.263、0.375)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构建的基于预康复理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7项。 结论:构建的基于预康复理念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核心肌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核心肌力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核心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收治的10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4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核心肌力训练,干预时间6周。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干预组纳入50例,对照组纳入52例。2组患者干预前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74.78 ± 3.12)、(46.50 ± 3.82)、(92.80 ± 5.17)分,高于对照组的(72.15 ± 3.31)、(44.44 ± 3.66)、(89.42 ± 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2、2.78、3.52,均 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3, 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依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98, P<0.01)。 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