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的腧穴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表格创建袁教授治疗ID针灸病历处方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 围绕其选穴配伍进行综合性分析挖掘相关性,利用 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归纳袁教授针灸治疗I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 55 篇ID的针灸处方,提取出 55 条针灸处方,共涉及 4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 658 次.使用频次前 8 的腧穴/穴组分别是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足三里、四神聪、合谷、阴陵泉、安眠.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经外奇穴以及经验穴组以外,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安眠五穴-百会、安眠五穴-百会-四神聪、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体现了ID的治疗以安眠五穴结合头部选穴为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核心节点的腧穴为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阴陵泉、安眠、足三里、合谷、四神聪.反映了针刺治疗ID的重要穴位配伍规律为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共调.结论:袁教授针刺治疗ID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安眠五穴为核心处方,强调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同调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每日症状指数的动态监测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药物已成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新兴疗法,但如何早期预测疗效仍是一大挑战.目的 探讨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预测远期疗效的潜在因子.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首次诊断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年龄<18 岁、始于住院时连续≥20 次的rTMS治疗且有每日症状指数(DI-5)的评分记录、有rTMS治疗前和第 20 次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的儿童青少年为队列人群,以rTMS治疗最后 1次较基线HAMD评分减少≥50%分为应答组和未应答组,对20 次DI-5评估结果与HAMD评估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较好的相关结果时,考察rTMS+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DI-5评估是否能更早预测应答结果.主要结局指标 DI-5与HAMD评分相关性.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重度单相或双相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 228 例,平均年龄(14.0±3.0)岁,男 111例(48.6%),rTMS治疗前和后DI-5分数与HAMD分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 0.70 和 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TMS治疗 20 次后应答组 101 例,未应答组 127 例,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单亲家庭比例、留守儿童比例、家族精神病史、症状始发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发育障碍、体重、身高、服药时长、心理咨询次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入睡时长、经常做梦比例和饮食习惯-挑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5 和HAMD基线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20 次rTMS治疗后DI-5 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D最后 1 次评分应答组较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 次rTMS治疗时DI-5分数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答组较未应答组DI-5中位数分数减少2 分并以此作为分层依据,DI-5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107 例(46.9%)在第 20 次rTMS治疗时有 98.1%的概率为未应答,DI-5 量表减少分数≥2 分组 64 例(87.4%)在第 20 次TMS治疗时有 89.2%的概率为应答.结论 第 11 次rTMS较治疗前DI-5减分≥2 分可能是预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rTMS+抗抑郁药物疗效的早期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析及治疗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良后果严重,艰难梭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通过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对北京医院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抗生素治疗、长期住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抗菌药物治疗是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危险因素.4个案例属于艰难梭菌轻中度至重度感染,口服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后好转.病例存在用药疗程不足、未及时停用止泻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问题.结论:以往甲硝唑是轻度至中度艰难梭菌的首选药物,现已被万古霉素取代.由于万古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粪便中浓度高,可口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标准疗程应为10~14 d或抗生素治疗结束后1周.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止泻剂及不必要的质子泵抑制剂,尽量使用风险较低的抗生素,减少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LR4与IL-6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清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 4(TLR4)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住院收治 73 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36 例采用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及平喘等治疗,研究组 37 例加用清肺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FEV1 与FEV1/FVC)及炎症介质(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差异,同时采用Spea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TLR4 与IL-6 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①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TLR4 与IL-6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 3 周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组间FEV1/FVC、FEV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EV1/FVC、FEV1 均上升(P<0.05),研究组FEV1/FVC、FEV1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 3 周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TLR4、IL-6 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④研究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肺颗粒可显著降低AECOPD患者的血清TLR4 与IL-6 水平,同时改善肺功能,且血清TLR4 和IL-6 与肺功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TC术后首次131I清甲的疗效反应与a-TgAb和TgAb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患者的疗效反应及与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相关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DTC患者98例纳入研究,分析术后首次131I清甲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组间a-TgAb、TgAb水平差异,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98例DTC患者首次清甲后,清甲成功51例,成功率为52.04%.治疗前血清a-TgAb、TgAb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a-TgAb、TgAb水平均较同组降低,且治疗有效组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在BMI、病灶最大径、术后是否存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年龄、清甲治疗时间、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TgAb、TgAb、病灶最大径、术后转移均会影响患者的疗效(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gAb、TgAb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867、0.867、0.949(P<0.05).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清甲的效果与其血清a-TgAb和TgAb水平、病灶最大径、术后转移有关,且血清a-TgAb和TgAb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无效具有-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胎蛋白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和预后以及与免疫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F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FP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AFP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机制.结果:胃癌组织中AFP高表达37例,低表达26例,胃癌组织中AFP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腺瘤组织,AFP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比例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x2=2.020、6.293,P<0.05).预后分析结果显示AFP高表达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FP低表达组(t=3.816,P<0.05),总生存期显著低于AFP低表达组(t=6.165,P<0.05).胃癌中高表达的AFP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并且与SNAIL1、STAT5、KRAS 为正相关(r=0.550、0.429、0.221,P<0.05),并且与 PD-L1、PD-L2、LAG3、CTLA4 和 TIM3 等免疫治疗检查点基因均呈正相关(r=0.373,0.643,0.233,0.271,0.620,P<0.05).结论:AF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EMT和免疫检查点等途径促进胃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LR、NLR与rt-PA静脉溶栓3个月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3 个月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9 年 9 月—2021年 3 月,连续纳入 246 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溶栓前采集血样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一步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mRS评分 0~2 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 3~6 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及临床特征的数据.结果 246 例患者中有 74 例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PLR、D-D、IL-6 以及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更高(P<0.05).根据NLR和PLR中位数和四分位值进行亚组分组,当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干扰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2.77 和PLR≥98.47 仍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均可以良好地预测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 3 个月不良预后风险(P<0.05).当在基础模型(包含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中补充NLR、PLR或NLR+PLR时,经DeLong检测,新模型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在似然比测试中,基础模型联合NLR、PLR、NLR+PLR的对数似然比P<0.05,且Akaike信息准则均小于基础模型.结论 NLR、PLR较高预示着AIS患者rt-PA溶栓 3 个月后短期预后不良,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入院时年龄+NIHSS基础模型预测及校准方面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LIM标准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住院患者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3月的115例UC住院患者,应用GLIM及欧洲临床与代谢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2015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根据GLIM将UC住院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进一步研究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与疾病活动度及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LIM与ESPEN 2015标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高度一致性(AUC=0.875, P<0.001; K=0.809, P<0.001)。根据GLIM标准,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32.17%(37例),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营养不良组UC住院患者改良Mayo评分及C反应蛋白更高( P均<0.05)、重度疾病活动期患者比例更高( P=0.005)。营养不良组UC患者住院天数更长( P<0.001)、住院费用更高( P<0.001),12周及54周药物升级/转化治疗、再入院及手术患者比例更高(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ayo评分( OR=3.606, P=0.016)、高改良Mayo评分( OR=1.346, P=0.009)及营养不良( OR=1.430, P=0.012)是UC住院患者12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高Mayo评分( OR=6.491, P=0.011)及营养不良( OR=6.693, P=0.033)是UC住院患者54周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GLIM与ESPEN 2015标准诊断UC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具有高度一致性;合并营养不良的UC住院患者病情更重;营养不良可预测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是影响UC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棱镜递减治疗法对小度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棱镜递减治疗法对小度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行三棱镜递减治疗的斜视度数≤25三棱镜度(PD)的17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4~60岁。三棱镜递减治疗法为首次给予患者压贴欠矫度数的三棱镜,随患者斜视度数的减小逐渐递减压贴的三棱镜度数。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时统计治疗效果。治愈标准为摘掉三棱镜、复视消失及眼位正位。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斜视度数、近立体视(Titmus立体视觉图)、Worth四灯试验、同视机融合功能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主要为配对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为近视眼,2例为正视眼。治疗前戴屈光矫正镜看远的斜视度数为(15.76±5.24)PD,看近的斜视度数为(13.94±5.83)PD。治疗6个月随访时,7例患者达治愈标准;其余10例患者看远、看近斜视度数分别为(10.60±7.16)、(9.80±6.00)PD,与治疗前的看远、看近斜视度数(17.50±5.40)、(16.10±5.47)PD比较均明显减小( t=3.69,4.10;均 P<0.01)。17例患者Titmus立体视觉图检查结果,治疗前2例为立体盲、6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黄斑立体视、6例为中心凹立体视,经三棱镜递减治疗6个月3例为黄斑立体视、14例为中心凹立体视;Worth四灯试验结果,治疗前看远、看近时看到4个灯的患者分别为0、2例,治疗后分别为7、9例;治疗后Titmus立体视觉图( Z=-2.99)和Worth四灯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同视机分开性融合和集合性融合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程、治疗前斜视度数、Titmus立体视觉图检查结果、屈光度数、年龄与治疗效果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7例治愈患者继续观察6~24个月(中位数11个月),均未发现内斜视及复视复发。 结论:三棱镜递减治疗法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小度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斜视度数和双眼视功能,治疗6个月时部分患者可摘掉三棱镜,眼位正位,复视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PD中心接受规律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年龄≥18岁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LC分为LC-PD组和非LC-P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4匹配,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透析充分性、腹膜炎发生率和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24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LC-PD组13例,非LC-PD组52例。与非LC-PD组比较,LC-PD组患者基线尿量较少( Z=-3.546, 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较低( Z=-2.609, P=0.009)。随访3、6、12、24个月时,LC-PD组患者血清总蛋白( t=-3.319, P=0.002)、血清白蛋白( t=-4.019, P<0.001)、三酰甘油( Z=-2.263, P=0.024)和血磷( Z=-2.173, P=0.030)水平均低于非LC-PD组。至随访第2年,LC-P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较基线值显著升高( χ2=16.901, P=0.001),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5, P=0.694)。LC-PD组患者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下降速率慢于非LC-PD组( χ2=44.589, P<0.001)。LC-PD组患者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LC-PD组(0.59/患者年比0.20/患者年, Z=-2.135, P=0.033)。两组患者病原菌构成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10/25例次比11/30例次),LC-PD组链球菌占比高于非LC-PD组(4/10比0/11, P=0.035),首次腹膜炎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高于非LC-PD组(4/9比1/22, P=0.017)。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 χ2=0.491, P=0.484)及技术生存率(Log-rank χ2=0.408, P=0.52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D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LC安全、有效,LC-PD患者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与非LC-PD患者相当。本透析中心LC-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较非LC-PD患者高,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提示应注意加强患者的管理与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