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风通圣散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脱发症状、脾胃湿热症状、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脂质代谢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提高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发数、直立再生毛发数,降低皮肤镜下毳毛数、单一毛囊单位数和褐色毛周征数方面,以及在降低脱发、头皮瘙痒、头发油腻、头屑、新发不生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口干口苦、纳呆、便溏、身重乏力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善(P>0.05).结论 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油松与辽东栎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菌根多样性和形态可塑性决定了寄主植物适应生境变化的能力.为了解针阔叶树种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山西太岳山油松和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油松与辽东栎3∶1混交、1∶1混交、1∶3混交)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林型中油松和辽东栎外生菌根均以无外延菌丝或极少外延菌丝的密接型为主;油松在混交林中根部密接型和中程型外生菌根的根尖数量分别比纯林显著升高3%~10%和10%~16%,辽东栎在混交林中根部密接型外生菌根养分获取类型的根尖数量比纯林显著升高5%~10%;油松和辽东栎在混交林中外生菌根Simpson形态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纯林.冗余分析表明,油松中土壤氮磷比对其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最大(解释率为7.5%),其次为土壤含水率(5.2%),而土壤碳含量对辽东栎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最大(3.5%).油松和辽东栎在混交时均可以通过外生菌根的形态变异以适应对土壤养分的竞争和共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苦丁冬青苷D抑制肝细胞脂质沉积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苦丁冬青苷D(kudinoside D,KD-D)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ML-12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PA组、PA+KD-D 20 μmol·L-1 组、PA+KD-D 40 μmol·L-1 组和 PA+KD-D 80 μmol·L-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各组细胞加入PA(0.4 mmol·L-1)孵育 24 h,KD-D 在 PA 加入前 1 h 给予.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肝细胞脂质沉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族;MitoSOX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结果 不同浓度KD-D明显改善PA诱导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与Control组比较,PA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加;与PA组比较,KD-D不同浓度干预的细胞内红色脂滴减少.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提示,KD-D减少P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改善超微结构.此外,KD-D明显降低PA诱导的细胞活性氧水平(P<0.01),降低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含量(P<0.01).结论 KD-D可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清代古籍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方法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V6.16版)收录的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统计频次前30味中药的归经、性味和功效,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关于乳中结核的清代古籍10本,记载的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有外敷、艾灸、热疗、针刺4种.其中外用方共13首,中药53味,总频次为104次,频次≥3次者共10味,前三位分别是铅丹、麝香、麻油;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为主;归经多为脾、肝、心,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社团分析显示外用药物治法分为4类,分别是清热燥湿泻火、活血通络化痰、消肿敛疮生肌、行气活血散结;关联分析显示外用药方核心处方为琥珀膏;外用药中麻油和动物药2种特殊类型的药材出现频率较高.结论 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有4种不同治疗方法,外用药物以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活血清散为主,并常用芳香类溶剂和血肉有情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 R=0.46, 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 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 +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海省部分医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青海省部分医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危险因素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式,从青海省3家医院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8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饮食和休闲活动)。在脑卒中发作后14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27分的患者纳入认知障碍组(569例),其余患者纳入认知正常组(28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因素与结局事件的关系,依据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验证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本研究中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病率为66.60%。单因素分析显示:①人口学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海拔高度、社会支持、与配偶同住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偏瘫、高血压史、甘油三酯、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日常活动情况,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闲暇活动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一周饮食情况,两组患者在摄入食盐、坚果、水果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2,95%CI(1.015,1.050), P=0.000]、女性[ OR=1.743,95%CI(1.120,2.711), P=0.014]、出血性脑卒中[ OR=2.420,95%CI(1.335,4.385), P=0.004]、高血压[ OR=1.496,95%CI(1.006,2.226), P=0.047]、高度海拔[ OR=3.003,95%CI(1.379,6.539), P=0.006]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灵敏度为0.698,特异度为0.814。 结论:所纳入的青海省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女性、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高度海拔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教育程度、职业、闲暇活动得分、甘油三酯、食用坚果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构建的危险因素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含鱼油的营养补充剂对成年脓毒症患者的影响: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虽然鱼油是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营养制剂,但其对脓毒症患者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近期,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彭曦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Effects of fish oil-containing nutrition supplementation in adult sep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该团队成员通过回顾分析已发表的临床试验数据,探讨含鱼油的营养补充剂对成年脓毒症患者的有效性。该临床试验数据来自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该研究纳入了25篇针对成年脓毒症患者实施了含鱼油营养补充剂治疗与常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含鱼油营养补充剂的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病死率、缩短了患者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天数。此外,该研究还进行了鱼油补充途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补充鱼油患者的病死率与不补充者无显著差别;与肠内补充鱼油相比,肠外补充鱼油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综上,相较于不补充或肠内补充含鱼油的营养补充剂,含鱼油的肠外营养补充剂可显著降低成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T1DM患者3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眼底照相明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完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完善振动觉、10 g尼龙丝试验、踝反射、温度觉和针刺痛觉评估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判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采用 χ2检验、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血管并发症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年龄(50±11)岁,病程(10±9)年,其中男性162例(51.6%),BMI为(23.1±3.3)kg/m 2,糖化血红蛋白9.4%±2.1%。颈动脉斑块组共171例(54.5%)。与无颈动脉斑块组(143例)相比,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同时腰围、收缩压更高,且甘油三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更高,而eGFR水平更低,并且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比例更高(均 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OR=1.13, P=0.001),吸烟(OR=2.93, P=0.006),eGFR(OR=0.94, P=0.015)和糖尿病神经病变(OR=1.84, P=0.049)。 结论:T1DM患者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合并症风险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不同地域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学参照谱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残粒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甘油三酯(TG)是重要的血脂相关心血管剩余风险之一。然而,在他汀基础上、以TG为降脂靶点、以心血管结局为主要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却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表明,由富含TG脂蛋白(TRL)代谢转变而成的残粒中的胆固醇即残粒胆固醇(RC)是TG相关心血管风险的罪魁祸首。本文针对源于TRL的RC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研读、思考和汇总,以供同行们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