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和尿液多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人体血液和尿液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方法 采用1%硝酸+0.1%Triton X-100+2%异丙醇将血液或尿液样品直接稀释后进样,采用内插入模式校正干扰,用氦气碰撞模式分析样品中19种金属元素.结果 各元素在1~200 μg/L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1.699 μg/L,定量下限为0.01~5.66 μg/L;血液、尿液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2%~115.6%和81.8%~105.6%,RSD<6.3%.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适用于血液和尿液中19种元素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冷冻消融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1例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3.1(57.3~85.0)岁,初诊Gleason评分6分5例,7分8例,≥8分8例。初诊临床分期:cT 2期13例;cT 3期8例。放疗前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5.3(6.4~78.5) ng/ml,放疗后PSA最低值为1.8ng/ml;中位随访8(3~12)个月后均因PSA持续升高就诊。盆腔MRI及PSMA SPECT检查提示前列腺癌原发灶复发。21例均行挽救性内分泌治疗,冷冻消融术前PSA 4.1(1.8~14.4)ng/ml。术前检查综合评估,患者仅原发灶复发,未见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采用氩气-氦气低温手术治疗系统,针对复发病灶留置1~3根冷冻针,采用两个冷热循环进行冷冻消融。术后继续应用内分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以及PSA进展、原发灶复发或转移等预后指标。 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评估前列腺体积中位值为42.0(23.0~85.0)ml。21例中术后2例出现尿潴留,1例尿路感染,2例排尿后出现组织脱落。11例术后2~3个月PSA快速下降,下降至中位最低值0.400(0.003~2.800)ng/ml。冷冻消融术后中位随访18(6~51)个月,1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列腺局部仍有弥散受限或PSMA摄取增高;4例出现PSA进展,PSA进展时间中位值13(4~36)个月;16例疾病控制良好。无复发转移病例。PSA进展患者较疾病控制良好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更大[69.2(59.2~85.0)ml与38.7(23.0~48.7)ml, P<0.001],冷冻消融术前PSA更高[9.8(6.4~14.4)ng/ml与2.0(1.8~13.8) ng/ml, P=0.021]。 结论:前列腺冷冻消融可延缓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肿瘤复发后的进展,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高,可作为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的一种局部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设定下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以及胶原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为NTAPP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NTAPP发生装置的氦气气体流量分别设定为3、4、5 L/min,放电输入功率分别设定为8、9、10、11 W,分别处理12组人牙本质试件(西安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提供,每组样本量为6),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测量NTAPP射流处理60 s内试件表面温度,绘制温度曲线。测量上述气体流量、输入功率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后牙本质和未经NTAPP处理的牙本质(阴性对照组)接触角(每组样本量均为6)。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观察氦气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分别为8、9、10、11 W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的各NTAPP组及阴性对照组(未行NTAPP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牙本质试件胶原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牙本质表面温度及润湿性均有显著影响( P<0.0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表面温度呈上升趋势;输入功率越大,牙本质表面温度越高;气体流量越大,升温越迅速。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1 W处理60 s时,牙本质试件表面温度最高,为(35.10±0.24)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NTAPP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 P<0.05);随着气体流量及输入功率增加,接触角呈减小趋势,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0 W处理20 s后牙本质表面接触角最低,为13.19°±2.01°。FE-SEM显示,随着输入功率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胶原纤维出现断裂、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结论:NTAPP处理可显著改变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及微观形貌,效果与设备的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氦氧机械通气对肺炎患者病变肺段炎症反应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氦氧机械通气对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停机困难患者的病变肺段炎症反应及膈肌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因肺炎所致ARDS需气管插管的停机困难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氮氧通气组和氦氧通气组,每组20例。氮氧通气组给予60%氮气、40%氧气通气治疗,氦氧通气组给予60%氦气、40%氧气通气治疗。收集各组患者通气治疗0、1、2、3 h肺机械通气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潮气量(V T)、每分钟通气量(MV)〕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同时,在通气治疗前及治疗3 h后,检测患者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PCT)、体温、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以及心脏和肺部基础疾病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V T和SpO 2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氦氧通气组通气1 h气道压即较通气前明显下降〔Ppeak(cmH 2O,1 cmH 2O≈0.098 kPa):22.80±4.47比28.00±5.07,Pplat(cmH 2O):19.15±3.90比23.20±3.81,均 P<0.05〕,而氮氧通气组通气1 h气道压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peak(cmH 2O):22.35±2.13比19.75±1.94,Pplat(cmH 2O):18.50±1.70比16.50±1.88,均 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氮氧通气组〔CRP(mg/L):10.15(6.39,15.84)比16.10(11.63,18.66),IL-6(μg/L):1.15(0.78,1.86)比2.67(1.67,4.85),均 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均较通气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氮氧通气组〔膈肌运动幅度(cm):1.93(1.69,2.20)比1.34(1.22,1.83),膈肌厚度变化率:(48.22±8.61)%比(33.29±11.04)%,均 P<0.05〕。 结论:氦氧机械通气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压,减轻病变肺段炎症反应,改善呼吸肌功能,有望成为重症肺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一体化进样系统的人体尿液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检测方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建立人体尿液中18种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取400μl尿液,加入2%硝酸的100μg/LAu稀释液4 ml,使用一体化进样系统(ISIS),样品在八级杆氦气碰撞反应池,通过动能歧视消除干扰,采用ICP-MS法达到快速检测尿液中18种元素的能力.结果 尿液中18种元素的线性范围为0.1~1 000.0μg/L,所得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96 μg/L,定量下限为0.01~3.22μg/L,回收率范围为82.1%~110.4%,精密度范围为0.7%~30.5%.此外,检测效能由每小时25个样本提高到每小时52个样本.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进样速度快,灵敏度、准确度、重复性满足尿液元素检测的需求,尤其适用于筛查、队列研究等大批量尿液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十大晋药"中5种有害元素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测定"十大晋药"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 种有害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射频功率为 1 200 W,采用碰撞模式,碰撞气为氦气,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 0.70 L/min,等离子体气体流速为9.00 L/min,泵速为0.3r/s.结果 Pb质量浓度在0~50 ng/mL,As质量浓度在0~50 ng/mL,Cd质量浓度在0~10 ng/mL,Hg质量浓度在 0~5 ng/mL,Cu质量浓度在 0~200 ng/mL范围内与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检测限分别为 0.20,0.20,0.02,0.01,0.50 ng/mL,定量限分别为 0.70,0.70,0.06,0.03,1.70 ng/mL;回收率分别为 94.94%,81.30%,88.30%,85.00%,93.81%,RSD分别为 2.01%,1.63%,1.32%,1.83%,1.12%(n=6);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为 0.92%~2.31%(n=6);精密度试验结果的RSD为 0.81%~3.81%(n=6).Pb,As,Cd,Hg,Cu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靶标危害指数(THQ)均小于 1.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可为"十大晋药"中有害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HS-GC-Orbitrap联用定性与定量测定活血止痛膏挥发性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活血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HS-GC-Orbitrap)技术进行分析.样品除去背膜,以乙腈为溶剂,顶空进样;以高纯氦气为载气,TG-5SILMS色谱柱,程序升温,恒压模式,电子轰击源(EI源),全扫描监测模式测定.结果 可定性活血止痛膏中 5 味药的 12 个主要成分,同时定量测定樟脑、异龙脑、龙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和丁香酚等 6 个成分.结论 研究建立的方法提升了活血止痛膏质量控制水平,操作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活血消痛酊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鉴定活血消痛酊中挥发性成分及测定其中 5 种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EG20M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 23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 1.0 mL/min,分流比为 5∶1(V/V),进样量为 1 μL;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成分鉴定)或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含量测定),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500.结果 共鉴定出 37 种挥发性成分.3-蒈烯、桉油精、β-石竹烯、丁香酚、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200 2~40.04 μg/mL、0.202 6~40.52 μg/mL、0.299 2~59.84 μg/mL、0.601 0~120.20 μg/mL、0.302 2~60.44 μg/mL范围内与待测成分离子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n=7);检测限分别为 3.11,2.94,3.29,7.58,4.35 ng/mL,定量限分别为 10.31,9.75,10.90,25.03,14.49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5%(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3.01%,91.90%,94.69%,93.42%,92.70%,RSD分别为 4.98%,5.53%,5.04%,4.29%,4.83%(n=9).20 批样品中,上述 5 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2.07,3.26,8.80,3.59 μg/mL.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活血消痛酊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飞利浦Ingenia 3.0T磁共振氦气压缩机工作原理与故障维修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介绍了飞利浦Ingenia 3.0T磁共振F-50型氦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 F-50型氦气压缩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了日常维护对磁共振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为设备管理人员维修类似氦气压缩机故障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肿瘤冷冻消融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该技术借助冷媒(例如氮气和氦气)进行反复冻融循环,通过冰晶损伤、微循环损伤、细胞凋亡和免疫效应等机理,对肿瘤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以其侵入性小、靶向性高、能实现术中可视化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冷冻消融技术还面临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冷冻边界难以控制等诸多难题.综述冷冻消融的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应用现状、主要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讨论如何通过优化冻融方案、联合免疫疗法等来改善冷冻消融并发症,并对实现大尺寸肿瘤的完全消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