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招飞体检中449例眼底三面镜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招飞体检中疑似眼底病变学生的眼底三面镜检查结果,探讨眼底三面镜检查在民航招飞体检中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参加民航招飞体检的1 808名学生中直接检眼镜检出疑似眼底病变的学生眼底三面镜检查数据,统计描述各类眼底病变的频数与占比,将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与三面镜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Kappa值。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三面镜检出各类眼底病变的眼别、屈光度及病变部位(按象限划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按同心圆划分为后极部、赤道部、周边部)的分布特征。 结果:直接检眼镜检出疑似眼底病变的学生共449名(898眼),其中三面镜检查检出有任何一种眼底病变的学生434名,确诊率96.66%(434/449);疑似眼底疾病检出率24.83%(449/1 808),眼底疾病检出率24.00%(434/1 808)。449名学生898只眼中,霜样变性(233眼,占比25.95%)、囊样变性(170眼,占比18.93%)、铺路石样变性(234眼,占比26.06%)较为常见;有70只眼(7.80%)检出视网膜裂孔,13只眼(1.45%)检出视网膜脱离。直接检眼镜与三面镜检查在先天性色素上皮多灶性肥大(熊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的检出结果上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64、0.349、0.535),且直接检眼镜容易漏诊。眼底病变在右眼的检出比例高于左眼,均是颞上部高发,其次是颞下部,多数眼底病变好发于周边部。结论:三面镜检查可弥补民航招飞直接检眼镜筛查眼底病变中的不足,能检出较为严重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等,值得广泛推广并纳入航空体检医师眼科体检操作规范。建议先用直接检眼镜初检,结合眼底病变的分布特征和好发部位进行判断,若不能对眼底病变性质和定位进行准确判断,必须行眼底三面镜检查进行确诊、分类和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裸眼远视力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稳定性,探讨民航招收角膜屈光术后飞行学员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10日参加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合格且曾行角膜屈光术的学生病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随访3年(每年1次),测量UCVA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使用Landolt缺口环形视力表测量UCVA。按照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时间、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和术后残余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随访与招飞时UCVA的变化。结果:角膜屈光术后且招飞合格的飞行学员125例(240只眼),第3年随访时,21只眼(8.75%,16例)UCVA<0.9,其中3只眼(1.25%)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5 D;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术后观察时间<3年组、术前屈光等效球镜-3.0~≤-4.5 D组、剩余角膜厚度460~≤490 μm组第3年随访时的UCVA与招飞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0、2.82、2.28、3.35, P=0.004、0.005、0.023、0.001)。 结论: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有条件地招收角膜屈光术后的飞行学员,其UCVA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飞八例分析及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8例中国民航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诊治、特许鉴定和随访情况,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7例动脉瘤患者脑核磁筛查偶然检出8个未破裂动脉瘤,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1个破裂动脉瘤。7例动脉瘤未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1年以上特许鉴定合格,不得履行机长职责和限制飞行小时数(双限制),复飞1年后逐步取消限制,随访4~7年。1例动脉瘤破裂者术后地面观察满2年特许鉴定合格,双限制,复飞1年后因记忆力下降放弃体检鉴定,失访。结论:飞行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航空医学鉴定,应充分考虑其主诉、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脑电图、认知和飞行能力,结合其复飞意愿进行个体化评估,复飞后应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航空医学鉴定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员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s,CPAF)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航空医学鉴定,旨在提高其诊断及鉴定水平,保障民航飞行安全。方法:回顾2例民航飞行员CPAF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诊断及其航空医学鉴定。结果:2例飞行员均因参加年度体检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可疑阳性,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确诊CPAF,但均不需干预治疗。最终经特许飞行医学鉴定,飞行合格。结论:CPAF是航空医学领域中一种极少见疾病,目前主要依靠CAG确诊。如飞行员心肺功能良好,无需干预治疗的,可经特许医学鉴定为合格,并定期复检、追踪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乘务员中耳胆脂瘤乳突改良根治术后放飞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女性空中乘务员于2021年4月出现左耳痛伴听力下降,2021年5月就诊于湖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耳内镜和中耳乳突高分辨率CT检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左侧)。给予“显微镜下乳突改良根治术+听骨链重建术+听骨切除术+上鼓室鼓窦切开术+Ⅱ型鼓室成形术+咽鼓管扩张术”治疗。术后随访5个月,获得干耳,咽鼓管功能改善,听力提升,无复发征象。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合格。建议在空勤人员体检时,体检医师应观察其鼓膜形态,对既往有航空性中耳炎病史或近期有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应高度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空中乘务员体表心电图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民航空中乘务员2021年常规年度体检时体表心电图检出PR间期为0.46 s,较前明显延长,高度怀疑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进一步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更多存在房室结快、慢径路的证据,最后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由此可见,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本例无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证据,但慢径路文氏阻滞形成的长RR间期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危害飞行安全。因此,对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基础的飞行人员,在空勤人员健康管理及航空医学鉴定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典好书推荐: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基础》(第1—5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985年,美国Roy L.DeHart医学博士主编的《航空航天医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Aerospace Medicine)第1版在美国出版 [ 1] 。同年12月在北京,主要来自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和原空军总医院的20位老中青航空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者,开始了对该书的集体研读,本文的通信作者也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读后心得:该书全面反映了美国航空航天医学将近10年的新进展,内容丰富,几乎涉及该学科的所有方面,包括高空生理学、生物动力学、人机工程、航空救生、陆海空三军航空医学、民航医学、临床航空医学、航天医学等。各章均由专家撰写,附有大量精选插图和注录规范的参考文献。这些早期的读者认为,该书对中国的航空医学工作者和航空航天工程人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之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为该书阐述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的实践方法在中国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飞行员压腹增强CT诊断肾小结石的准确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压腹增强CT诊断飞行员肾脏微小结石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可疑肾结石民航飞行员的平扫及压腹增强CT,记录可疑结石大小、位置、与肾盂肾盏内对比剂的关系;在超声引导下行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检查及取石,记录结石、肾盏憩室内结石及钙化情况。结果:162例飞行员中压腹增强CT共检出拟诊肾结石297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61枚;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明确肾结石245枚、憩室内结石4枚、肾乳头钙化101枚。以输尿管电子纤维软镜结果为金标准,压腹增强CT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2%、95.40%、48.51%、82.72%和80.33%。结论:压腹增强CT基本能够明确区分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这种无创的肾结石诊断方法可用于飞行员体检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招飞体检211例鼻窦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民航招飞体检鼻窦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检查结果,为民航招飞和航空医学鉴定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参加华东地区民航招飞耳鼻喉科体检,在民航上海医院行鼻窦HRCT检查的211例招飞学生的医学影像学资料。根据体检不合格原因分组,并比较招飞体检标准修改前后及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慢性鼻窦炎学生体检不合格情况。结果:211例招飞学生中合格112例(53.08%)。不合格学生所患疾病排第1位的是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构成比为37.37%。执行新招飞标准后鼻窦HRCT检查的不合格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0, P<0.001)。37例既往有慢性鼻-鼻窦炎史的招飞学生中,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不合格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中/下鼻甲肿大组、单纯鼻道积涕组和鼻甲水肿+鼻道积涕组不合格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8, P=0.004)。鼻中隔高位偏曲组不合格人数多于鼻中隔低位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值=0.08, P=0.040)。 结论:鼻窦HRCT检查仍是民航招飞耳鼻喉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招飞体检中应正确掌握检查适应证以期提高招飞体检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 activator,rt PA)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溶栓后14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组,3~5分或死亡定义为转归不良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归不良组患者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占比、心房颤动史占比、脑室旁高信号(3分)占比、溶栓后出血转化占比、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占比、双循环梗死占比、皮层区新发梗死占比、内囊区新发梗死占比、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比、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占比均高于转归良好组[68.00(59.00,80.00)岁比64.00(54.50,72.00)岁,9(6,13)分比5(3,7)分,6.85(5.25,9.20)mmol/L比5.64(4.90,6.75)mmol/L,6.40(5.70,7.75)%比6.00(5.60,6.80)%,31.3%(31/99)比17.7%(30/169),28.3%(28/99)比9.5%(16/169),26.3%(26/99)比13.0%(22/169),19.2%(19/99)比5.9%(10/169),53.5%(53/99)比21.9%(37/169),10.1%(10/99)比2.4%(4/169),44.4%(44/99)比22.5%(38/169),41.4%(41/99)比27.8%(47/169),33.3%(33/99)%比17.8%(30/169),25.3%(25/99)比6.5%(11/169)],而转归不良组患者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占比、TOAST分型中其他占比、血小板计数均低于转归良好组[29.3%(29/99)比53.8%(91/169),12.1%(12/99)比21.8%(37/169),199(163,240)×10 9/L比221(179,259)×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 U=2.80、 U=7.94、 U=3.24、 U=2.29、χ 2=6.53、χ 2=16.11、χ 2=7.45、χ 2=11.40、χ 2=28.02、χ 2=7.54、χ 2=14.18、χ 2=5.24、χ 2=34.44、 U=2.16; P值分别为0.005、<0.001、0.001、0.022、0.011、<0.001、0.006、0.001、<0.001、0.006、<0.001、0.002、<0.001、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 OR=1.212,95% CI:1.123~1.309, P<0.001)、END( OR=3.397,95% CI:1.763-6.546, P<0.00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发生独立相关。 结论:END、高基线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