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 2比(22.9±0.4)kg/m 2, t=2.456, P=0.017],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t=3.866, P=0.001],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2)d比(3.3±0.1)d, t=3.053, P=0.005]、引流管拔管时间[(4.5±0.8)d比(6.9±0.2)d, t=2.914, P=0.007]和术后住院时间[(6.7±0.1)d比(9.2±1.0)d, t=2.534, P=0.018]明显短于常规5孔手术组,纯单孔手术组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1.86±0.29)分比(2.86±0.35)分, t=2.205, P=0.037]低于常规5孔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纯单孔手术组有4例患者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安全康复。 结论: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K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 3根治术手术要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 3根治术,应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原则,整块切除病灶及其淋巴引流区域,沿Toldt间隙精准解剖,保证足够切缘和彻底淋巴结清扫。采用4K腹腔镜将超高清画面呈现于超大显示屏,更有利于术者分辨解剖平面,进行精准解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膜解剖理念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膜解剖的胃肠肿瘤根治术已经大幅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手术疗效。但膜解剖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并未得到普遍采用。我们的研究发现,作为前肠器官,食管同样具有系膜结构,食管癌系膜内同样存在第五转移,系膜完整性破坏导致的癌泄露和转移,可能是术后高复发率的根本原因。应用纳米碳及吲哚菁绿荧光示踪显示,食管上段的淋巴引流到胃左动脉系膜淋巴结。为此,我们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膜解剖理论,将食管癌、食管系膜、胃左动脉及其系膜和系膜内的所有结构一同完整切除,彻底清除癌肿、阻止癌细胞通过血管、淋巴系统和系膜内转移进行的播散、提高了疗效和预后。本文通过阐述食管膜解剖结构的理论基础、胚胎发育、影像学、尸体解剖以及腔镜观察到的结构以及食管膜解剖理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阐明了食管膜解剖结构以及食管癌的淋巴引流特点,揭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优化淋巴结清扫策略,从而提高食管癌根治术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适合ENI照射的患者,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符合入组条件的92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NI组272例,IFI组652例,以倾向评分配比法平衡后,ENI组272例,IFI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行Log 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经倾向评分配比后,ENI组和IF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位随访85.9个月,随访率为95.9%。EN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31.7%和18.4%,IF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20.9%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N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43.7%和24.9%,IF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31.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体积、N分期、照射范围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癌、病变长度≤6 cm、T1~2期、N0~1期、Ⅰ~Ⅱ期、肿瘤体积≤50 cm 3、剂量>60 Gy、化疗1~2个周期ENI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的治疗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2级和≥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均 P<0.05),但两组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相对年轻、早期、颈胸上段食管癌接受化疗患者,给予ENI照射可明显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 n=40)与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经切口安置普通18~26 F引流管;观察组避开切口,在7~8肋间腋后线安置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管为16~22 F。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情况,术后并发症,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3 d、5 d疼痛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5.00%(2/40)]少于对照组[30.00%(12/40)](χ 2=8.65, 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3.54±1.14)d]和术后住院时间[(5.11±1.6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6±1.38)d和(6.72±1.72)d( t=4.31、4.28,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45±1.08)分、(2.35±0.64)分、(0.82±0.1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1.21)分、(3.51±0.87)分、(1.54±0.28)分( t=5.10、6.79、13.45,均 P < 0.05)。 结论:一体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 Kaplan- 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 log- 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 Cox回归模型。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 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 P<0.05)。 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早期甲状腺癌患者颈胸部疼痛、美容效果及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早期甲状腺癌患者颈胸部疼痛、美容效果及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早期甲状腺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外侧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48例)和观察组(行改良中上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4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3 d、1个月和3个月颈部和胸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切口美容效果;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汉化甲状腺癌特异性生命质量(THYCA-QoL)量表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16.57 ± 25.75)min比(129.87 ± 30.01)min、(31.25 ± 4.15)ml比(37.98 ± 6.34)ml和(2.57 ± 0.45)d比(3.32 ± 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16%(4/49)比45.83%(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5.324, P<0.01)。观察组术后1 d、3 d、1个月颈部VAS和术后3 d、1个月胸部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术后3个月颈部和胸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5 ± 1.35)分比(8.43 ± 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术后3和6个月THYCA-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25 ± 9.87)分比(40.14 ± 7.52)分和(53.65 ± 15.14)分比(46.58 ± 9.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改良中上入路较传统外侧入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甲状腺癌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早期颈胸部疼痛程度,且美容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TK基因变异导致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告同一家系2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病例。2例患者均为29岁,为表兄弟,均存在反复肺部感染多年,同时合并鼻窦炎和支气管扩张。除此之外,患者1出现多关节疼痛9年,患者2有中耳炎和脓肿切开引流病史。入院后完善免疫检查均提示IgG、IgM、IgA显著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显示B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显著降低。基因检测提示2例患者存在BTK NM_000061.2:c.1430T>A,p.(Met477Lys)相同位点基因变异。入院后给予丙种球蛋白输注、抗感染等治疗后2例患者均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