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采血场所的献血人群特征、血液质量及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无偿献血是临床血液供应的重要途径,血站的采血环境主要有流动采血车、设立献血屋等流动形式或者固定场所,对献血者进行招募并采集血液。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除了献血者个体机体因素外,不同采血场所对献血者全血采集的血液质量及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均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献血者的全血采集的分布特征,提高血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该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场所特征、优势和弊端,为血站不同采血场所的设立,以提高采血量和血液采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39名跨境工作人员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汉坦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跨境务工人员经鼠传播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和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的感染状况,初步评估鼠传病毒感染风险。方法:本研究于2019—2020年间,针对常年在境外从事户外工程工作的务工人员开展调查,采集血清样本,通过基于LCMV重组核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免疫印迹法和基于LCMV重组糖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样品血清中LCMV特异性IgG抗体,采用检测汉坦病毒IgG抗体的商业化ELISA试剂盒和汉坦病毒感染抗原片检测血清中HV IgG抗体情况。结果:共调查了139名跨境工作者,年龄在25~57岁之间,64%(89/139)有多个国家工作经历,涉及26个国家,包括14个亚洲国家和12个非洲国家,LCMV IgG抗体检出率11.51%(16/139),阳性样本经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核实,抗体检出率略高于类似调查中发现的人群感染率;HV抗体检出率0.72%(1/139),但尚不能确定获得感染的时间和地区。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境外务工人员中LCMV和HV病毒感染状况和存在风险,提示户外工程场所加强鼠传疾病防控的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男男性行为者流动人口现状及与艾滋病相关因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流动人口现状,分析其与艾滋病相关因素的关系,指导防治措施制定.方法 以四川省绵阳市辖区MSM为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在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和临时茶园,进行自填式匿名行为学及血清学调查.结果 合格调查1 208人,流动人口占22.9% (277/1 208),其中市内流动37.5%(104/277)、省内流动53.7% (122/227)、外省流动22.5% (51/227).MSM流动人口HIV确证阳性率为9.4%(26/277)、高于常住人口5.4% (50/931) (P =0.016).多因素分析结果:大专及以上文化、未接受预防服务、外地寻找性伴、近6个月无保护性肛交、HIV检测阳性者流动人口可能性较大,认识当地MSM朋友数5~9人流动人口可能性较小(P均<0.05).结论 MSM流动人口比例高,较常住人口具有更高的艾滋病感染高危险行为,HIV感染风险大,传播的桥梁作用明显,应加强行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提升无偿献血服务满意率的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本中心接待的献血者的诉求,改进服务,稳定、扩大定期献血者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自行设计《无偿献血服务满意率调查表》,分别于2015年6月、12月和2016年6月、12月在本中心献血大厅、8辆流动采血车、2个固定采血点,向献血完毕后的无偿献血者随机发放调查表700份和900份,分别有效回收675份和868份.对影响无偿献血服务满意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015年(改进服务前)、2016年(改进服务后后)各项影响因素满意率的差异.同时比较2015年、2016年本中心定期无偿献血者人数和年总献血人次变化情况,观察是否有明显增长.结果 经调查和统计分析,在改进前,献血服务设施及舒适程度(满意率75.48%)、献血环境及安全卫生(满意率86.63%)、献血跟踪及信息反馈(满意率86.96%)、献血场所作息时间安排(86.94%)和工作人员讲解宣传(满意率89.85)是影响无偿献血服务满意率的主要因素.改进后,本中心无偿献血服务总体满意率从90.78%提升到96.50%(P<0.01).同时,定期献血者增长率11.01%;年总献血人次增长率11.05%,本中心全血、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均创历史新高,在临床用血量持续攀升的情况下,保障了本地区各家医院的临床用血.结论 依据调查分析,针对性改进无偿献血服务工作后,献血者满意率显著提升,定期献血者人数和年总献血人次明显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港市2012-2015年不同地区暗娼HIV/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贵港市不同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感染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贵港市不同地区HIV/梅毒感染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对贵港市2012-2015年3个地区哨点所监测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监测4 266名暗娼人员,平均年龄为(34.74±8.56)岁,主要以汉族为主(79.04%),在婚或同居者居多(76.3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大(55.27%),以服务于低档场所为主(50.21%).该调查人群流动性较低,本次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者占60.09%.HIV总感染率为1.55%,其中贵港市辖区、桂平市、平南县3个地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31%、2.6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总感染率为10.01%,且呈逐年下降的线性趋势(x2趋势=43.42,P<0.001),三个地区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38%、21.7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毒、本次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居住于桂平市、较低档场所服务、年龄大、在婚/同居均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贵港市三个地区暗娼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参考HIV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和长期有效宣传对防控HIV/梅毒感染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动采血车消毒状况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血站采血过程中,流动采血车是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的主要场所.流动采血车每年采集血量占血站采集血液总数的90%以上,承担着血液采集的主要任务,为临床求治和治疗病人提供安全与充分的血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除去初筛不合格人员,每年通过血站采集回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的还有4%左右.因此,进入流动采血车的人员健康状况复杂多样,加之人员流动频繁,非常有可能将一些有传染性的病毒或细菌带入到车内.因此,流动采血车作为特殊医疗环境,其日常有效的清洁消毒至关重要.这对如何保证流动采血车内的生物安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2017年陕西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和掌握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2014-2017年汉中市共采集20类食品样品,共95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11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950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205株,总检出率21.58%.检出9种致病菌,其中弯曲菌检出率最高(24.00%),其次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23.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27%)、单增李斯特菌(6.34%)、沙门氏菌(5.68%)、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00%)、霍乱弧菌(2.69%)、副溶血弧菌(1.71%)、创伤弧菌(0.64%),阪崎肠杆菌、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未检出.其中生禽肉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90.91%),其次分别为调理肉制品(66.67%)、流动早餐(56.67%);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环节、养殖环节、网店5类场所抽样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6.67%、39.74%、21.62%、2.12%、5.88%.结论 汉中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力度,加强监管,以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北京市女性性工作者HIV梅毒血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档次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FSW)性病艾滋病相关行为及血清学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2011-2016年对监管场所、社区来源的不同档次场所FSW进行连续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高危行为、血清学等相关信息.监管场所采用全年连续抽样,社区来源暗娼采用概率抽样.结果 共调查FSW 29 726人,其中低档场所FSW11 898人,中高档场所FSW 17 828人.低档场所FSW在本地工作时间一年以上者从2011年的22.2%上升至2016年的46.4%(P=0.001),最近一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从2011年的61.4%下降至2016年的34.5%(P=0.001),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在0~0.3%之间,梅毒阳性率在2.8%~4.7%之间,有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中高档场所FSW安全套使用无明显变化趋势,HIV抗体阳性率在0~0.1%之间,梅毒阳性率从2011年的1.2%上升至2016年的1.8%,无统计学变化趋势.2016年调查的低档场所FSW在文化程度、本地工作一年以上、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低于中高档场所FSW(P=0.001),梅毒阳性率高于中高档场所FSW.结论 北京市FSW人群存在流动性强,安全性行为比例低等特点,其中低档场所FSW年龄更大,艾滋病高危行为更严重,未来应继续加强FSW的现场干预和检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采血场所血液采集数据分析与利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更好地提升血液采集效率,充分发挥采血能力,我们以血站管理系统为平台,动态跟踪采血地点.对采血地点以及时间、人流量等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确定适合的流动采血场所设置,从而最大化地利用采供血资源,提升采血量,保证临床血液供应[1]. 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行为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锐器伤、血液暴露及工作场所暴力3种职业暴露的发生状况及防护行为现状.方法 便利抽取21所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依据每所医院急诊科排班整群抽取1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锐器伤、采血过程中血液暴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现状及防护行为,调查对象匿名填写问卷.结果 共收集问卷1 150份,有效问卷1 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在过去1年中,急诊科护士至少经历过1次锐器伤、采血中的血液暴露、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及性骚扰的发生率分别为37.8%、36.4%、68%、12%和5.3%;急诊科不同的工作区域,锐器伤(x2=16.805,P=0.010)、语言暴力(x2=98.509,P<0.001)、身体暴力(x2=79.916,P<0.001)发生率不同.在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中,92.8%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能够挤血,同时用流动水冲洗并消毒;69.8%的护士在采血过程发生血液暴露后能够冲洗暴露部位并消毒;在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时,41.3%的护士耐心解释,30.0%的护士忍让回避.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率均较低(<30%).结论 急诊科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管理者需要重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建设,加强采血过程和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防护培训,同时增强对3种职业暴露的上报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