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处方干预对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心理处方干预降低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50名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干预;2022年6月到2023年5月住院的49名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处方干预,包括深度访谈、正念冥想、静心呼吸、亲子沙盘、亲子芳香疗愈、家长座谈会6个单元,持续4周.结果 两组各48名照顾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广泛性焦虑评分、应激(压力)反应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处方干预有利于降低初诊肉瘤儿童照顾者的焦虑及应激(压力)反应,调整照顾者心理应激状态,满足照护需求,改善照护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面部急性外伤临床分析及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整形美容技术用于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面部急性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整形美容治疗,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采用瘢痕美容评估及评级量表(SCAR)评价瘢痕情况,调查患儿家长对瘢痕的满意度。分析患儿的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采用GraphPad Prism 8.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面部外伤患儿338例(364处),男223例,女115例,年龄1~14岁,平均4.5岁。其中磕伤307例,锐器割伤14例,车祸伤13例,狗咬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累及多个解剖区域,其中额部(174例)最多,所有创面均采用整形美容技术成功修复。术后3、6、12个月瘢痕SCAR评分分别为(2.9±1.0)分、(1.9±0.7)分、(1.8±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12个月家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4±0.7)分、(7.9±0.7)分、(8.2±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创口受累区域是否多发及预后瘢痕的宽度是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多由钝物磕伤引起,额部好发。根据创面特点采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可以实现伤口最佳愈合,改善瘢痕预后,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抽动障碍干预治疗现状及家庭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儿童干预治疗现状及家庭干预需求,并分析干预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62例患儿及其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干预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62例患儿接受了调查,家庭关注的主要方面为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目前患儿以接受药物治疗为主(102/126,80.9%),77.8%的家长认为治疗效果不太理想;276例患儿及家庭提交了需求部分的作答(76.2%),其中社会支持需求得分最高为(2.69±0.9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有无合并症、疾病严重程度、家庭月收入、家长焦虑程度和对治疗是否关注是家庭干预治疗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目前抽动障碍干预治疗方式较为单一,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家长对于干预治疗的需求较高,家庭的需求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工作者在选择干预治疗时结合家庭治疗需求,制定更加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延续护理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童肾病科就诊的240名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患儿家长延续护理服务总均分为(4.12 ± 1.08)分,其中对于疾病知识、并发症预防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护理服务维度的需求最高,为(4.67 ± 0.53)分;52.80%(113/214)的患儿家长希望通过网络通讯的方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64.49%(138/214)的患儿家长希望由专科医生和护士为其进行护理服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患儿住院时间、患儿激素使用时间、感染发生情况是影响患儿家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因素( P<0.01)。 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家长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较高;建议发挥专业医护团队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患儿住院时间和激素使用时间不同的患儿家长延续护理需求程度不同,建议医院探索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耳廓畸形的自愈性及耳廓矫正器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廓畸形(CAD)患儿的自愈性及采用耳廓矫正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CA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意愿进行分组:不同意采用耳廓矫正器进行治疗但愿意接受随访者纳入观察组,在出生后1个月和1年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随访,统计患儿耳廓自愈比例(痊愈和有效耳数占该组患耳总数的比例);同意采用耳廓矫正器进行治疗者纳入无创矫正组,并根据患儿初始矫正年龄分为≤7 d、8~28 d和>28 d 3个亚组,该组患儿采用国产耳廓矫正器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1年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随访,统计耳廓治疗有效比例(痊愈和有效耳数占该组患耳总数的比例),并对初始矫正年龄≤7 d、8~28 d、>28 d 3个亚组的耳廓矫正器佩戴时间进行统计分析,3组间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共纳入43例患儿(71只耳),男21例,女22例,出生后(2.1±0.3) d,左侧34只,右侧37只。无创矫正组纳入24例患儿(41只耳),男8例,女16例,出生后(29.1±23.8) d,左侧20只,右侧21只;初始矫正年龄≤7 d组有6例(10只耳),8~28 d组有6例(9只耳),>28 d组有12例(22只耳)。通过随访观察,43例观察组患儿(71只耳)出生后1个月和1年自愈比例分别为29/71和30/71,其中垂耳分别为23/31和24/31,扇贝耳均为3/6,复合畸形均为3/3,其他畸形均为0。24例无创矫正组患儿(41只耳)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1年有效比例分别为41/41和35/41,其中耳轮畸形均为12/12,垂耳均为3/3,杯状耳分别为7/7和5/7,扇贝耳均为4/4,环缩耳分别为6/6、5/6,招风耳分别为2/2和0,复合畸形分别为6/6和5/6,小耳畸形(Ⅰ度)均为1/1,治疗结束后1年共有4例患儿(6只耳)出现了反弹。初始矫正年龄≤7 d、8~28 d和>28 d 3组患儿耳廓矫正器佩戴时间分别为(31.8±11.2) d、(31.3±10.1) d和(41.8±13.8)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2, P=0.043);≤7 d与8~28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6),≤7 d与>28 d( P=0.043)、8~28 d与>28 d( P=0.041)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AD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其中垂耳、扇贝耳的自愈能力较高;国产耳廓矫正器治疗CAD具有较好的效果,初始矫正年龄越大需要的矫正时间越长,CAD类型对矫正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0~6岁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6月通过线上自填式问卷,开展我国0~6岁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疫苗的信任度及接种态度的横断面调查,采用χ 2检验比较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度、同时接种态度以及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态度不同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10 916名0~6岁儿童家长,其对疫苗的信任度为67.20%,其中安全性(55.80%)是限制疫苗信任度的关键因素。37.94%(4 142/10 916)的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两种以上疫苗,85.07%(9 286/10 916)的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异常反应。家长年龄大、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高是儿童家长对疫苗信任的促进因素( P<0.05);通过接种APP或公众号( OR=1.330,95% CI:1.188~1.489)以及接种门诊派发的科普传单( OR=1.120,95% CI:1.020~1.228)获得疫苗知识是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的促进因素。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高是儿童家长愿意同时接种的促进因素( P<0.05),儿童年龄小和家长年轻、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低是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素( P<0.05);中部地区儿童家长为儿童同时接种的接受度高,西部地区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程度低( P<0.05);自己看书上网获取疫苗知识( OR=1.257,95% CI:1.153~1.371)、城市居民( OR=1.173,95% CI:1.062~1.295)、有工作( OR=1.109,95% CI:1.015~1.212)的儿童家长同时接种的意愿更高;选择接种进口疫苗是儿童家长担心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促进因素( P<0.05)。 结论:0~6岁儿童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阶段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式,重视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宣传,对提高儿童家长疫苗信任度十分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在学龄前患儿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精准切除术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1例腹膜后NB患儿,患儿术前均行全腹部平扫+增强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20软件进行处理,使用多层编辑、阈值调节、区域增长、3D编辑等命令重建出肿瘤及周围重要血管,输出标准化的3D打印stl格式文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肿瘤模型。根据3D重建结果进行精准手术规划,确定最佳手术方案。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在3D打印技术规划下完成手术,其中9例患儿实现肿瘤精准完整切除,2例患儿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间为140~75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为100~1 500 mL,平均240 mL。术后病理报告示NB 9例,节细胞NB 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包括1例严重腹泻合并乳糜漏,予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左髂动脉吻合后左下肢负重困难,予康复理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为1~30个月,2例出现原手术区域复发,其中1例化疗后接受再次手术、1例继续化疗中,2例姑息性切除患儿予化疗带瘤生存。应用3D模型病情沟通后患儿家长对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知晓率明显高于CT交代病情。结论:3D打印技术能准确评估儿童腹膜后NB与周围重要血管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手术方式的认知程度,有利于筛选最佳手术方案,实现肿瘤精准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低龄儿童龋全身麻醉下治疗后再次患龋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全身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的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患儿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分析其治疗前后患龋特点,并探究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83例2~4岁、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的S-EC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7、13个月采集其口腔检查、临床诊疗内容和调查问卷信息。统计分析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和口腔保健习惯等在治疗后无龋和再次患龋儿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分析治疗后再次患龋特点及龋坏类型(分为再发龋和继发龋,前者指对原发龋病灶进行修复后在同一牙齿其他部位发生的龋,后者指在已有修复体边缘或底部发生的龋)。结果:在完成7~13个月随访的70例患儿中,29例(41%)在13个月观察期内保持无龋,41例(59%)在13个月观察期内出现个别牙再次龋坏。全身麻醉下龋齿治疗后除下颌乳切牙外其他牙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再次患龋,其中上颌乳切牙以继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和12),上下颌乳尖牙及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均较高(上下颌乳尖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2和6,上下颌第一乳磨牙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6和1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以再发龋为主(再发龋和继发龋牙数分别为19和5)。治疗后再次患龋牙面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乳磨牙邻面(37)、乳磨牙 面(28)、乳尖牙邻面(13)、乳磨牙颊舌面(12)、乳前牙唇舌面(10)、乳尖牙唇舌面(8)和乳前牙邻面(5)。治疗前龋坏程度、临床诊疗内容和患儿及家长基本情况在治疗后保持无龋和再次患龋的两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饮食和口腔保健习惯方面,治疗后7和13个月随访时患龋组甜食摄入频率均显著高于无龋组( P<0.05)。 结论:2~4岁S-ECC患儿全身麻醉下治疗后有较高的再患龋风险,定期复查维护十分必要;复查中应着重预防和治疗乳磨牙新发和继发龋坏,以及乳前牙继发龋坏;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是治疗后再次患龋的重要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膈疝为首发症状的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7 d,以"产前发现膈疝1月余,出生后1周"于2019年5月收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其母孕35周时超声发现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肝大、双肾大,羊水多。出生后发现患儿呼吸频率较快,就诊于我院,收入院后完善检查,家长拒绝手术后出院。出院后1周患儿呼吸频率仍较快,遂入院。患儿系其母孕38周经剖宫产分娩,第2胎,出生时患儿体重为4 000 g。患儿母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遗传代谢病家族史,第1胎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本次孕期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患儿入院接受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可,面容特殊,头较大,眼距宽,鼻梁宽,嘴较大,肌张力略低。患儿口周及肢端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弱阳性,呼吸促,55次/min。左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许肠鸣音;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左上腹可见1个多余乳头,腹部略饱满,肝位于肋下约5 cm,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触诊软,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患儿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基本正常。胸片及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肠管疝入左侧胸腔(图1),诊断为左侧膈疝。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为开放状态,管径约4 mm,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宽约2 mm;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大,肝上界位于右锁中线第6肋间,肋下约4.3 cm,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肾约为8.3 cm×3.4 cm×3.1 cm,右肾约7.5 cm×3.9 cm×3.9 cm,双肾实质回声略增强。睾丸精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睾丸鞘膜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