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宫产术对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影响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剖宫产术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OL Ⅱ)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 4.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涉及36 233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组产妇发生DOL Ⅱ的风险是自然分娩组产妇的1.74倍( OR=1.74,95% CI:1.46~2.08, P<0.01)。 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剖宫产术可增加产妇发生DOL Ⅱ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剖宫产术与DOL Ⅱ的因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地区母乳库中捐赠母乳宏观营养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母乳库中捐赠母乳宏观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上海地区母乳库中458名首次母乳捐赠者及其所捐赠的母乳为研究对象,测定捐赠母乳中的宏观营养素含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捐赠母乳宏观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458份捐赠母乳的宏观含量营养素中,蛋白质含量为(0.95±0.24)g/dl,脂肪含量为(4.03±1.25)g/dl,糖类含量为(7.44±0.38)g/dl,干物质为(12.75±3.16)g/dl,能量含量为(71.12±11.33)kcal/dl。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捐乳时间、婴儿性别是捐赠母乳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素( P<0.05);捐乳时间、分娩方式、婴儿出生季节是捐赠母乳中糖类含量的影响因素( P<0.05);捐乳时间是捐赠母乳中能量含量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捐赠母乳中宏观营养素各成分含量均低于早产儿对宏观营养素的需求;捐赠母乳宏观营养素成分个体差异性较大,与乳母的捐乳时间、分娩方式及婴儿的性别、出生季节等相关。因此后期如何在捐赠母乳中添加母乳添加剂,进行目标性强化,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求,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促进足月儿母乳喂养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在足月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 3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护理组的足月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 MD=-28.86,95% CI(-32.16,-25.57), P<0.000 01],母乳喂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 MD=2.12,95% CI(0.89,3.35), P=0.000 7],生后1个月[ RR=1.14,95% CI(1.03,1.26), P=0.01]及生后6周~6个月[ RR=1.20,95% CI(1.11,1.29), P<0.000 01]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剖宫产后早期皮肤接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不会对新生儿的体温产生不良影响[ MD=0.09,95% CI(-0.11,0.28), P=0.39]。 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母乳喂养情况,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评分,提高生后1个月及6周~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标准强化捐赠人乳与早产儿配方奶补充喂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短期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在亲母母乳(mother's own milk,MOM)不足时分别应用标准强化捐赠人乳(donor human milk,DHM)或早产儿配方奶(preterm formula,PF)补充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91例出生体重<1 500 g的VLBWI或ELBWI,根据MOM不足时早产儿补充喂养方式,分为DHM组(51例)和PF组(40例),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 2检验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结局。 结果:DHM组与PF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出生方式、母亲分娩年龄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HM组生后第14天喂养量显著大于PF组[(108.2±53.1)与(81.0±47.8)ml/(kg·d), t=0.78, P=0.020],但喂养量达120和150 ml/(kg·d)时间显著短于PF组[分别为(17.5±10.2)与(30.0±12.0)d和(22.1±13.3)与(32.3±11.9)d, t值分别为4.38和0.02, P值均<0.05]。与PF组相较,DHM组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比例较低[58.8%(30/51)与 100%(40/40), χ 2=21.88],PICC时间短[10.0(0.0~19.0)与29.0(17.0~40.5)d, Z=5.56; P值均<0.05]。DHM组输红细胞次数[0.0(0.0~2.0)与 2.0(1.0~3.0)次, Z=4.44, P<0.001]、晚发败血症发生率[23.5%(12/51)与 50.0%(20/40), χ 2=6.39 ,P=0.011]均低于PF组。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MOM不足时应用标准强化DHM进行补充喂养VLBWI或ELBWI可以更快实现全胃肠道内营养,降低PICC使用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减少红细胞输注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为维持其泌乳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新生儿服务指南网(Newborn Services Clinical Guidelines),母乳喂养医学会官网(ABM),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NICE),OVID循证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GC),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关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证据总结相关文献,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包括泌乳支持、泌乳启动、泌乳监测及催奶剂的应用等9个方面共44条证据。结论:VLBWI母亲泌乳维持相关证据较充分,可为医护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娩方式与产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相关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分娩方式与产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分娩方式与产后住院期间/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根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文献质量评价工具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 4.1.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采用Egger检验和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34篇文献,包括22项横断面研究和12项队列研究,共597 203例产妇。22项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均为B级,11项队列研究质量评价≥7分,纳入文献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可能性比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低( OR=0.33,95% CI:0.22~0.50, P<0.001);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可能性也低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OR=0.61,95% CI:0.47~0.79, P<0.001)。 结论:剖宫产是产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OL Ⅱ)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se、Cochrane Library、维普、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DOL 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并进行系统评价;符合量性分析的资料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项研究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我国产妇的DOL Ⅱ发生率为24%[95%置信区间为(18%~31%)]。主要影响因素中,产妇因素包括年龄、产次、分娩方式、身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妊娠期应激生活事件暴露、焦虑、抑郁、产后疲乏、妊娠合并症、麻醉方式、药物使用等,婴儿因素包括早产、出生体重、吸吮姿势、吸吮次数等,社会因素包括开奶时间、妊娠期母乳喂养教育等。结论:我国产妇DOL Ⅱ发生率较高,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大部分因素的作用存有不同评价,与DOL Ⅱ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与产后母乳喂养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RT)对产后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自然受孕产妇相比,ART受孕产妇产后1周纯母乳喂养率( RR=0.84,95% CI:0.73~0.97)、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RR=0.77,95% CI:0.61~0.98)、产后母乳喂养时长>6个月的发生率( RR=0.71,95% CI:0.53~0.96)均有所降低,产后12个月人工喂养率( RR=1.09,95% CI:1.02~1.17)增加,但在产后8个月人工喂养率、产后母乳喂养时长>12个月的发生率、母乳喂养困难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RT治疗降低了产妇产后1周、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后母乳喂养时长>6个月的发生率,增加了产后12个月人工喂养率,但对母乳喂养困难发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病房母乳库闭环管理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国内多家医院实现了母乳库的信息化管理,但母乳喂养的系统化管理工作是新生儿病房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依托信息技术,将临床决策支持的精准计算、记录、提醒与警告等功能植入到母乳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条码化的全流程母乳闭环管理监控与记录,规范了母乳喂养与执行流程,实现母乳喂养的过程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为母乳喂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乳糜腹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分析2011—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例早产儿乳糜腹患儿资料。5例平均胎龄为29 +1周,出生体重(1 122±323)g,其中男婴3例、女婴2例。产前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腹腔积液,患儿在开始肠内营养后4~10 d出现腹胀、腹腔积液,行腹腔积液常规及乳糜试验诊断为乳糜性腹水。禁食1~3周,采用高蛋白(4 g·kg -1·d -1)、低脂肪(2.0~2.5 g·kg -1·d -1)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再次开奶4例以含50%中链脂肪酸的配方奶喂养、1例以母乳开奶,中链脂肪酸配方奶持续时间1~3个月。随诊3~5年,无乳糜腹复发。检索到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文献报道的7例早产儿乳糜腹病例资料,其中6例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腹腔积液,发现时胎龄21~23周;3例进行核素淋巴显像检查,2例发现腹腔淋巴瘘或淋巴管扩张;5例需禁食同时持续静脉输注奥曲肽治疗;3例保守治疗无效者行腹腔镜/开腹手术治疗后好转。7例保守治疗阶段4例合并败血症,需要静脉抗生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