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为孕产妇提供连续性的母乳喂养专业指导,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设计问卷咨询表,对来自5个部门15所医院及单位30名专家(产科护理专家、儿科护理专家、产科副主任医师、乳腺科医师、妇幼保健专家、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专管专家及单位)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调查咨询,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评价体系。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分别为93%和90%回收率,问卷的有效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3,专家咨询第二轮条目变异系数0.000~0.184。经过两轮咨询后形成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5条,二级指标16条,三级指标60条并确定指标权重。结论:本研究构建母乳喂养门诊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可为临床规范母乳喂养门诊管理模式提供研究理论和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庆市某儿童专科医院早产儿家长家庭参与式护理认知与需求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早产儿家长对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宜的FICare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7月选取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护一体化门诊随访的160名早产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早产儿家长对FICare的认知需求调查问卷对早产儿家长进行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结果:140名早产儿家长中,135名家长认为FICare有益;71.9%(97/135)的家长选择每天参与1~4 h的照护,但31.1%(42/135)的家长缺乏照护信心。家长选择的FICare服务提供者中,94.1%(127/135)为新生儿科医生、88.9%(120/135)为新生儿科护士、62.2%(84/135)为母乳喂养咨询师、62.2%(84/135)为营养师;理想的培训方式中选择模拟教学、线上课程的家长分别占66.7%(90/135)、58.5%(79/135);出院指导是家长迫切需要的服务内容,得分率为74.5%。结论:早产儿家长对FICare有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未来有必要结合家长需求开展分层次、全方位的FICare服务,以改善早产儿家庭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单,规范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流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自行设计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9—10月,通过对杭州市16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确定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单。结果:2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9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5~0.204、0.234~0.563( P<0.05)。最终构建的咨询记录单包括8个一级条目,99个二级条目,94个三级条目。 结论:函询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高,协调性较好。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单科学性高、实用性强,可应用于各母婴医疗机构母乳喂养门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及早期喂养行为对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及早期喂养行为对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 stage Ⅱ,DOL Ⅱ)的影响。方法:依据前瞻性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资料及分娩数据,分娩后每日随访母乳喂养情况和乳汁分泌情况。按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是否>72 h分为DOL Ⅱ组和非DOL Ⅱ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 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一般情况及喂养情况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OL Ⅱ的危险因素。 结果:研究期间共390例产妇纳入研究,失访56例,最终334例纳入分析。DOL Ⅱ的发生率为19.2%(64/334)。单因素分析显示,DOL Ⅱ组与非DOL Ⅱ组孕前体重指数[消瘦:18.8%(12/64)与13.3%(36/270);正常:56.2%(36/64)与74.8%(202/270);肥胖:25.0%(16/64)与11.9%(32/270); χ2=9.78]、分娩方式[阴道分娩:37.5%(24/64)与52.6%(142/270);剖宫产:62.5%(40/64)与47.4%(128/270); χ2=4.71]、LATCH评分中乳头类型评分[2.0分(1.0~2.0分)与2.0分(2.0~2.0分); U=-2.08]、24 h内母乳喂养频次[(6.3±3.0)与(8.3±3.6)次/d; t=-3.94]以及24 h内添加配方奶[71.9%(46/64)与56.3%(152/270), χ2=5.20]和孕期参加母乳喂养门诊的比例[73.4%(47/64)与85.6%(231/270), χ2=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纳入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 OR=2.240,95% CI:1.020~4.918, P=0.044)和孕前超重且孕期增重适宜( OR=5.595,95% CI:1.492~20.985, P=0.011)是DOL Ⅱ的独立危险因素,24 h内母乳喂养频次( OR=0.867,95% CI:0.780~0.963, P=0.008)和孕期参加母乳喂养门诊( OR=0.377,95% CI:0.173~0.820, P=0.014)是DOL Ⅱ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孕前超重女性容易发生DOL Ⅱ,早期母乳喂养指导时对于孕前超重女性应给予额外的指导。鼓励孕妇参加孕期母乳喂养咨询和产后早期频繁喂哺可能预防DOL Ⅱ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0~6月龄婴儿母亲纯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上海市0~6月龄婴儿母亲纯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方法 全覆盖问卷调查全市0~6月龄婴儿母亲共5 672名,排除仅进行人工喂养者后进行纯母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调查.结果 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1.34%,与混合喂养组相比,纯母乳喂养组在“正常6个月以内的婴儿食物”(x2=10.02,P=0.002)和“对婴儿配方奶的看法”(x2=21.30,P<0.001)等2项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纯母乳喂养信心(x2=544.57,P<0.001)、母乳喂养方式(x2=164.97,P<0.001)和维持泌乳方式(x2=479.33,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希望通过门诊咨询(母乳喂养咨询室)获得母乳喂养支持的比例最高(56.11%).结论 纯母乳喂养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较混合喂养者更科学,应开展专业、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助产士门诊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助产士门诊系统化管理对低危孕产妇的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并在我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1 300例,根据坐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0例.对照组妊娠期参加传统助产士产前咨询门诊,以医生产前检查及宣教为主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助产士门诊系统化管理,由助产士产前咨询为主导,分阶段进行孕期保健知识评估指导,同时延伸至产时、产后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分娩意向改变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窒息率、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用乳技能掌握情况、会阴侧切率)、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42 d抑郁状态筛出率.结果 观察组分娩意向由剖宫产向自然分娩转变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及窒息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LATCH哺乳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42 d产后回访,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筛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助产士门诊系统化管理能有效改变低危初产妇的分娩意向,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减少会阴侧切率、产后抑郁的筛出率及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孕前-围产期个体化系统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孕前—围产期实施个体化系统管理模式对围产期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门诊进行孕前咨询或孕早期产前诊断的育龄妇女812例,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6例,观察组实施全程个体化系统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和母婴保健措施,两组产后42 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畸形、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母婴一般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前—围产期全程实施个体化系统管理模式能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及剖宫产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等在保障母婴健康诸多方面有显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产妇母乳喂养意愿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母乳喂养意愿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应对方法.方法 使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6例HBV感染孕产妇进行访谈,使用CoLaizzi7步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分析显示HBV感染孕产妇普遍担心母乳喂养会增加孩子感染HBV的风险;对HBV传播途径以及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相关知识较缺乏;医生、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劝导对单纯HBV感染孕产妇是否母乳喂养的影响较大.结论 规范实施HB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各项措施意义重大,构建HBV感染孕产妇母乳喂养支持体系非常必要;应规范开展产前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提高HBV感染孕产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维一体”关系的早期建立对支持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建立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并确定在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门诊就诊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孕妇都参加孕妇学校母乳喂养相关理论知识培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观看婴儿吸乳视频、借助婴儿模型模拟母婴皮肤接触,进行母乳喂养实操训练,并对陪同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产后1周、1个月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不良事件(乳头疼痛、乳汁淤积、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发生率和产后30 d婴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产后1周和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不良事件及体质量增长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建立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维一体”关系支持与产后综合治疗仪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支持和使用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提高初产妇混合喂养追奶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产后1~2个月,24h内添加配方奶200 ml以上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式结合自愿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在孕期参加母乳喂养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并借助婴儿模型指导其正确的哺乳姿势,分娩后在病区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指导母乳喂养技能,出院当天告知注意事项及发放母乳喂养宣传册,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和社区产后康复人员上门常规指导.研究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就诊者进行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评估,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和制定追乳计划并实施.研究组2在研究组1的基础上,配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并进行乳房按摩.比较3组产妇干预1周、产后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情况和干预1个月后的婴儿健康状况.结果 3组产妇在追奶1周和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1和研究组2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2显著高于研究组1(均P<0.05).3组婴儿在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婴儿体质量增长不良和大小便异常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显著低于研究组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母乳喂养“四维一体”关系支持配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治疗和乳房按摩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改善婴儿的健康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