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效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利用院前数据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中100 13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 644例,女30 480例(性别变量缺失11例);年龄16~89岁[(50.1±21.1)岁]。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创伤类型(钝性伤或穿透伤)、院前时间[急救医疗服务(EMS)反应时间、EMS现场时间和EMS转运时间]、院前生命体征(收缩压、脉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创伤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将原始数据按入院年份分为训练集(2017年)和测试集(2018年)。其中训练集50 429例,测试集49 706例,按有无发生不良结局将患者分为无不良事件发生组(94 526例)和不良事件发生组(5 609例)。训练集中不良事件组为2 808例,测试集中不良事件组为2 801例。所有模型均基于训练集构建,采用神经网络(NNET)、朴素贝叶斯(NB)、梯度提升树(GBM)、自适应增强机(Ada)、随机森林(RF)、袋装树(BT)、分类增强机(CatBoost)和极度梯度提升(XGB)8种机器学习算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构建严重创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NET、NB、GBM、Ada、RF、BT、CatBoost和XGB模型在测试集中的灵敏度分别0.84,0.83,0.27,0.79,0.83,0.81,0.62,0.78;特异度分别为0.79,0.76,0.81,0.79,0.79,0.74,0.83,0.79;AUC分别为0.89(95% CI 0.88,0.90),0.86(95% CI 0.85,0.87),0.54(95% CI 0.53,0.55),0.86(95% CI 0.85,0.87),0.88(95% CI 0.88,0.90),0.83(95% CI 0.82,0.85),0.77(95% CI 0.76,0.79),0.86(95% CI 0.85,0.87),其中NNET模型的区分度最佳。NNET模型和NB模型的校准度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P值>0.05。 结论:NNET模型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快速预测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灾害护理救援技术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战救训练模式针对聘用制护士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方法:2019年8—9月,对天津康复疗养中心240名聘用制护理人员展开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5人和对照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培训,观察组采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培训后随堂操作技能考核并做护士灾害准备度问卷,比较2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项专项成绩分别为(96.15 ± 3.17)、(94.75 ± 5.41)、(95.17 ± 4.58)、(95.87 ± 3.44)、(91.68 ± 4.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56 ± 6.75)、(87.22 ± 4.35)、(90.12 ± 5.44)、(89.78 ± 5.89)、(80.12 ± 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40~3.652, P<0.01)。灾害准备度2组得分均处于灾害准备度中等水平,观察组在总得分、灾害知识、灾害技术阶段得分分别为(4.66 ± 0.16)、(4.83 ± 0.72)、(5.11 ± 0.87)分,高于对照组的(3.73 ± 0.27)、(4.13 ± 0.27)、(4.42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14、2.516、2.891, P<0.01)。 结论: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灾害现场急救技术水平及灾害准备度,但在灾后管理方面还需要强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航母火灾后短时大批量烧伤伤情特点分析及紧急救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关于航母火灾发生后烧伤伤员特点及相关救治方面的研究很少,航母火灾中如何高效实施烧伤急救成为卫勤救治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外军航母火灾发生原因,研究发现大批量烧伤伤员有批量烧伤、吸入性损伤高发、早期处理不及时及并发症多等特点,提出有效的救治策略:脱离现场、检伤分类、紧急救治与伤员及时后送。其中,航母火灾伤员的紧急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早期补液、创面处理和吸入性损伤的积极诊断和早期预防性插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市60家医院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填报正确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通过了解某市二级、三级医院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操作填报正确率现状,规范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操作选择,为提高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由某市病历质控中心专家组团队现场检查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60家)的2022年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操作,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0月15日按出院时间顺序排列前50份住院病案共3000份,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诊断上报正确率为93.8%,主要手术操作上报正确率为94.8%,无论是主要诊断还是主要手术操作三级医院的填写正确率与编码正确率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病案以医师责任为主,错误类型以选择错误居多,损伤中毒疾病及消化系统手术分类章节错误率最高.结论 该市整体住院病案首页诊断与手术信息填写较好,但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存在差异,各机构需构建住院病案首页质控闭环管理模式、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培训,加强病案科室建设,强化病案信息化管理促进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操作编码准确率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多车肇事损伤与死亡原因的因果关系评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多车肇事造成损害与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现场视频资料,现场勘查材料,询问笔录,车辆检验鉴定,尸体检验鉴定等材料对损害与死亡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的评定问题.方法 收集16例多车肇事死亡案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应用《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SF/T 0095-2021)及于晓军论文分类法,对事故发生过程、致伤方式、损伤时间、损伤是否构成致命伤等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定损害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结果 前述两种方法综合评定损害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结果相近.结论 综合运用现场视频资料,现场勘查材料,询问笔录,车辆检验鉴定,尸体检验鉴定等资料进行现场重建后,再参照《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进行综合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氯乙烯生产工艺下职业人群的肝脏损伤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比较电石法与乙烯法2种不同工艺下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的肝脏损伤状况差异并分析原因.方法 2022年6-9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某聚氯乙烯企业中电石法(78人)与乙烯法(69人)装置区的职业人群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职业史、防护设施等资料,体检时采集静脉血(4 mL/人)及尿液(10~50 mL/人),并收集受试对象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经ELISA法测定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8-OHdG),经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尿中的亚硫基二乙酸(thiodiglycolic acid,TDGA)浓度.结果 2组人群在年龄和性别比上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接害工龄、饮酒及每日睡眠时长的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岗位分类后,电石组6种岗位(F=6.94)及乙烯组5种岗位(F=6.74)的TDG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OHdG平均浓度与TDGA平均含量在电石组的聚合清理工(r=0.53)、聚合外操工(r=0.47)、维修保全工(r=0.45)及现场采样工(r=0.41)等岗位上呈现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在乙烯组的裂解反应工(r=0.64)、DCS操控工(r=0.51)、氧氯化工(r=0.50)及化学备料工(r=0.44)等岗位上同样呈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2组人群的 ALT(x2=15.41)、AST(x2=9.95)及 ALP(x2=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白蛋白/球蛋白异常人数显著高于乙烯组(P<0.05),肝脏B超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3,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中8-OHdG平均浓度超过90 μg/m3、尿中TDGA平均含量高于0.60 mg/L、男性、接害工龄>10年、习惯饮酒及每日睡眠时长<6h等因素均为导致2组劳动者出现肝脏损伤状况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该PVC企业中电石组人群发生的肝脏损伤程度显著高于乙烯组,与工作场所中电石组岗位接触氯乙烯浓度较高、累积接害时间长及接害工龄长、习惯饮酒、轮班工作制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反恐医学的形成演化、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进入 21 世纪后,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袭击方式日趋多样化,造成的伤亡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有别于普通的群体性伤亡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伤员救治在现场环境、伤员群体、损伤类型等方面都有着特殊性,各国医疗机构在有效应对恐怖袭击伤员救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反恐医学.近年来,反恐医学在应急预案、检伤分类、医疗救援响应、模拟演练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反恐医学的形成与研究进展、医疗救援应对恐怖袭击的实践应用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医疗救援系统更好地应对恐怖袭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探究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紧急医学救援队演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传统应急演练与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救援队演练中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方面的优劣势,探讨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是否适用于紧急医学救援队应急演练.方法:选取2015-09-01-2017-10-31期间广州市创伤烧伤紧急医学救援队开展的应急演练24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预先通知时间、地点、内容,将应急演练分为传统应急演练组(12例)和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组(12例),其中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组再按工作日与法定节假日,分为工作日日间组(4例)、工作日夜间组(4例)、法定节假日全天组(4例)3组,分别对比2组应急演练及3组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第一和第二小队各自规定集结时限内的人员到齐率、第二小队完成装备药品装车总用时、第一和第二小队各自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用时、应急演练从开始至结束总用时、现场检伤分类准确率、四大急救技术操作优秀率、急救知识理论考核优秀率.结果:传统应急演练组与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组在第一小队规定集结时限内的人员到齐率、第二小队装备药品装车总用时、第一小队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用时及应急演练从开始至结束总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二小队规定集结时限内的人员到齐率、第二小队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现场检伤分类准确率、四大急救技术操作优秀率、急救知识理论考核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第一小队规定集结时限内的人员到齐率、第二小队装备药品装车总用时、第一和第二小队各自从接到调令到出发用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二小队规定集结时限内的人员到齐率指标组间比较中,工作日日间组人员到齐率最高,达82.2%,与工作日夜间组、法定节假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日夜间组与法定节假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应急演练从开始至结束总用时指标组间比较中,工作日日间组总用时最短,仅为(79.6±5.7) min,与法定节假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工作日夜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作日夜间组与法定节假日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组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现场检伤分类准确率、四大急救技术操作优秀率、急救知识理论考核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盲突袭式应急演练在救援队演练中表现出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因此可作为紧急医学救援队常态化应急演练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合实践分析急诊男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优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8月8日21:19,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5名男护士在第一时间前往灾区参与灾害救援.从汶川地震到九寨沟地震,急诊科男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身体素质、生理方面、心理及家庭支持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在灾害现场救援如伤员现场检伤分类、伤员转运、协作医生进行现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层次受众的灾难现场SALT检伤分类技术的培训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综合多种方法培训不同医学背景学员灾难现场(sort assess lifesav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transport,SALT)检伤分类技术的成效.方法 以201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实习的五年级医学生、急诊科工作1~3年、4~5年年资医生、1~3年和4~5年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先行理论测试和模拟灾难现场检伤分类能力基线测试,其后应用讲座、桌面推演及实地演练三种方法开展SALT检伤分类技术培训,再重复理论测试和检伤分类能力测试.比较五组培训前后测试水平差异并评估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基线测试成绩中4~5年年资医生和护士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4~5年医生和护士组间差异不显著;五组培训后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尤其医学生、1~3年年资医生和护士进步明显(均P<0.05),培训后五组间成绩无差异;培训前医学生成绩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培训后提高显著且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综合讲座、桌面推演及实地演练是提高SALT检伤分类技术培训成效的有效教学方式,受众面广,适宜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