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轻苦微辛"治法在外感病治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叶桂提出"轻苦微辛"治法,意指味微苦、微辛,性质轻清药物配伍,可入上焦、中焦调节气机,即强调秉持方药作用的"流动"之性.常用药物如杏仁、白蔻、橘红、桔梗、郁金、枳壳、栀子、淡豆豉等,方剂如栀子豉汤及其变方、三仁汤等.临床可用于温热、湿热类邪气郁痹上焦所致中焦乃至三焦气机不利之外感病,且无伤正之痹,为外感病辨治开拓了思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轻法频下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轻法频下”由清代温病大家章虚谷提出,针对湿热邪气胶黏、难以速除的特点所设,是以小剂量药物配合一日内多次使用下法的方式,将湿热邪气逐步排出体外,用以治疗温病湿热邪气积滞肠道的特殊治法。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大肠致使局部气血失和,热盛肉腐成脓,故临床应用“轻法频下”治疗切合病机,理气导滞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可使湿去热消,气血调和,而脓血自除,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本病患者虽有下利,治疗却不应囿于大便溏而不可攻之的思维,且“六腑以通为用”,“轻法频下”亦为“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思路的具体体现,临床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汤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汤。白虎汤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汤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汤或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与失眠论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湿温病的关键治法。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唯有"利小便",使邪有出路,阳气方可通畅,此谓通阳;"不在温"强调温通之意,并不是一味用附子、干姜之类;"利小便"并非单纯利尿,而是湿邪祛除的信号。对湿邪导致阳气布散失常,阳气被遏,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失眠,不应一味用安神之类,而应强调治病求本,关键在于如何祛湿通阳,故叶天士提出"利小便"以"通阳"的论述,意在祛湿邪而通达阳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仁汤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介绍《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治疗儿科咳嗽、厌食及过敏性紫癜验案三则,认为小儿常出现饮食过盛,致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调,食积生热,脾虚聚湿,湿热交结中焦,故而发病,临证紧扣其湿热病机,以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龟苓膏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活动状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龟苓膏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体温、胃肠运动、胃肠激素、Th1/ Th2细胞因子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龟苓膏低(3.4 g/kg)、中(6.8 g/kg)、高剂量组(13.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境因素+肥甘饮食+生物因子”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及体温,采用称重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IL-4和干扰素-γ(IFN-γ)及电解质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2天,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 P<0.05);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9~20天肛温降低( 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 P<0.01或 P<0.05),血清MTL、GAS、SP水平升高( P<0.01或 P<0.05),SS水平降低( P<0.01或 P<0.05);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 P<0.01);龟苓膏高剂量组AQP3 mRNA[(1.16±0.25)比(0.23±0.01)]水平上调( P<0.01)。 结论:龟苓膏可有效改善因复合因素所致的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恢复免疫系统Th1/Th2动态平衡及促进水分从肠腔转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刘明教授应用温病学理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刘明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从医4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迁延期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其基于湿邪自身特性,运用温病学关于湿邪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湿邪致瘀""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机,"从湿论治",依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配合现代医学共同治疗.本文详细介绍了刘明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同时附1例典型病案以探讨临证体会,供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六维辨证探讨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调适时攻下、逐邪外出、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对其相关方证的辨证和治疗仍需梳理清楚.文章结合六维辨证分析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从病因病性角度,温热主以承气汤类方泄热攻下,湿热主以宣清导浊、化湿通腑;从病期角度,气营血期均可通下以给邪(邪热、瘀热)出路;从病势角度,辨邪正态势、传变态势、邪气趋势而采用纯攻下、攻补兼施等;同时结合病理、病位而兼证兼治,以期为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