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状RNA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环状RNA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大量存在于真核、细菌、病毒及类病毒等生物中的单链闭合环状RNA。环状RNA虽然与线性RNA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但不易受核糖核酸酶R(ribonuclease R,RNase R)降解。环状RNA在生物体内高度稳定,具有组织、细胞类型、发育特异性,且已被证明可在肿瘤、心血管等疾病中作为诊断标志物。近年来,环状RNA在法医学领域中成了研究热点。本文对环状RNA的结构功能进行简单总结,并重点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包括年龄推断、多种体液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毒物分析、死亡间隔时间和死亡原因推断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共报告7 201例。其中,急性心血管事件1 025例(14.2%),急性脑血管事件6 176例(85.8%)。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 P<0.05)。急性脑血管事件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01)。 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循环时间在术中超滤量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90 d死亡率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索体外循环(CPB)时间(TCPB)在术中超滤量(UFV)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发生术后90d死亡的中介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76例行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7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基线及围手术期临床指标,中介分析使用Mplus 8.0软件分析TCPB在UFV与结局事件(发生术后90 d死亡)之间的中介效应,由于结局事件变量为二分类变量,中介分析效应量采用stdyx完全标准化进行等尺度化,并用重复自采样10 000次的非参数百分位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进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全组患者90 d内死亡率为10.79%.两组TCPB、主动脉阻断时间、CPB中液体总入量及总出量、超滤总量、UFV、术后呼吸机时间、清醒时间、脑部并发症发生率、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及体外膜肺氧合应用率、伤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经标准化后TCPB在UFV和结局事件间起部分中介(总效应、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均显著)作用,总效应为0.334(95%CI:0.098~0.544,P=0.003),直接效应为 0.225(95%CI:0.005~0.444,P=0.043).中介效应为 0.109(95%CI:0.024~0.216,P=0.024).结论 TCPB在UFV与TAAD患者发生术后90 d内死亡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改善TAAD患者预后应优先缩短TCPB而非减少UFV.在二分因变量的小样本简单中介模型中的参数估计使用稳健的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结合stdyx法会影响中介效应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应用嗜尸性昆虫推断死亡时间2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1 案例资料1.1 案例11.1.1 简要案情2021 年 8 月 20 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多层住宅 5 层室内发现一具赤裸男性死者仰卧于床上.尸体腐败呈巨人观,尸体下方的被褥被大量腐败液浸染(图 1a).经现场勘查发现,死者所在卧室窗户紧闭,房间门呈开启状态,与死者所处卧室相邻的其他房间门窗均呈开启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脑组织5种RNA降解与早期PMI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建立不同死亡原因下早期PMI与RNA △Cq值的数学模型,为死因变化条件下的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颈动脉大失血致死、勒死、溺死、服有机磷农药致死、CO中毒致死),每组 6 只.处死后大鼠置于恒温恒湿箱(20℃,55%湿度),死后 0~24 h内 7 个时间点分别取脑组织RNA.测定每个时间点 5 种RNA(β-actin、GAPDH、miR-9、miR-124、miR-125b)Cq值,通过QBase+V(3.4)软件geNorm程序选择内参,运用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并得到数学模型.另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 5组,分别在死后 10 h、20 h取材进行反推验证.结果 (1)miR-124 在本实验体系中无法捕捉荧光,不能作为本实验体系的候选基因;(2)不同致死原因下大鼠脑组织β-actin、GAPDH、miR-9、miR-125b四种基因稳定性不同,SAS 9.4 软件分析早期PMI与RNA △Cq值的相关性,得到数学模型可用于早期PMI推断.结论 (1)死因会影响大鼠死后脑组织RNA的降解,不同死因应选用不同的内参基因;(2)本实验体系下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不同死亡原因致死后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结合现场环境及植物物证推断死亡时间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2020年2月24日,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某地高速公路北侧一桥下河道内发现一具尸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破溃点"——尸体腐败过程中腹腔自然破裂时刻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本文聚焦腐败这一重要晚期尸体现象,以期找到更客观的晚期尸体现象关键事件或特征节点,为准确评估尸体腐败程度、进而推断死亡时间(PMI)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晚期尸体现象进行观测,对尸体腐败过程中肠道和尸坑土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尸坑土理化性质的检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尸体腐败过程中腹腔自然破裂这一关键事件发生的时刻前后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尸体腹腔自然破裂前后,腐败现象和相关微生物菌群结构以及环境理化性质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可观测性强,可以通过法医学观察、生物学和理化相关检测手段准确判断.本研究将这一关键事件发生时刻命名为"破溃点".结论 本文认为"破溃点"可以作为法医实践中尸体腐败程度评估的重要节点,也可以作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等表征构建PMI推断模型时的分界点,分段构建模型以提升PMI推断模型的准确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和数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4/6
该研究以秦岭皇冠暖温性落叶阔叶林2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以样地内4个优势树种(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栗(Castanea mollissim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研究对象,运用数量分析等方法对4个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个体数随胸径增大而减少,幼龄林木个体数较多,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栗种群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幼龄个体少,后期结构较稳定.栗种群小径级个体的存活率是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关键,初步推断种子的留存情况主要受到动物取食和人为影响,进而影响种群的更新,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栗种群种子的留存情况,加强对小径级个体的生长监测,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锐齿槲栎、油松和华山松3个优势树种的存活曲线均更符合Deevey-II型,其幼龄个体数具有一定优势,但个体死亡率也较高.3个优势种群不同的生存状况反映了其生存能力的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幼龄个体在整个种群中占据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生长存活受到周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对秦岭优势树种种群数量特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为进一步探讨种群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利用法医昆虫学证据推断死亡时间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某年5月7日,北京市某公安局接到群众电话报警,称一出租屋有异味传出,民警和法医到达现场后发现一名女性(62岁)在家中死亡.死者上身穿蓝色外套、红色毛衣,下身着黑色裤子和黑色袜子,呈仰卧位躺在卧室的床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微生物群落演替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法医学者一直在探寻客观、可量化和准确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结合,根据死后尸体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建立死亡时间推断模型,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微生物群落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技术方法、研究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利用微生物群落推断死亡时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