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癫痫患者经历病耻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青年患者发生癫痫后经历病耻感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于2019年9月—2020年4月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科的青年癫痫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设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即病耻感体验(羞耻感、被歧视感、绝望感)、病耻感危害(社交恐惧、自杀倾向、婚姻关系较差、工作消极)及病耻感应对。结论:青年癫痫患者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病耻感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但他们却无法应对病耻感,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关注青年癫痫患者的病耻感,及时为其提供护理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ABC-X模型护理在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ABC-X模型护理在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5 年 10 月 1 日~2022 年10 月 31 日 62 例面部烧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ABC-X模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歧视感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ABC-X模型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面部愈合时间,减少歧视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癌症歧视感量表在中国西南地区甲状腺癌患者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修订癌症歧视感量表(Cancer Self-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ale,CSPDS)以适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并检验其信效度和可接受性.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项目分析法对 CSPDS 条目进行修订和改进,形成甲状腺癌歧视感量表(Cancer Self-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Scale in thyroid cancer,CSPDS-TC).选取 153 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CSPDS-TC的信度、效度和可接受性,并分析歧视感的影响因素.结果:CSPDS-TC包括 14 个条目,分为 3 个分量表:污名化 6 个条目,自我否定 5 个条目,社交回避 3 个条目.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χ2/df=1.655,RMSEA=0.066,GFI=0.904,CFI=0.948,IFI=0.949,TLI=0.932)、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63,分半信度为 0.676,重测信度为 0.981)、可接受性[平均完成时间(10.01±1.348 分钟)和 95.63%的有效应答率.经济负担、病程和手术方式是患者歧视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SPDS-TC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甲状腺癌患者歧视感的程度,为将来开展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和肿瘤心理学服务提供科学评价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福建省在华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ASSI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福建省内高校的医学留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均分为(2.63±0.8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华居住时间与跨文化适应压力相关(P<0.01);心理健康状况总症状指数分为(2.10±0.83)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医学生常模(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0)、年龄(P=0.002)、在华居住时间(P=0.000)、修读学位(P=0.002)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00)、年龄(P=0.000)、在华居住时间(P=0.000)、歧视感(P=0.002)、恐惧感(P=0.000)、思乡之情(P=0.000)、文化冲击(P=0.000)、敌意感(P=0.000)、总体适应压力(P=0.000)对在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医学院校留学生面临着较大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需要引起留学生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其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歧视感、病耻感情况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歧视感、病耻感情况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住院将其分为门诊组和住院组,每组各48例.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对患者的社会歧视感、病耻感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对社会歧视感、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组患者病耻感和社会歧视感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48/48)、95.83%(46/48),而门诊组为81.25%(39/48)、72.92%(35/48),门诊组患者病耻感、社会歧视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住院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门诊组相比,住院组患者病耻感量表、社会歧视量表以及生存质量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增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耻感和社会歧视感分别与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生存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 <0.05),而与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社会歧视感和病耻感,住院患者尤甚且社会歧视感、病耻感程度越高其生存质量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艾滋病(AIDS)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主要与社会歧视和羞辱相关.作为医护人员首先应减轻患者的压力,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整体护理,以赢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使他们尽早返回社会,过正常生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翻译并修订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PSQ) ,并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 [方法]遵循跨文化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修订、回译、再修订,采用便利抽样,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22例外观异常的病人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 [结果]汉化后的中文版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1 .00 ,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 .83~1 .00 .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80 .496% .中文版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 .982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 .798 ,4个公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 .964 、0 .965 、0 .874和0 .898 . [结论]中文版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定外观异常病人自我感知歧视感的评定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与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的现状和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12月在成都市某传染病医院就诊的112例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进行Berger HIV感知歧视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及Herth希望指数量表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得分为 (113. 30±16. 11) 分,主要表现为担心病情公开;应对方式以屈服应对为主 (61例,54. 5%);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1).希望得分为 (36. 24±4. 85) 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感知歧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屈服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均P <0. 05),与面对和回避维度得分均无相关性 (均P> 0. 05);除担心公开维度得分与希望得分无相关性 (均P> 0. 05) 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感知歧视总分与希望得分均呈负相关 (均P <0. 001).结论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存在感知歧视,且与其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歧视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学龄期斜视患儿246例为研究对象(斜视组),选择同时期于南京市儿童医院行眼科检查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PSQ)、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 4.0)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后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学龄期斜视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自我感知歧视感对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 斜视组PSQ、PedsQL 4.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斜视度斜视组儿童PedsQL 4.0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组儿童PSQ总分与PedsQL 4.0总分呈负相关(r=-0.395,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自我感知歧视感是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自我感知歧视感是影响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人体各系统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病耻感(stigma)是指"被剥夺全部社会认可资格的个人情况",其本质是把一个整体或正常的人贴上标签、做上标记,标志着他们是不同的,导致他们在别人眼中贬值,被诋毁,是一种广泛的、消极的、刻板的社会现象[1],主要包括感知病耻感、实际病耻感和内在病耻感三个方面[2]:感知病耻感是指患者预期所能感觉的贬低歧视感;实际病耻感是指已经或正在经历的被歧视;内在病耻感是指患者对各种消极态度所做出的个人反应,内化为羞耻、低自尊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