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系统评价类综述与普通综述:标准及复杂性探究》是由Robert T. Sataloff,Ehab Y. Hanna,李大庆教授等20余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知名期刊主编共同撰写的一篇针对系统评价等不同类型综述文章标准及复杂性分析的述评类文章,希望对广大读者在撰写综述类文章时有所裨益。《植入技术与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影响的模型研究》探讨了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频率特性及壶腹嵴超微结构分析》指出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存在频率特性,主要损伤低频区,随疾病发展逐渐出现高频区损伤,并与内淋巴积水程度和听力损伤程度相关。《伴有横窦狭窄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诊治策略探索》探索了伴有横窦狭窄的静脉相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治策略。《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提出鼻内镜下改良黏膜瓣技术用于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初步经验及探讨》总结了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ENB)的初步经验,探讨年龄、化疗、改良Kadish分期和病理分级等因素对ENB预后的影响。《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音特征变化的研究》提出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引起患儿发音特征的变化与共振峰频率及带宽变化有关,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对患儿发音特征的影响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更为明显。《经口机器人手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七例临床分析》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这一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TORS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具有外观影响小、安全高效等特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咽旁间隙肿瘤是很好的手术方式。《miR-18a促进自噬增强人鼻咽癌细胞株放疗敏感性的研究》探索了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4~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于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于全身麻醉后未出现苏醒期躁动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术前焦虑、麻醉维持方式、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术后疼痛与全身麻醉后EA的发生相关( P<0.05)。 结论: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术后疼痛是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各种不良刺激,确保患儿安全渡过全身麻醉后苏醒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患儿全麻诱导期癫痫样放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对患儿全麻诱导期癫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66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七氟烷组(L组)、6%七氟烷组(M组)和8%七氟烷组(H组),每组22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诱导期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 χ2检验对癫痫样放电与苏醒期谵妄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L组比较,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M组和H组癫痫样放电发生率降低( P<0.05);M组和H组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和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抑制型癫痫样放电和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癫痫样放电、兴奋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P<0.05),抑制型癫痫样放电的发生与苏醒期谵妄的发生无相关性( P>0.05)。 结论:低浓度(4%)七氟烷可导致患儿全麻诱导期兴奋型癫痫样放电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扁桃体、腺样体择期切除术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七氟烷吸入诱导,0.6 mg罗库溴安、2 μg/kg芬太尼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复合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 0)、气管插管时(T 1)、手术开始时(T 2)、手术结束时(T 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躁动量化评分(PAED)、面部表情量表法(FP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术后特殊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T 1、T 2、T 3时间点HR与MAP水平呈上升趋势,并且高于同时间点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FPS、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32 ± 0.61)分比(3.66 ± 0.85)分、(6.88 ± 1.85)分比(11.75 ± 3.03)分、13.33%(8/60)比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9.92、10.63, χ2 = 3.93, P<0.05)。观察组术后异丙酚处理、需止痛药处理及呼吸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33%(2/60)比13.33%(8/60)、5.00%(3/60)比16.67%(10/60)、3.33%(2/60)比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93、4.23、4.90,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诱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可有效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掌握珍稀藏药材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方法:以采集的野生桃儿七种子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褪黑素(MLT)、赤霉素(GA3),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设置不同浸种浓度、浸种时间探究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ETH最佳处理条件为1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90.0%,萌发时滞为17 d;MLT最佳处理条件为50 μmol?L-1浸种12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3.3%,萌发时滞为16 d;GA3最佳处理条件为20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0.0%,萌发时滞为18 d.三者相比,ETH对促进桃儿七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结论:桃儿七种皮坚硬,酸蚀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吸水饱和时间明显不同;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性物质是导致桃儿七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探讨了打破桃儿七种子休眠并提高萌发率的有效方法,可为桃儿七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达满意镇静的时机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麻醉诱导及苏醒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达满意镇静的时机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麻醉诱导及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14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2~7岁.患儿在术前等候区口服0.5 mg/kg咪达唑仑,并根据咪达唑仑口服后达到满意镇静时间分为10~20 min(快速起效,M1组)及21~30 min(缓慢起效,M2组),或口服等容量冰糖梨饮品(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七氟烷诱导、七氟烷维持的全身麻醉方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诱导依从性(ICC)评分和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评估苏醒期躁动(EA)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镇静Ramsay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PRAE)及其他病房内不良事件等.结果:共147例患儿纳入结果分析,每组49例.M1、M2组患儿完美诱导(ICC=0)占比显著优于C组(95.9%vs.91.8%vs.61.2%,P=0.001).M1 组患儿最大及平均PAED评分较C组显著升高(6.4± 5.0 vs.4.4±4.1,P=0.029;5.2±4.5 vs.3.4±3.6,P=0.030);EA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6%vs.10.2%,P=0.022),较 M2 组有所增加(OR=0.581,95%CI 0.231-1.463,P=0.354).M2组最大及平均PAED评分、EA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M组患儿入室Ramsay评分及PSAS评分高于C组(P<0.05),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M1组患儿PACU疼痛评分高于C组(P<0.05).三组患儿手术时间、出院时间、PRAE及其他病房内不良事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虽可改善诱导期患儿ICC及PSAS评分,但也导致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咪达唑仑快速起效未发现更优的诱导期和苏醒期质量,反而增加了 EA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小桃儿七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5个成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小桃儿七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 5 个乙型强心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HyPU-RITY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SPSS 19.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 5 个成分的含量.结果:11 批小桃儿七指纹图谱确定 23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0,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5 个成分在其各自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3.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5%~99.52%,RSD为0.63%~0.9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稳定,可为小桃儿七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小桃儿七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8的细胞毒性.结果从小桃儿七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R)-22β,25-expoxy-26-[(O-β-D-glucopyranosyl)oxy]-1β,3β-dihydroxyfurosta-5-en(1)、β-si-tosterol myristate(2)、β-sitosterol lactate(3)、β-sitosterol 3-O-β-D-glucopyrannoside(4)、4,6,8-tr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5)、间苯三酚三甲醚(6)、7,8-二甲苯基蝶啶-2,4(1H,3H)-二酮(7)、1H-吲哚-3-羧酸(8)、对羟基桂皮酸(9)、十二烷酸(10)、n-butyl α-L-arabinofuranoside(11)、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2).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 thibetanoside Lo化合物2、5~8、11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IC50均大于100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七氟烷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儿童扁桃体腺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观察七氟烷联合阿芬太尼治疗用于儿童扁桃体腺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小儿扁桃体腺体肥大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手术前先给予1~2 mg·kg-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 mg·kg-1艾司氯胺酮+0.2 mg·kg-1米库氯铵,插管后给予4~5 mg·kg·h-1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0.5~1 mg·kg·h-1艾司氯胺酮、0.5 mg·kg·h-1米库氯铵进行维持麻醉;试验组先吸入8%的七氟烷的混合100%氧气,气体流速控制为5 L·min-1,患者入睡后再进行静脉诱导,给予1~2 mg·kg-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20 μg·kg-1阿芬太尼、0.2 mg·kg-1米库氯铵,插管后给予2%~3%的七氟烷、0.5~1.0μg·kg·min-1阿芬太尼、4~5 mg·kg·h-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0.5 mg·kg·h-1米库氯铵维持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疼痛反应消失及麻醉恢复时间)、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70例和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麻醉结束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98.49±0.24)%和(94.87±0.46)%;试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后MAP分别为(86.12±7.28)和(83.33±6.98)mmHg;试验组的苏醒、麻醉恢复、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分别为(15.36±7.87)、(125.49±12.35)和(119.92±16.97)min,对照组分别为(20.51±5.43)、(164.05±8.88)和(155.33±24.67)min,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57%,对照组为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联合阿芬太尼的麻醉方式在儿童扁桃体腺体切除术中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桃儿七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桃儿七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状石细胞层及海绵组织层3层构成,在层积过程中,种皮内部的海绵组织逐步疏松膨胀,种皮表面破损加剧;(2)种子不同部位的细胞壁组分具有明显差异,整个层积过程中,种胚、种皮和胚乳中的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45 d和60 d)降至最低,3个部位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对应升高;种胚和种皮内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显著下降,种皮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和木糖苷酶活性在层积中期时相应达到最大;3个部位的果胶含量均在层积后期(75 d和90 d)时显著下降,而种皮和胚乳中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活性也在层积后期相应升高;(3)种胚和胚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层积75 d和90 d时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在此时显著上升.(4)种子不同部位3种木质素单体的组成比例具有明显区别,同时3种木质素单体含量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且胚乳和种皮中的S-木质素含量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研究认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内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逐步酶解,活性氧作用下的细胞壁松弛以及海绵组织层的疏松膨胀和种皮的破裂,破坏了细胞壁的刚性结构,促使种子机械束缚力降低,吸水性能提高、胚根生长能力增强,最终导致其休眠解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