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本文综述近5年中医药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相关文献,主要从IMN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研究4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总结.文章以中医药治疗IMN的多个临床研究为切入点,在阐述既往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梳理IMN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完善IMN的诊治体系.临床研究方面,着重对近年研究进展较快、样本量大且严格遵循临床研究设计的温阳化积法、益气活血祛湿法、益气养阴法、扶正祛风法进行对比阐述,明确优势与不足,为中医药治疗IMN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肾脏病的临床研究长期以来争议较多,关键在于临床研究方向不甚明确.基于长期的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实践,我们主张将肾脏病分成复合证型,有利于研究的设计与统计分析,可提高临床研究的实际操作性;治法方面,温阳药的应用、祛风湿法与清热解毒利湿法的鉴别,扶正法的地位,治则的组合及其应用时点等值得进一步研究.相关中药的研究是较为常见的切入点,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健全.总之,中医临床研究要从临床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方案,有体系、有步骤的实施,才能提高研究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非温阳无以祛湿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于湿邪的治疗,临床常采用芳香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淡渗利湿法或苦寒燥湿法等,而鲜用温阳祛湿法,然而“柔而遏者为湿邪”“湿盛则阳微”,湿邪易流连气分,阻滞气机,又易伤阳气,导致阳虚,是以非温阳无以通阳化气,振奋阳气.湿邪上犯上焦痰饮伏肺者宜温阳,困遏中焦脾阳不升者宜升阳,下袭下焦水湿不通者宜通阳.湿邪无论寒化抑或热化,皆可用之.湿邪寒化,温药可温经通阳,散寒祛湿;湿邪热化,温药可微通其阳,使阳气宣通.然而温药多属温燥之品,若用之过度,有化燥伤阴或耗气伤精或犯实实之戒,闭门留寇之弊,因此,临床运用过程尚需遵循“和之”及“温阳而不伤阴”的原则,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临床治疗手段繁多,包括中药复方、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中药复方采用的常见治法有益气活血法、温阳活血法、益气养阴法、行气活血法、散寒活血法、化痰祛瘀法、清热活血或兼化痰法;中成药的常见治法包括行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除湿法;此外,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常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辅助治疗.以上每种治法达到的最终临床效果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血流状态,调整心脏功能结构,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薛晓红教授对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认识及辨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难治性慢性乳腺良性疾病,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配合抗生素治疗;而中医主要推崇中药及外治法治疗,此类女性患者的治法上主要有疏肝清热法、化痰祛瘀法、清化痰湿法、温痰健脾法、疏风健脾法、升阳益胃法等等.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女性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男性患者较为罕见.另外目前很少有文献提出用中医药治疗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教授在临床过程运用中医药成功治愈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其疗效显著,说明中医药治疗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痰湿论治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思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常常伴发,关系密切;两者并存且使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笔者基于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有关研究,认为痰湿壅盛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之重要病因病机,提出了五种具体治法(化痰祛湿法、健脾化湿法、活血祛湿法、滋阴化湿法、温阳化湿法)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验之临床,多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祛湿诸法谈湿邪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祛湿法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分类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分类治法不同.本文梳理历代文献,将十八种祛湿法进行六种分类,对临证治湿进行探析.据所客部位分为宣肺化湿、健脾化湿、淡渗利湿和分消三焦;据祛邪路径分为发汗祛湿、涌吐祛湿和通腑泄浊;据相兼邪气分为祛风胜湿、清暑化湿和清热利湿;据药物性味分为苦温燥湿、苦寒燥湿、苦辛通降和芳香化湿;据从化转归分为温阳化湿和滋阴化湿;据湿邪来源分为行气化湿和化瘀祛湿.六种分类有所交叉,一种祛湿法可从多角度进行分类.临证不可机械分割诸法,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有赖于脏腑的共同协调作用,非孤取一脏一腑,施以一法一方即可.需细察脏腑内外,表里上下,唯有圆机活法,方可投之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阳化饮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的临证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温阳化饮是中医治疗痰饮的原则.胸腔积液属中医学“饮证”范畴,应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需紧扣病因病机,结合癌瘤致病其气必虚的本质,虽与饮证有相似之处,也更加难治.老年患者应顾护脾阳,祛邪不伤正,杨国华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痰湿内阻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及辨证思想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现代文献对中医经典祛湿方剂临床应用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系统梳理中医经典祛湿方剂的临床运用情况,探讨其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参照《中医方剂学》将中医祛湿法的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及祛风胜湿五类,进行分类,共分成:化湿法、燥湿法、利湿法、胜湿法及渗湿法;其中化湿法细分为疏表化湿、清热化湿、解毒化湿;燥湿法细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利湿法细分为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热利湿及温肾利水;胜湿法细分为祛风胜湿和活血胜湿.以法统方,分别检索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医方剂学》和《中华医典》,检索出祛湿方剂,再以方剂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筛选出运用该类方剂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71首经典祛湿方剂,来源于38部中医经典,纳入现代文献456篇,共涉及282种疾病,共使用了122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3783次.结论:梳理经典祛湿方剂,明确其来源出处及证治,了解其现代临床应用,掌握经典祛湿方剂的组方构造,对于明确湿病(证)的病因证治研究,可充分挖掘经典祛湿方剂的现代应用,并将提供指引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温阳祛湿法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叶天士学宗岐黄,善治湿病.温阳祛湿法为一大创建.此法主治脏腑虚寒湿病,随三焦和脏腑之异别进一步细化.上焦证治中,温通心阳分为辛滑温通和诸脏联治,温宣肺阳有寒湿蕴肺证治和肺肾合病证治.中焦证治中,温运太阴有脾阳虚证治和脾阳困证治,通补阳明常法有三,变法有二,脾胃同调则有三种治法.下焦证治中,温厥阴肝有厥阴寒湿证治和厥阴阳明证治,温少阴肾有肾阳虚寒湿证治和脾肾阳虚寒湿证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