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刮痧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刮痧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30例非急症期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气滞血瘀型11例,湿热痹阻型8例,寒湿痹阻型7例,肝肾亏虚型4例。主要刮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病变或疼痛段的夹脊穴、阿是穴、肾俞穴、委中穴,每次以刮至出痧为度,2~5 d(痧退)刮1次,2次为1个疗程,共刮3个疗程。比较刮痧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结果:与刮痧前比较,刮痧后患者JOA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血清IL-1β含量减少、血清IL-10含量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患者JOA评分提高高于湿热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滞血瘀型、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患者血清IL-10含量提升高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刮痧治疗LDH疗效确切,对实证证型疗效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脾胃气虚气滞证的演变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体质及术后中医证候特征,探索其证候演变规律.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建立中医证候要素数据库,归纳总结高频证候要素及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术前体质:87.7%的患者为偏颇体质,其中虚证(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57例,占31.8%;实证(血瘀质、特禀质、痰湿质、气郁质和湿热质)100例,占55.9%;平和质22例,占12.3%;术前偏颇体质患者术后排气较平和质患者延迟.术后症状分布:术后1 d频次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肠鸣音异常、未排便、神疲、乏力、未排气、懒言、腹胀、气短8项;至术后4 d起,无超过50%的脾胃气虚气滞证证候要素;但出院当日仍有超过10%患者存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证表现.术后证型演变规律:术后1 d,符合脾胃气虚气滞证的虚实夹杂证型有151例,占比84.4%,而虚证和实证表现的分别有16例和11例,均占比不足10%.至出院当日,仍有24.6%患者存在虚实夹杂表现,20.1%患者存在虚证表现.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以脾胃气虚气滞证为主要证型,术前偏颇体质患者更易产生排气排便延迟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特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利用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应用特点,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选穴、刺灸法应用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灸治疗PHN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Excel2019建立针灸治疗PHN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10.1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37篇文献,提取262条针灸处方数据,涉及11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 432,使用频次前10位腧穴分别为阿是穴(214次)、夹脊穴(198次)、足三里(74次)、太冲(74次)、三阴交(66次)、合谷(65次)、阳陵泉(62次)、血海(60次)、支沟(53次)、曲池(5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阿是穴-夹脊穴.腧穴处方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和社团分析最终得到2个核心腧穴群.疗法分析显示,毫针针刺为针灸治疗PHN最常用的干预措施;证型-腧穴分析显示,PHN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经郁热、瘀血阻络与脾经湿热;补泻-腧穴分析显示,操作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PHN以局部取穴为主,常选用阿是穴、夹脊穴,注重与远端腧穴的配合,多根据不同证型取其表里经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操作,常用毫针针刺配合电针、刺络拔罐等疗法,可为针灸治疗PHN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医大师伍炳彩辨治产后痹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产后痹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营卫气血失和是关键,病机主要涉及虚、邪、瘀等.伍炳彩教授将产后痹分为营卫不和证、风湿表虚证、湿热瘀阻证、脾虚夹湿证、肝郁气滞证以及瘀血阻络证六种类型,并分别确立辨治六法,分别是调和营卫、祛风固表、清热化瘀、健脾化湿、疏肝理气和活血祛瘀,从而使得脉络得通,痹证自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舒琦瑾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医案收集和研究分析,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舒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加以佐证.[结果]舒教授提出,"热毒血瘀"为手足皮肤反应的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热毒、血瘀、湿邪、血虚、风燥等因素相互兼夹转化.临床上根据手足皮肤反应前、中、后期变化将其分成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三种证型,并随证创立"手足宁方"系列方剂.文中所附两则医案呈现了手足皮肤反应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养血润燥、祛风通络,疗效确切.[结论]舒教授以"热毒血瘀"角度为切入点治疗手足皮肤反应,根据临床证候变化,灵活辨证,随证立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9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EMs患者95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兼夹体质的关联关系以及与年龄、合并痛经的关系.[结果](1)EMs患者的体质分布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阳虚质65.1%(624/959)、气郁质 58.4%(560/959)、气虚质 52.8%(506/959)、血瘀质 44.2%(424/959)、痰湿质 42.5%(408/959)、湿热质41.9%(402/959)、阴虚质 39.6%(380/959)、平和质 26.8%(257/959)、特禀质 16.6%(159/959);患者中单一体质者较少,占比为20.2%(194/959),兼夹体质者居多,占比为79.8%(765/959).(2)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结果发现相关规则33条,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其中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3)与35岁及以下患者相比,35岁以上患者中血瘀质所占比例较大(P<0.05);与无痛经患者相比,合并痛经患者各偏颇体质占比均增加、平和体质占比减少(P<0.05或P<0.01).[结论]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是EMs患者的高发体质类型,EMs患者中医体质兼夹现象普遍存在,较单一偏颇体质更为常见;从温阳、解郁、益气、活血角度管理EMs,及时纠正偏颇体质,防止疾病进展,可有效发挥中医体质调理的"治未病"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王自敏教授分期分型辨治IgA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分期分型辨治IgA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案,总结探讨王老治疗IgA肾病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结果]王老认为,IgA肾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肺密切相关,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者合而为病,并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湿、热、瘀、虚",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急性发作期分为风热袭肺型、心火亢盛型、湿浊犯脾型和下焦湿热型,慢性持续期分为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亏虚型以及瘀毒阻络型.王老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给予银翘散、导赤散、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黄芪地黄汤、六君子汤合右归丸、自拟黄槐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王老指出,本病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治则,主张中西医结合,并善用药对精准治疗.所附医案首诊时辨为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予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后随证加减,疗效甚佳.[结论]王老分期分型治疗IgA肾病经验丰富,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湿、热、瘀、虚",对治疗本病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