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实验设计,计算出试验所需最低样本量为103例/组,按照10%的脱落失访率,估算每组例数为116例,确定总样本量为232例,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n=116)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组(DEX组,n=116).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即患者非静止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 与OXY组相比,DEX组患者术后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OXY组(P<0.01),围手术期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P<0.01).DEX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优于OXY组(P<0.01);DEX组患者术中及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1);DEX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XY组,满意度高于OX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单纯球后麻醉与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在本院进行研究的对象为200名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的玻璃体切除手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球后麻醉,而联合组则接受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联合球后麻醉.记录对照组和联合组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评分:入室后静卧10 min为T0、球后麻醉注射操作时为T1、手术进行30 min为T2、结束手术操作时为T3.在T1时点,我们记录了疼痛的发生率,并记录了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此外,我们还记录了术前3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状态焦虑问卷评分(S-AI),以及主刀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在T1、T2和T3时点,联合组的MAP和H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各个时点,联合组与对照组的SpO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T1时点,联合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了39%;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和联合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呼吸等情况;术前30 min时,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但联合组手术后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手术医生和患者对联合组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结合使用静脉辅助镇静镇痛麻醉和球后麻醉,可以更好地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婴幼儿心脏超声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 2.5 μg/kg与3.0 μg/kg对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方法:行心脏彩超检查需要中深度镇静的患儿111例,年龄1~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ex 2.5 μg/kg组(D1组,57例)和Dex 3.0 μg/kg组(D2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总镇静时间、生命体征、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等,以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起效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镇静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与苏醒有关的影响因素,选择更合理的临床镇静方案。结果:两组患儿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镇静时间D2组长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对总镇静时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年龄比较显示,≤12个月的患儿总镇静时间长于12个月的患儿( P<0.05)。 结论:与3.0 μg/kg Dex比较,2.5 μg/kg Dex滴鼻不仅可以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且可以缩短在院时间。患儿的总镇静时间与体重呈负相关,年龄可作为给药剂量的参考,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视所需镇静时长决定给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滴鼻对成年人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滴鼻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30 min采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 (100 mg/L)原液滴鼻,C组以同样方式滴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3%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入室后(T 0)、臂丛穿刺前(T 1)、臂丛穿刺时(T 2)、臂丛穿刺后(T 3)、切皮时(T 4)及手术开始后20 min(T 5)的MAP、心率、SpO 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T 2和T 4时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并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 0时,两组患者MAP、心率、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T 0时比较,T 1~T 5时:D组MAP、心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C组MAP、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C组比较,T 1~T 5时,D组MAP、心率明显降低( 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 P<0.05)。D组T 2和T 4时VAS评分低于C组( P<0.05 ),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 P<0.05 )。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术后麻醉满意度高于C组( P<0.05 )。 结论: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前应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滴鼻,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探讨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将2021年1—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择期行丙泊酚单镇静方案下无痛胃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组(观察组)和经鼻导管吸氧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主要观察低氧血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检查过程中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 2),低氧血症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抬下颌、面罩给氧),不良反应(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发生率,满意度(患者、麻醉医师及内镜操作医师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内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1/40)比25.0%(10/40), χ2=8.538, P=0.003],平均最低SpO 2明显高于对照组(97.7%±2.5%比92.6%±5.8%, t=5.093, P<0.001),托下颌实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2/40)比35.0%(14/40), χ2=11.250, P=0.001];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无一例发生鼻出血和咽痛;患者满意度构成、麻醉医师满意度构成和内镜医师满意度构成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见,魏氏鼻喷射通气导管能够安全应用于60岁以上患者的丙泊酚单镇静方案下无痛胃镜检查,能够减少低氧血症发生和气道干预次数,但临床应用中需关注鼻出血、咽痛的发生,避免暴力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度镇静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度镇静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3年4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中度镇静,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 0)、给药结束时(T 1)、胃镜通过咽喉时(T 2)、胃镜检查结束时(T 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胃镜检查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胃镜检查过程中的贲门暴露程度评分及胃镜检查后24 h内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评分,记录检查过程中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T 1、T 2时SpO 2高于对照组(均 P<0.05),T 1、T 2、T 3时MAP高于对照组(均 P<0.05)。对照组T 1、T 2时SpO 2低于T 0时(均 P<0.05),T 1、T 2、T 3时MAP低于T 0时(均 P<0.05);观察组T 1、T 2时MAP低于T 0时(均 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均 P<0.05),贲门暴露程度4分占比高于对照组( P<0.05),缺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采用中度镇静相对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减轻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提高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且贲门暴露程度更好,缺氧、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麻醉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40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0):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组(RA组)和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组(PA组)。采用深吸气法进行吸氧去氮,RA组依次静脉注射阿芬太尼7 μg/kg和瑞马唑仑0.2 mg/kg,PA组依次静脉注射阿芬太尼7 μg/kg和丙泊酚1.5 mg/kg。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RA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P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15 min内追加3次仍有体动反应则定义为麻醉失败。记录麻醉成功情况、镇静药物显效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内镜医生-麻醉医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结果:与PA组比较,R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6.2%/14.0%)、心动过缓发生率(6.2%/19.0%)、呼吸抑制发生率(3.1%/8.0%)、注射痛发生率(2.1%/30.0%)和术后恶心发生率(6.3%/25.0%)、乏力发生率(7.8%/14.0%)降低,术中呃逆发生率(8.3%/1.0%)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 P<0.05);2组镇静成功率、镇静药物显效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医生-内镜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和术后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无痛胃镜检查术常规麻醉而言,瑞马唑仑(0.2 mg/kg)复合阿芬太尼(7 μg/kg)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麻醉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老年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BMI 18~24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75):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S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组(RS组)。PS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及舒芬太尼0.1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 -1·h -1麻醉维持;RS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0.2 mg/kg及舒芬太尼0.1 μg/kg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2 mg·kg -1·h -1麻醉维持。2组术中BIS值维持40~60。待患者意识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1分)时置入内镜。2组患者均于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低氧血症及呕心呕吐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者-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PS组比较,RS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意识消失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 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见明显体动反应发生。 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线老年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的麻醉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插管前对照组实施表面麻醉结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对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监测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插管操作耗时,评价插管过程中镇静及呛咳反应程度,检测插管前后血清应激反应因子含量,调查患者对于插管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T2)时点心率(HR)依次为(84.08±8.25)次/分,(82.64±7.81)次/分、平均动脉压(MAP)依次为(92.57±8.32)mmHg(1 mmHg=0.133 kPa),(103.27±9.1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5.92~12.56, P < 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4~0.43, P=0.652~0.726);观察组插管操作耗时(8.96±1.1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47±1.39)min( t=6.84, P < 0.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Ramsay镇静评分3(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分;而呛咳反应评分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分( Z=9.26、4.37,均 P < 0.001);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等应激反应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14.58~25.94,均 P < 0.05);观察组对于插管操作的总体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4.51, P=0.034)。 结论:SLNB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管理,可提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程度,缩短气管插管操作耗时,减轻操作过程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