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7例儿童罕见病构成及来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某省儿童医院儿童罕见病构成及来源,为医院建设及本地区儿童罕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病案管理系统中调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参照罕见病目录清单,筛选出1517例罕见病患儿信息,采用SPSS25.0软件统计比较各年龄组罕见病性别差异、病种构成顺位及地区来源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儿童罕见病1517例,占所有出院患儿0.48%.1517例儿童罕见病中,男童971例(64.0%),女童546例(36.0%).统计发现各年龄组的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排名前10位的病种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扩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节性硬化症、成骨不全症(脆骨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血友病、自身免疫性脑炎、脊髓性肌萎缩症,以及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排名前10位罕见病患儿男女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出生地来源构成分析显示合肥市、阜阳市、六安市3市罕见病患儿构成比最高.结论 某院罕见病性别、年龄、病种及不同地区来源构成比差异较大,针对罕见病特点,加强社区人群、儿童的筛查力度,降低罕见病发生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儿童罕见病管理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陕西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初始审查的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陕西省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初始审查的流程,分析初始审查的现状,为加快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通过伦理初始审查的速度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中陕西省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检索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并结合电话咨询等方式整理备案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初始审查的流程,分析各医院伦理初始审查的要求、递交文件及获取批件时限.结果 陕西省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共44 家.63.6%机构明确发布了伦理审查/申请指南,部分机构对于初始审查递交清单、简版资料及盖章要求等缺少详细的规定;31.8%机构建立了伦理审查管理系统;36.4%机构通过邮箱接收初始审查资料并进行形审;获取伦理批件平均时长5.13~6 d.结论 建议进一步完善伦理审查指南,规范初始审查的流程,细化伦理初始审查文件和机构立项文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缩短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初始审查的时间,提高临床试验启动的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真菌感染管理政策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真菌耐药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第1份真菌病原体清单,鼓励各国提高其真菌学诊断能力,管理真菌感染并进行监测。我国作为全球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始终高度重视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耐药控制问题和抗菌药物管理,在完善真菌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真菌病诊疗能力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真菌感染及耐药监测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未来,我国在新一轮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提高真菌病诊疗水平,减少真菌病的发生及真菌耐药性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模式的心血管疾病基层防治管理适宜技术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基层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现状,筛选并评价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应用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适宜技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构建适宜技术清单,借助文献研究法和专家个人判断法构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适宜技术清单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本研究在参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来自全科医学、心血管领域的 13 名专家进行了函询,形成了包括科学性、有效性、适用性、经济性和需求性5个方面的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各项权重系数依次为0.205、0.202、0.205、0.196、0.192。选取来自全科医学、心血管、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领域的 24 名专家进行了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91.67%(22/24)、100.00%(22/22),权威系数均为0.92。在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协调系数>0.30,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均<0.30,构建了全科医生基层接诊流程中需掌握的 25项“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基层适宜技术,应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适宜技术排名前3位依次为“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技术”“急症患者的识别与转诊技术”及“全科医疗接诊技术”。结论:本研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模式指导下,筛选并评价心血管疾病防治管理适宜技术,为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更好地适应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框架体系,并初步制定营养素养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邀请11名妇幼营养、妇产科学、健康教育、营养与疾病等领域的专家,采用邮件的方式发放咨询问卷11份,要求专家对各个素养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对专家的判断依据及对条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评价,分析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并最终确定入选条目。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1.8%(9/11)和87.5%(8/9),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11)和(0.85±0.06)分;营养素养条目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03±1.24)和(4.64±0.50)分; 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556(χ2=163.42, P<0.001)和0.400(χ2=64.41, P<0.001)。第2轮咨询结束后,条目均在纳入标准范围内,最终入选3个维度(基本知识与理念、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10个主题(基本营养理念、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信息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24个条目。 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入选专家代表性好,积极性、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好,均达到了相关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症心肺超声评估改变临床治疗的多因素分析——1 913例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阐述重症患者的心肺超声特征,并分析其影响临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12月纳入13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进入重症医学科后24 h内完成重症心肺超声评估,包括有无显著的心脏结构异常、呼吸末下腔静脉宽度、右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肺部超声评分。根据评估后治疗计划清单上的选项是否改变分为治疗改变组和治疗未改变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改变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操作者及心肺超声指标3个方面。结果:共纳入1 913例重症患者,1 204例(62.9%)患者的治疗发生改变,其中867例(72.0%)涉及液体管理策略。组间比较表明,患者的一般情况、操作者特征和重症心肺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重症超声操作者为中级和高级职称(对比初级)、部属和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对比一般综合医院)是治疗改变的危险因素(均 OR值>1, P<0.05);接受机械通气、呼气末下腔静脉宽度≤1 cm(对比1~2 cm)、左室射血分数<50% (对比≥50%)和肺部超声评分>6分(对比≤6分)的患者在重症心肺超声评估后,治疗改变的可能性下降(均 OR值<1, P<0.05)。 结论:重症心肺超声评估后,重症患者治疗措施改变的发生率为62.9%,其中72.0%的治疗改变涉及液体管理方面。呼气末下腔静脉宽度、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肺部超声评分是影响重症超声评估后治疗改变的重症心肺超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COSO-ERM框架的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升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既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治理效果的内在需要,也是现阶段外部监管的重点。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采购业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尚未形成、风险控制活动未能满足风险管理要求、信息沟通机制尚待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然后基于2017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框架(COSO-ERM),分别从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以及信息、沟通和报告5个方面提出优化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可通过调整优化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形成三道防线的风险防控协同,打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基于风险考量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和采购业务目标,完成对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梳理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形成风险清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加强多角度监控,动态审视采购风险和绩效,改进采购风险策略;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模式及实践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双通道"管理是破解国家谈判药品"进院难",提升药品可及性的重要管理机制。国家明确将部分社会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通道,与医疗机构共同构成"双通道"供应模式。作者梳理了我国国家谈判药品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各统筹地区各阶段谈判药品管理模式与具体措施,总结与具体措施,总结"双通道"管理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包括建立适宜的"双通道"药品分类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异地通办机制,推进建立"双通道"药品用药循证医学证据清单,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双通道"职能分级管理,提升"双通道"定点药店建设和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及推进融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方法:自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搜索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于2020年6—12月,对7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研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和不同岗位医师进行座谈与专题访谈,了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及修改建议;梳理上述资料形成对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修改建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我国诊疗科目设置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内容多重交叉、编号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可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病种清单和技术清单,采取服务项目为主导的新型诊疗科目设置方式;或根据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调整设置编号和类别,将其分为临床类、口腔类、中医类、医技类和综合类5类分别设置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结论:从诊疗科目发挥的功能来看,不应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完全等同于行政许可项目,应对其进行定期调整或备案。由于现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已实施多年,且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科室设置、绩效考核等的关键参考依据,因此建议结合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