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染色体重排携带者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回顾了2011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就诊的复杂染色体重排(CCR)患者,对其所涉及的染色体数量、断裂点数目及患者的临床表型等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应用G显带、C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生育异常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3 745例生育异常患者中检出 28 例 CCR携带者,携带率为0.118%,其中男性18 例,主要表现为无精子症或少弱畸形精子症,女性10 例,主要表现为不孕症、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史及不良生育史.28 例 CCR 患者中三方重排、双重易位和特殊易位占比分别为32.14%(9/28)、25%(7/28)、42.86%(12/28).CCR携带者涉及的重排染色体除了12 和19 号之外其他染色体均有累及,其中以2 和5 号染色体累及次数最多.结论:目前CCR人群携带率较低,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常因生育问题而被发现,由于其生育正常孩子的几率较低,采用植入前遗传性诊断技术可以提高活产率.同时CCR患者所累及的染色体及断裂点位置均不同,所以每例CCR携带者均应给予精准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脂质组学的桃红四物汤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Tang,TSD)对子宫异常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大鼠血清脂类代谢物的影响,分析TSD改善AUB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药物不完全流产法复制AUB大鼠模型,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检测血清的脂质代谢物,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脂质,明确TSD干预前后血清中脂质变化.结果 共筛选出11种差异性脂质,主要有磷酯酰肌醇、磷脂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固醇脂、神经酰胺、丙烯醇脂及脂肪酸.给予TSD干预后,筛选的差异脂质均有回调至正常的趋势.结论 TSD改善AUB可能与磷脂酸、磷酯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酰胺等脂质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群与早期自然流产病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宿主体内代谢稳态及宿主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代谢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对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等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影响。早期流产是常见妊娠并发症之一,占所有临床妊娠的10%~15%。既往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妊娠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自然流产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新候选者。早期自然流产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肠道微生物群影响早期自然流产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原因的相关性,显示其可能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子宫环境参与了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55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的建立依赖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功能状态,CD55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逐渐上调并在分泌中期达到峰值,而CD55的异常表达与反复流产和着床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癌等多种子宫内膜相关疾病有关。除了作为补体调节蛋白抑制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以外,CD55在子宫内膜中还参与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迁移与黏附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D55还可结合其配体CD97作为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抑制性调节信号,在非免疫细胞则参与促进细胞的侵袭迁移。本文通过对CD55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究CD55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肌无力与妊娠的临床与免疫机制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症状与妊娠密切相关,而妊娠及新生儿的结局又与MG的病情控制、合并症及抗体类型相关。肌无力的加重常出现于妊娠早期0~3个月及产后0~3个月。MG母亲易出现的妊娠不良结局主要为胎停和流产,新生儿肌无力和先天性关节弯曲是分娩儿常见的神经肌肉病变。在妊娠期间,MG孕妇的免疫系统受到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糖皮质激素等的调控,主要结果为抑制促炎反应、促进免疫耐受。但MG与妊娠的具体相互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卵双胎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单卵双胎是双胎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双卵双胎相比,单卵双胎发生流产、胎儿畸形、胎死宫内、宫内生长受限及早产等风险均明显增加。单卵双胎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存在“两个模型”和“一个假说”理论,即“合子分裂模型”“胚胎膜融合模型”和“过度成熟配子”假说。辅助生殖技术与单卵双胎的发生密切相关。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母体年龄、促排卵药物的应用、移植周期类型、胚胎培养时间、透明带操作、培养方式和培养液、遗传等均与单卵双胎的发生有关。本文对于单卵双胎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噬细胞异常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性流产作为临床上难治的妊娠并发症,发病原因复杂。其中免疫因素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巨噬细胞,作为母-胎界面的第二大免疫细胞群,参与女性各种生殖事件,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巨噬细胞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概括了子宫巨噬细胞的来源及分类,分别从微观层面巨噬细胞的极化异常、宏观层面巨噬细胞的功能异常系统地梳理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并尝试寻找该领域新的探索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胎界面微环境在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育龄期女性常见不良妊娠结局,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明确。其中,母-胎界面微环境在维持妊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母-胎界面微环境主要包括滋养层细胞、蜕膜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而这些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会诱发母-胎界面微环境的改变,如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蜕膜化异常等,从而导致RSA。本文围绕这三种主要细胞在RSA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性流产多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主要有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血热证、脾虚证及肺肾气虚证;治疗常用中药复方多可补益肾气并取效,故考虑本病病机以肾虚为主。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主要与调节激素分泌、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FNAIT)是因孕妇同种免疫性血小板抗体进入胎儿体内致敏胎儿血小板后,使致敏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导致患儿血小板减少,严重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甚至胎死宫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妊娠相关血小板同种免疫机制、FNAIT的血小板破坏机制、抗血管生成作用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抗-GPIbα与流产的相关性,以及FNAIT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