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MRI、CT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IMT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讨论并总结肝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20例镜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11例位于肝右叶,9例位于肝左叶,其中13例位于肝边缘或包膜下.16例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T1WI 13例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 14例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4例中央可见小结节状异常信号,相对于病灶主体在T1WI上呈更低信号,T2WI上呈更高信号,11例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2例DWI上呈等信号.三期增强扫描:20例均表现为延迟性强化,15例呈环状强化;3例呈分隔样强化,3例呈全瘤样强化,4例可见"厚壁圆环中心点"征,4例见门静脉漂浮征.结论 肝IMT多发生于肝包膜下或肝边缘,增强扫描多呈延迟性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漂浮征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肝IM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重要亚型.IMNM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伴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肌酶谱的显著升高.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间质性肺病和心肌受累等骨骼肌外表现.自2003年首次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以来,IMNM逐渐被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所认识.IMN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的小样本调查中,IMNM的发病率为0.83/10万,患病率为1.85/10万;而在欧洲西班牙北部地区,抗HMGCR抗体阳性患者的IMNM发病率为0.6/10万,患病率为3/10万,目前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IMNM的患病风险因素包括易感等位基因如HLA-DRB1*11,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感染病毒感染等.诊断IMNM需要综合考虑肌肉受累症状、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肌酶谱水平和肌活检病理等检查结果.目前,IMNM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能采用利妥昔单抗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针对B细胞及其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过程,未来的研究可能揭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旨在系统介绍IMN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相关辅助检查,并探讨当前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IMNM的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4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诊断为肺腺癌且伴有SMARCA4缺失病例42例,回顾性分析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结果:42例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穿刺标本35例,手术标本7例。男性3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9.5∶1.0。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岁。吸烟者33例,平均吸烟时长37年。有呼吸系统症状25例(59.5%)。TNM分期Ⅰ期4例(9.5%),Ⅱ期2例(4.7%),Ⅲ期18例(42.9%),Ⅳ期18例(42.9%)。肿瘤组织均为非黏液腺癌,无贴壁模式,大部分为低分化腺癌,组织形态多样,可见横纹肌样形态细胞、瘤巨细胞及坏死。肿瘤细胞胞质大部分嗜酸性,胞质内有嗜酸性小球,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织化学:29例(69.0%,29/42)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0例(40.0%,10/25)表达Napsin A,20例(100.0%,20/20)INI1未缺失;40例(95.2%,40/42)肿瘤细胞BRG1完全缺失,2例(4.8%,2/42)为BRG1部分缺失;PD-L1(22C3)59.2%(16/27)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OS1、MET、RET及KRAS突变,6例(6/8)SMARCA4突变,7例(7/15)p53、4例(4/8)STK11及1例(1/8)KEAP1突变。驱动基因改变多见于女性患者( P<0.05)。随访1~25个月,4例死亡,20例进展。 结论:SMARCA4缺失性肺腺癌缺乏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大部分表达TTF1,少数病例有驱动基因的改变,有必要对肺腺癌常规进行BRG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筛选出此类病例,以便采用更精准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噬细胞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间质性肺疾病是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临床症状与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巨噬细胞通过参与固有免疫并启动适应性免疫中淋巴细胞的激活,促使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因其在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所具有的异质性,在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中逐渐被关注。本文从巨噬细胞的起源、分布与极化,肺部巨噬细胞的特点及在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巨噬细胞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近期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探寻巨噬细胞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幼年皮肌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幼年皮肌炎(JDM)是最常见的幼年特发性炎性肌病(JIIM),以皮肤和肌肉的非化脓性炎症为特点,肺部等重要脏器受累较常见。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阳性JDM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溃疡、掌部丘疹、脱发和关节炎,间质性肺病(ILD)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清铁蛋白(SF)、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和白细胞介素(IL)-18的水平可作为监测疾病活动性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难治性患者也可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JAK抑制剂和人免疫球蛋白。早期积极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JDM有助于缓解病情、逆转脏器损害并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疾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细胞因子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大动脉炎(TA)等自身免疫疾病(AI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取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的834例AID患者常规项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IL-10检测数据,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HC)血清中细胞因子4项水平。同时将AOSD、T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塞综合征(BS)疾病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另对SLE的两个重要的器官受累(肾脏、神经系统)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9和R 4.2.2软件。组间差异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并使用Dunn法来校正多重检验可能带来的假阳性。 结果:比较IL-6在各组中的水平,除了BS组和抗磷脂综合征(APS)组,其余各个AID组和HC组相比,AID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HC组[3.85(2.00,8.55)pg/ml],其中 ANCA相关血管炎(AAV)组[3.85(2.00,8.55)pg/ml],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组[7.80(2.50,6.50)pg/ml],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组[3.65(2.08,12.83)pg/ml],类风湿关节炎(RA)组[5.50(2.20,16.10)pg/ml],SLE组[4.70(2.75,16.55)pg/ml],干燥综合征(SS)组[3.20(2.00,8.90)pg/ml],系统性硬化症(SSc)组[2.70(2.00,8.90)pg/ml],TA组[3.40(2.00,6.50)pg/ml],其他疾病组[4.40(2.00,11.10)pg/ml],尤其是AOSD组[15.20(2.10,39.20)pg/ml],校正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c<0.05)。同时,AOSD组和HC组相比,血清TNF-α[7.40(5.60,10.95)pg/ml]、IL-10[5.00(5.00,7.58)pg/ml]水平高于HC组[(7.15(5.93,8.00)pg/ml,5.00(5.00,5.00)pg/ml],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c<0.05)。活动期的AOSD、BS、SLE、TA患者血清中IL-6、IL-8水平较非疾病活动组呈现升高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另外,狼疮肾炎亚组较非狼疮肾炎亚组,血清中IL-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较非神经精神狼疮亚组血清中IL-6、IL-8、TNF-α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是IL-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 结论:AID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下临床常规实践中还是以血清IL-6水平变化最为经典和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皮肌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皮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可出现典型皮损、近端肌无力和多器官受累表现,亦可伴发恶性肿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国内外成人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和专家建议作为依据,制定成人皮肌炎诊疗共识,供各级皮肤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人群中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中多发性肌炎(PM)的发生率及其特征,探讨IIM中PM是否被过度诊断。方法:纳入2008—2019年于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依据Bohan与Peter标准诊断的所有IIM患者。确定诊断的PM(definite PM,dPM)定义为具有典型的PM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包括肌酸激酶(CK)升高和肌无力,肌活检呈现肌细胞膜表达MHC-I阳性和CD8 +T细胞浸润肌内膜。同时,参照IIM各亚型的最新诊断标准,排除DM、抗合成酶综合征(ASS)、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和其他肌病。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 χ2检验用于比较dPM组和其他IIM亚型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 结果:共1 259例IIM纳入研究,其中1 015例(80.6%)为DM,244例(19.4%)为PM。参照严格定义的dPM标准,IIM中仅有0.5%(6/1 259)的患者可被诊断为dPM。原先诊断为PM的患者在新的IIM亚型分类中多数为IMNM和ASS,其中48.0%(117/244)为IMNM,32.0%(78/244)为ASS。6例dPM患者中女性4例,占66.7%,其中1例合并RA,1例合并SSc。所有dPM患者均有肌无力,轻度CK升高[611(391,1 451)]U/L,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均为阴性。除了1例dPM患者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接受免疫调节治疗外,其余5例患者均予低/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在随访(38±26)个月后,患者肌力均改善。结论:PM是一类非常罕见的IIM临床亚型,PM在临床上存在过度诊断。严格定义的PM是一类临床症状轻,预后好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骨骼肌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对骨骼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分析两例COVID-19患者骨骼肌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发现,其中1例来自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患者腓肠肌穿刺标本,另1例来自血栓形成所致左下肢截肢的标本。结果:患者均出现肌肉疼痛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生化指标异常,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病理改变较轻微,在所检查的两个肌肉病例中未发现明显的急性组织学改变或炎症。1#患者的病理显示主要是散在的肌纤维萎缩,而2#患者则出现肌纤维坏死和轻微炎症。CD68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1#患者鉴别诊断包括慢性神经肌肉疾病,2#患者则存在血栓形成引起的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结论:两例COVID-19患者与骨骼肌损伤有关的临床证据和病理改变表明SARS-CoV-2与肌肉组织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作用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支气管源性囊肿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23年3月经手术完整切除囊壁并经病理确诊的腹腔支气管源性囊肿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1~65(45±12)岁。2例患者因腹痛就诊,5例患者因体检发现。8例患者囊肿均来源于腹腔,2例患者囊肿位于胰尾、脾脏及胃后壁之间,1例位于胃后壁,1例因肾上腺皮质腺瘤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其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完整切除,1例开腹行囊肿切除。8例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肿瘤直径1.5~8.9 cm,平均5.6 cm。大部分囊肿囊壁内衬覆呼吸道上皮,由杯状细胞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构成纤毛柱状上皮,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或有平滑肌束,腔内含浆液黏液腺体。其中2例可见软骨组织,1例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手术切除后随访时间5~107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腹腔支气管源性囊肿常于成年后被发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肿瘤标志物对其诊断无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