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监测数据中6例妊娠合并SLE死亡病例,收集孕产妇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产前检查情况、诊疗经过、评审意见及死亡诊断等内容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十年间北京市妊娠合并SLE死亡6例,死亡率为0.28/10万(6/214.3万)。这6例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神经精神和呼吸系统症状;均存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降低及低补体血症。3例孕期血压增高,5例有尿蛋白,3例孕期合并感染。无SLE病史的3例中,主要脏器损害为血液系统、肺和肾脏;有SLE病史的3例中,神经精神、血液系统和肾脏是主要受累脏器。结论:本组妊娠合并SLE死亡病例的发病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神经精神和呼吸系统症状,高血压和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PLT减少、尿蛋白以及补体降低也是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2023)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死亡病例报告是死因分析与变化趋势监测的重要信息来源,能相对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群死亡情况与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水平。开展住院死亡个案评审工作专题部署,既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目前对于孕产妇和新生儿以外的专科死亡病例评审尚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评价。为了规范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和管理,由湖南省复苏质量控制中心牵头制定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指南(2023)》。本指南工作组成员走访医疗机构开展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综合临床经验,形成共识初稿,递交专家组多次讨论,历经多次修订,最后以问卷形式发给专家组征集意见,最终明确了死亡病例质控的范围、数据采集和质控要求,以期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质控与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三级妇幼保健院主要结果质量指标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三级妇幼保健院主要的结果质量指标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及运营情况调查直报系统,收集分析2017年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管理运行、住院死亡、重返情况、医院感染、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安全情况。采用平均值、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7年,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9 292人,占职工总数的83.66%;平均住院日5.96天,床位使用率90.01%。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较高;未参与评审的机构,其住院孕产妇危重症死亡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和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率较高。结论: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管理运行情况良好,相关政策和项目成效显著。与综合医院相比,医院感染和重返类指标情况较好。未参与过评审的三级妇幼保健院质量安全状况相对较差,建议加强监管,提升质量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初级预防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中国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初级预防与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2种状态Markov模型,假定队列患者是年龄为45岁的Ⅱ期乳腺癌患者。第1种状态模拟4个周期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风险>20%]化疗的成本和结果,其假设基于文献综述,包括FN发生率[基线(确定敏感性分析范围),0.29(0.24~0.35)]和相关事件[FN病死率,3.4(2.7~4.1)]。第2种状态模拟长期生存,并与相对剂量强度(RDI)[RDI<85%和≥85%的死亡风险比为1.45(1.00~2.32)]进行关联。临床效果、治疗成本和经济学效用值是基于同行评审的出版物和专家意见。结果:与rhG-CSF初级预防和无预防治疗方案比较,PEG-rhG-CSF初级预防成本分别增加了5 208.19元和5 222.73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分别提高了0.066年和0.297年。因此,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9 146.3元/QALY和17 558.77元/QALY,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 000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敏感性分析显示,PEG-rhG-CSF初级预防的临床效果越好,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RDI<85%对比≥85%的死亡风险比越低,PEG-rhG-CSF初级预防越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尽管PEG-rhG-CSF初级预防的成本较高,但考虑到其额外的收益,中国FN风险>2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PEG-rhG-CSF初级预防与rhG-CSF初级预防或无预防相比,PEG-rhG-CSF很可能是一种具有成本-效果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天津市2011年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的变化趋势和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指导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全部孕产妇死亡病例(89例)及评审资料,分析MMR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顺位及死亡评审结果。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MMR的变化趋势:10年天津市平均MMR为7.97/10万,各年MMR呈波动式下降,2014年最高(12.61/10万),最低为2019年(3.85/10万)。(2)死亡孕产妇的特征:非本市户籍死亡孕产妇高龄、无稳定职业/无业、大专以下学历、经产妇、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比例均高于本市户籍者[33.33%(8/24)与20.00%(13/65), χ2=46.18;100.00%(24/24)与69.23%(45/65), χ2=9.53;87.50%(21/24)与64.62%(42/65), χ2=4.44;79.17%(19/24)与44.62%(29/65), χ2=8.42;75.00%(18/24)与13.85%(9/65), χ2=31.02; P值均<0.05]。(3)孕产妇的死亡原因:直接产科死亡占57.30%(51/89),间接产科死亡占42.70%(38/89)。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猝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羊水栓塞。(4)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占39.33%(35/89),其中直接产科死亡占94.29%(33/35),间接产科死亡占5.71%(2/35)。(5)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62.86%(22/35)],且集中在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6.36%(19/22)]。 结论:应加强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以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降低MM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贫血对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Scopus、OVI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贫血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0日,由两名评审员按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最初检索的1 399篇文献中,13篇9 54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年龄70.3岁,合并贫血2 872例(30.1%),非贫血患者6 668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贫血与非贫血患者比较,贫血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RR=2.28,95% CI:1.74~3.00),同时亦增加缺血( RR=1.36,95% CI:1.13~1.64)和出血事件( RR=2.18,95% CI:1.59~3.01)的发生风险(均 P<0.05)。 结论:贫血增加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与不良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1-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评审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评审情况,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建议措施.方法 按照《上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报告与评审工作方案》要求,从死亡儿童的年龄户籍、死亡地点、医疗资源使用、死因顺位、主要疾病以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1年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人数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非本市户籍为主占78.48%,婴儿死亡占比最高72.84%.大部分儿童死前接受过医疗服务,先天性畸形占据历年死因首位,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数最多.评审结果90.45%为不可避免.结论 加强产儿医疗联合体建设,扩大儿科资源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孕产期保健,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从而持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年)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尽管临床医师不断努力在实践中改进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预防、处理. 但是在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2] . 1997 年,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前主席 Mamoud Fathalla在哥本哈根举办的第15 届世界妇产联盟会议上针对当时严峻的孕产妇死亡状况发表讲话:"妇女并非因为绝症而死亡,只是全社会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去积极救治" . 这一论调尤其适用于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而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也是评审中绝对的"可避免死亡" . 从 2009 年中华医学会《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草案)推出,到2014 年再次更新,该指南一直备受产科临床工作者关注,阅读和下载量居高不下. 2023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在最新实践和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推出2023 年版指南,该指南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本文就其要点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Vorasidenib治疗异柠檬酸脱氢酶1或异柠檬酸脱氢酶2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
编辑人员丨2024/3/2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的2级胶质瘤是一种致残且导致过早死亡的恶性脑肿瘤.Vorasidenib是一种口服可穿透血脑屏障的突变IDH1和IDH2酶抑制药,对IDH突变的胶质瘤显示出初步活性.在一项双盲的3期试验中,研究随机分配了残留或复发的IDH突变2级胶质瘤患者,这些患者除手术外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接受口服vorasidenib(40 mg,qd)或配对安慰剂,每28天为一个周期.主要终点是基于影像的无进展生存期,由独立评审委员会进行盲评.关键次要终点是下一次抗癌干预的时间.在确认基于影像的疾病进展后,允许从安慰剂转换到vorasideni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海南省2003-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3-2022年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2023-2025年孕产妇死亡率进行预测,为降低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三级网络收集2003-2022年资料,采用卡方趋势检验(CMH)分析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采用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03-2022年共报告孕产妇活产数2010116例,孕产妇死亡46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3.03/10万;20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下降率为-4.13%,呈负增长.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25.74/10万(373/1 448 943)高于城市的16.04/10万(90/561 173),前10年城乡差距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后10年城乡差距明显,尤其是2017年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农村,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04,P<0.001);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年下降率分别为-5.0%和-3.71%,均呈负增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率低于城市.海南省及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波动性下降,不如国家下降趋势平稳.直接产科死因(230例)与间接产科死因(233例)死亡率分别为11.59/10万和11.44/10万.孕产妇死亡评审以可避免死亡为主(315例,68.03%);布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9.45/10万、8.17/10万和6.89/10万.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受农村孕产妇死亡影响较大,应重视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并针对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干预,采取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和提供危重孕产妇救治补助等措施以持续降低海南孕产妇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