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评价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无刺玫一号、丰果玫三号、丰果玫六号)的果实质量.方法:对无刺玫一号、丰果玫三号、丰果玫六号进行植物形态特征及果实性状描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糖、水溶性多糖、总酚、总黄酮、总三萜、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芦丁、槲皮素、白桦脂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采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质量.结果:玫瑰三个果用新品种在植物形态以及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上均有差异;无刺玫一号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白桦脂酸含量最高,分别为 19.39、0.85 mg/g;水溶性糖、总黄酮、总酚酸、芦丁在丰果玫三号果实中含量最高,分别为 24.84、44.36、6.81、0.46 mg/g;总三萜、熊果酸、齐墩果酸、槲皮素在丰果玫六号中含量最高,分别为 33.47、2.64、0.48、0.02 mg/g.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贴近度排名为丰果玫三号、无刺玫一号、丰果玫六号、传统花用玫瑰、紫枝花用玫瑰.结论:通过观察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植物形态、果实性状,可以区分三个新品种;三个玫瑰果用新品种果实有效成分含量排名比花用种质果实有效成分含量排名靠前.综合分析,丰果玫三号、无刺玫一号、丰果玫六号均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紫苏叶抗急性肝损伤活性组分筛选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筛选紫苏叶发挥保肝活性的关键组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 8 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PBS,给药组分别灌胃 30 mg/kg奥贝胆酸阳性药和120 mg/kg紫苏叶水煎液、醇沉上清液、醇沉固体、总黄酮以及多糖,每天1 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2h,各组小鼠(除正常组外)腹腔注射0.5%CCl4 花生油(10 mL/kg)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RT-qPCR法检测肝组织NLRP3、半胱肽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紫苏叶固体组和总黄酮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均降低(P<0.05,P<0.01),肝组织SOD活性和TGF-β1 水平升高(P<0.05,P<0.01),MDA、TNF-α、IL-6、IL-1β水平和NLRP3、caspase-1、IL-1β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水溶性总黄酮是紫苏叶发挥保肝作用的关键活性组分,抑制 NLRP3/caspase-1 炎性小体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 CCl4 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干燥过程中栝楼果皮质量动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干燥过程中栝楼果皮外观特征与内在多元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瓜蒌皮药材的最佳采收加工方法.方法 观察栝楼果皮采后干燥处理期间外观特征包括表面颜色、长度、直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腺嘌呤、鸟苷、瓜氨酸、总黄酮、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探索采后干燥过程栝楼果皮的质量、产量变化规律.结果 采后干燥期间栝楼果皮外观特征及内在多元药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综合评价显示,果皮颜色基本全黄仅维管束凸起为绿色时水溶性浸出物、瓜氨酸总量最高,果皮颜色全黄时多糖、总黄酮、腺嘌呤、鸟嘌呤核苷总量最高.结论 综合分析建议栝楼果皮采收加工方法:采收后果皮颜色转黄时即祛除种子和瓤进行干燥处理;可以保证提高中药材瓜蒌皮质量及产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对H2O2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溶性总黄酮(WSTF)对氧化应激损伤LO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给药范围,建立过氧化氢(H2 O2)致LO2细胞损伤模型,用含不同浓度WSTF的培养液与急性损伤肝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价WSTF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分析WSTF抑制H2 O2诱导LO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0.3 mmol·L-1 H2 O2处理LO2细胞4 h构建H2 O2损伤LO2细胞模型,确定0.0312~0.125 mg·ml-1 WSTF为保护LO2细胞损伤的给药浓度范围.WSTF可抑制H2 O2对肝细胞的损伤,并明显降低H2 O2致急性损伤肝细胞的ALT、AST释放量和MDA水平,逆转H2 O2诱导LO2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细胞内ROS升高.结论:WSTF体外给药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锦鹤养心方总黄酮纯化工艺优选及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锦鹤养心方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显色法检测总黄酮的含量,通过静态吸附/解吸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量、上样流速、洗脱流速等对总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锦鹤养心方总黄酮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锦鹤养心方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5 g·mL-1,上样流速为2 BV·h-1,上样量为2 BV,吸附4h,加水1.5 BV洗脱水溶性杂质,加5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h-1,在此条件下,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由25.01%提高到85.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锦鹤养心方总黄酮能明显增加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结论:AB-8型大孔树脂对锦鹤养心方总黄酮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且锦鹤养心方总黄酮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苦参总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吸收光谱(UV)等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是二氯甲烷︰甲醇(1:1)为反应溶剂,反应物浓度为2 g·L-1,药物与磷脂投料质量比为1:1.5,在40℃下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5.57%.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水溶性得到提高;苦参总黄酮与磷脂形成了一种新的物相,但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结论 所建立的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溶性灵芝粉的制备及其免疫调节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自制的水溶性灵芝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免疫调节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椴木赤灵芝为原料,经过热水浸提、高速离心分离、旋转蒸发浓缩和冷冻干燥等工序制备水溶性灵芝粉;采用国标方法测定该灵芝粉的粗多糖、还原糖、总黄酮、灵芝三萜等营养成分;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的方法评价该灵芝粉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水溶性灵芝粉的粗多糖、灵芝三萜、总黄酮、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6、24.8、17.7、9.2、2.4 g/100 g;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均显著提高小鼠的吞噬能力、NK细胞的杀伤活性、脾淋巴细胞转化、血清溶血素含量、小鼠足跖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灵芝粉粗多糖和灵芝三萜质量分数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个主要黄芪产地黄芪质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4个主产地黄芪浸出物、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皂苷及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异,为种植、资源开发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的含量;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山西黄芪的冷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18.52%、21.13%、24.46%和19.33%;冷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8.11%、9.83%、11.44%和10.26%;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356%、0.574%、0.693%和0.49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40%、0.111%、0.135%、0.021%;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0.171%、0.283%、0.342%、0.240%;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0.042%、0.068%、0.079%、0.058%.结论:不同产地黄芪浸出物、总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皂苷、黄芪甲苷含量不同,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内蒙古>甘肃>山西>黑龙江;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总黄酮含量内蒙古>甘肃>山西>黑龙江;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总皂苷的含量内蒙古>甘肃>山西>黑龙江;黄芪甲苷含量内蒙古>甘肃>山西>黑龙江.4个产地黄芪质量有较大差异,应建立多成分的评价指标,更科学地评价黄芪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并确定其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剩余水溶性成分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进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最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确定其活性成分.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0.13 mg·mL-1,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分别为0.044、0.158 mg·mL-1);DPPH自由基清除与黄酮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强于其他萃取部位,其IC50为6.89 mg· mL-;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6.11%,为该部位的主要成分,经标品比对较好的3个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结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