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科全麻技术在不同阶段低龄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分析婴幼儿及学龄前两个阶段牙科全麻技术(DGA)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牙科治疗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儿童 647 例,按照年龄段分为两组.婴幼儿组(3 岁以下)135 例,学龄前组(3~6 岁)512 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就诊原因、治疗牙数、治疗内容、治疗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总中位数年龄47(38~56)月,并发其他疾病者占比 32.2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原因主要为疼痛和猛性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牙数中位数 14(12~16)颗,治疗时间中位数 110(95~130)min,婴幼儿组均低于学龄前组(均P<0.05).治疗内容包括窝沟封闭、拔牙、充填治疗和牙髓治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麻醉效果评价为优者占比 96.9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婴幼儿组烦躁比例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口渴、进食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 岁以下婴幼儿较 3~6 岁学龄前儿童DGA下治疗牙数量更少,时间更短,虽然术后烦躁发生率较高,但是疼痛、口渴和进食困难发生率更低.对于 3 岁以下婴幼儿牙科疾病,DGA技术是较为安全、高效的解决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牙科全麻技术在低龄儿童口腔健康保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牙科全麻技术 ( 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 DGA),是一种采用麻醉药物使儿童进入无意识状态,并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牙科治疗的管理技术[1] ,可为低龄儿童提供高效的口腔诊疗服务,不仅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诊疗体验,也避免了常规治疗中多次复诊给家长造成的不便[2] .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开展牙科全麻技术的相关医疗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对军队综合医院利用牙科全麻技术为低龄儿童实施口腔健康保障提供基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225例牙病患儿应用牙科全麻技术治疗情况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牙科全麻技术(DGA)治疗牙病患儿的情况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应用DGA治疗的225例病例,治疗项目包括拔牙术、间隙保持、牙髓治疗、龋齿充填术、前牙透明冠修复术、后牙金属预成冠修复术、窝沟封闭等,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患儿年龄2.03~17.8岁,<3岁14例,男女分别为8例、6例;3~6岁166例,男女分别为103例、63例;6~12岁35例,男女分别为28例、7例;>12岁10例,男女分别为8例、2例,且均为智力障碍或自闭症患儿;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6颗牙的治疗项目:龋齿充填术46.44%,牙髓治疗47.64%,拔牙术1.37%,窝沟封闭4.55%,丝圈保持器0.99%,前后牙预成冠修复占龋齿充填术和牙髓治疗术的50.95%,各治疗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查除1例自闭症患儿不配合检查,其他无异常;3个月到1年复查结果1颗深龋护髓充填、1颗牙髓炎活髓切断、5颗牙髓炎根管治疗共7颗乳牙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2颗金属预成冠脱落,1个保持器脱落,7颗前牙透明冠修复充填物折断,2颗新生龋.结论:DGA是不配合儿童进行牙齿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龋齿充填术和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的主要项目,治疗效果肯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46例喉罩插管全麻技术在儿童牙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科恐惧症又称为牙科焦虑症(DA),在儿童牙科门诊中发病率达80%左右[1],对于儿童DA患者,仅仅使用行为诱导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欧美国家的儿童口腔医师普遍开展了笑气氧气联合镇静技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有不少DA儿童无法在笑气氧气联合镇静下完成治疗[2,3],因此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严重身心影响.部分自闭症、先天心脏病、发育迟缓的患儿往往伴有严重龋病等牙科疾病,此类患儿牙科焦虑比例也较高,大部分不能正常完成牙科治疗,以往采用恐吓、按压、捆绑等形式进行行为管理,但因患儿哭闹、反抗,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并且强制的行为管理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开展喉罩插管七氟烷全麻下儿童牙科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牙科全身麻醉技术治疗 儿童牙病的接受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了解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采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牙病的接受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生向有需要的患儿家长建议DGA治疗时的医患沟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544名符合DGA治疗适应证患儿的家长,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接受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20.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儿家长的接受度进行统计描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接受度VAS平均值为(43.80±29.49)mm,仅17.8%的家长接受度较高(VAS值在76~100 mm).经分析,"家长是否有全麻经历""家长是否听说过DGA治疗""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智力发育""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记忆力"和"家长认为DGA治疗采用何种麻醉方式"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使用DGA治疗儿童牙病的接受度不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当向有需要的患儿家长建议采用该治疗时,临床医生应该积极普及相关知识,改善家长认知,使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和患儿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全麻下儿童牙科日间手术按时手术率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口腔全麻技术( dcntalgeneral anesthesia, DGA)开展至今,为无数残障儿童和不合作儿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牙科治疗. 它能一次性、无痛的解决患儿口腔内牙齿各种问题. 避免了牙科畏惧症的产生. 帮助家长解决了难题,保护了患儿的身心健康[1]. 我院自2016年开展日间手术模式进行全麻下儿童牙科治疗技术以来,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作为治疗患儿牙齿的方式. 由于患儿住院时间短,如何保证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到位,符合全麻手术要求,保证患儿安全,提高DGA日间治疗按时手术率,我院探索性进行了前置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七氟烷吸入式全麻技术在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儿童牙科畏惧是患儿在儿童牙科治疗中常见的不能配合相应口腔治疗的而出现的抗拒治疗行为. 据统计,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发生率高达70%[1],主要是由于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而造成. 儿童牙科畏惧造成的不配合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牙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高速涡轮手机与其他利器的使用也易造成患儿软组织损伤等意外伤害,还加重了医生的操作难度与心理负担,影响工作效率,近年来已引起了儿童口腔医师的重视. 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儿童牙科畏惧是儿童口腔医生面临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捆绑束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辅助手法,但是此法难以有效改善患儿在治疗期间产生的恐惧心理反而更加重患儿恐惧,影响患儿心理健康[2].因而,应用药物性行为管理如镇静或全身麻醉技术等措施,对提高患儿口腔治疗的配合度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在儿童口腔治疗时,全麻技术与传统束缚辅助治疗相比,前者更具人性化与安全性,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3]. 我院所采取的七氟烷经喉道插管吸入式全麻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且安全无创的儿童牙科治疗全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牙科畏惧症儿童牙科全麻技术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和生长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重度低龄儿童龋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在牙齿治疗中容易出现牙科畏惧症(DF).文中探讨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对DF患儿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摄入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因无法配合门诊龋齿治疗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全身麻醉治疗前后和束缚治疗前后儿童口腔生活质量,膳食调查分析、咀嚼功能、人体成分及体格测量的变化.结果 牙科全身麻醉技术治疗后6个月儿童ECOHIS总分,对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束缚治疗后6个月儿童ECOHIS总分、儿童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对家庭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儿童的口腔疼痛、口腔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治疗和束缚6个月后儿童的体重指数、蛋白质百分比、骨骼肌百分比、体脂百分比、摄入的能量、脂肪、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和胆固醇,咀嚼功能、体格生长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机盐百分比、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科全身麻醉技术减少儿童对看牙的恐惧,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营养摄入,有利于恢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全麻与深度镇静下的儿童口腔治疗:家长接受度、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疗效是否有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口腔疾病患儿的家长对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比较接受全麻及深度镇静下口腔治疗患儿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并研究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差异.方法 对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31例患儿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问卷调查;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全麻或深度镇静治疗的共83例患儿,进行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对比问卷调查,比较术前术后生活质量得分;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采取全麻或深度镇静手术治疗且1年后复诊的149例患儿,比较术后疗效.结果 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家长优先选择深度镇静麻醉方式,29.01%的家长优先选择全麻麻醉方式,8.4%的家长优先选择强制治疗的方式;全麻及深度镇静术后患儿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性改善,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麻术后患儿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显著;深度镇静术后患儿疼痛症状和家长压力均明显改善.全麻及深度镇静术后1年复查,术后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家长对深度镇静下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接受程度最高,其次接受全麻下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对强制治疗的接受程度最低.经全麻及深度镇静口腔治疗后,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经全麻及深度镇静口腔治疗后,患儿均有良好的术后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家长对儿童口腔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研究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治疗中所用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3—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21名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由其完成问卷,应用100 m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表示家长对4种高级行为管理技术(主动固定、被动固定、镇静、全身麻醉)的接受度.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高级行为管理技术接受度顺序依次是镇静→主动固定→全身麻醉→被动固定.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4组VAS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示,家长的居住地、教育水平、年龄与各种高级管理技术接受度无相关性(P>0.05),家长收入及患儿牙齿治疗量与全麻的接受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高级行为管理技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时代不同,家长对高级行为管理技术的接受度也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