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目的 开展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提升的最佳证据并制定审查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4名护士、19名医生,63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开展现状审查,采用"i-PARIHS框架下的证据应用障碍识别评估清单"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定13个审查指标,其中3条审查指标依从性超过90%,2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8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低于90%.障碍因素分析发现,变革层面存在证据转化不足、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无开展同伴支持教育组织政策及闭环沟通不畅等问题;变革接受者层面,护士、癫痫患儿及家属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压力引发了医疗人员的心理抵触,患儿及家属存在对癫痫疾病的羞耻感;组织环境层面,首次在科室开展循证实践,团队缺乏相关经验.结论 癫痫患儿服药依从性的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当融合临床专业的判断力与基线审查结果,深入探究障碍因素,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小时前
-
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核心能力特征要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Expert Patient,EP)核心能力特征要素,为培养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于 2023 年 4-7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深圳市 3 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内科工作的 20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教育指导能力、紧急情况处理及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获取及文字编辑能力、个人品质 7个主题.结论 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需具备多方面的核心能力,可通过加强对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腹膜透析专家型患者角色发展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严正声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以核实文章发表信息、期刊邮寄等为由,要求论文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为避免广大作者、读者受骗,维护本刊合法权益,现严正声明:1.《医学影像学杂志》稿件编修和发表过程中,责任编辑会通过邮件或办公电话与作者联系、交流、沟通,没有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提供任何其他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BAR模式的床旁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情景(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简称为SBAR模式的床旁交接班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4-11月我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398例患者及本科室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2023年4-7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交接班模式;2023年8-11月收治的20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除护理工作质量中基础护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中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外,观察组护士护理工作质量(专科护理、病情观察、预判性护理及健康指导)、交接班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床旁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宣教掌握情况,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患者及其照护者需求访谈、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2023年5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基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居家照护,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共干预8周.采用中文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症状负担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的照护满意度.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包括患者端与医护端,其中患者端包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知识科普库、用药助手、智能报告与监测、智能答疑、智能随访、智能表单8个模块;医护端包含工作台、个案管理、随访管理、预警提醒、科普推送、统计分析、用户管理7个模块.共67例患者完成干预,其中试验组3 3例、对照组3 4例.应用效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负担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59.00±6.66)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结论 使用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可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京津冀地区精神科专科医院暴力攻击及风险评估现状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现状,分析暴力攻击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攻击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攻击,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 χ2值为32.149, 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 χ2值为11.588, P<0.05)和是否轮班( χ2值为21.017, 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攻击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攻击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攻击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攻击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元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的关系以及不同二元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亲密关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3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亲密关系满意度问卷、二元应对量表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亲密关系、积极二元应对及消极二元应对得分分别为(19.33 ± 7.46)、(32.75 ± 6.79)、(86.25 ± 13.22)、(16.46 ± 4.08)分;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积极二元应对呈负相关( r=-0.195、-0.204,均 P<0.01),与消极二元应对呈正相关( r=0.229, P<0.01);积极二元应对和消极二元应对在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中起着平行的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量分别为35.87%及53.26%。 结论:心理困扰完全通过积极二元应对和消极二元应对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亲密关系,医护工作者可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并鼓励夫妻间加强沟通,以增强夫妻亲密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沟通技巧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析沟通技巧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研究设计,根据采血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采血工作,观察组患儿在其基础上进行沟通技巧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采血情况,包括采血所花费的时间,采血后止血压迫的时间,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沟通技巧、服务态度、技术专业性)的评估。对两组患儿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疼痛情况评分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观察组采血所用时间以及采血后止血压迫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t=8.96,7.12, P=0.035、0.038),观察组患儿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 2=5.31, P=0.034)。观察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以及技术专业性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5.84、6.77、5.42, P=0.031、0.041、0.027);观察组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t=7.96、5.12, P=0.025、0.023),观察组患儿在进行静脉采血后不哭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 2=6.31, P=0.024)。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静脉采血时及时对患儿进行沟通技巧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采血时间以及采血后止血压迫时间,有效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管理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者(受调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镇痛药管理、围手术期镇痛医疗行为和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4个维度共55个问题(4个维度分别为8、10、22和15个问题)。通过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以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自愿参与调研,以无记名形式直接提交问卷。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31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204份,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4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3家(95.6%),二级医院2家(4.4%)。204位受调者中外科医师46人(22.5%),麻醉医师80人(39.2%),临床药师32人(15.7%),外科护士46人(22.5%)。受调者所在的45家医院中,35家(77.8%)建立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定期沟通机制,22家(48.9%)有临床药师辅助临床科室医师的工作。204位受调者中每年接受1~2次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6.5%(156人)。60.3%的受调者(123/204)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过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药物选择[74.0%(91/123)]、用法用量[69.1%(85/123)]和药物相互作用[46.3%(57/123)]。37.3%的受调者(76/204)发现过镇痛泵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用法用量[69.7%(53/76)]、药物选择[67.1%(51/76)]和禁忌证[36.8%(28/76)]。受调者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成绩≥120分(满分为150分)者仅占13.7%(28/204),53.9%(110/204)的受调者成绩<90分[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外科护士中<90分者占比分别为50.0%(23/46)、43.8%(35/80)、46.9%(15/32)和80.4%(37/46)];15个问题中仅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50%。结论:接受调查的医院多数已建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相关机制,但仍存在围手术期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约半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和大多数外科护士对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GLTC医患沟通方案干预住院患者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医学人文的示善-倾听-交流-合作(GLTC)医患沟通模式制定住院患者沟通方案,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医疗质量,有效增强医生沟通与临床工作能力。方法:自行制定《住院患者GLTC医患沟通方案》与《住院患者医患沟通满意度调查表》。于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应用沟通方案对来自江苏省5家三级公立医院的5名不同科室医生进行培训。通过问卷对医生及其负责患者进行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50份,比较培训前后医患沟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方案应用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总体高于方案应用前( P<0.05),医疗费用与病情讲解沟通相关项目患者满意度较低;方案应用后,医患双方对医患沟通满意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肿瘤内科医生对方案应用性评价高于其他科室( P<0.05)。 结论:应用GLTC医患沟通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建议将该沟通方案融入住院患者医疗过程中,并根据患者差异制定个体化的实施方案。要加强医疗费用方面的沟通和医学知识讲解,多种措施并举调整医生接诊心态,不断改进方案,提高临床应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