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鲁中地区农村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做好鲁中地区农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方法 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采用全员调查法,对淄博市每个区县所有村居实现全覆盖摸底排查,使用统一的调度统计表,对农村地区燃煤取暖住户开展实地走访、现场调查、交流座谈,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淄博市农村冬季燃煤取暖住户总数为25.64万户.全市居民冬季燃煤取暖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仅沂源县、高青县、淄川区3个区县燃煤取暖户数就占到了全市燃煤取暖总户数的74%以上.因境内山地较多,村居多而分散,集中供暖管道施工难度大,淄博市村居集中供暖普及受到极大阻碍.城镇化率与燃煤取暖户数占比呈负相关(r=-0.64,P<0.05),即城镇化率越高,农村燃煤取暖户数占比越少.淄博市各区县农村地区已部署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为群众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开展安全宣传引导、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但仍存在农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缺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薄弱、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论 应针对发现问题对标整改,从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施策,全面提升淄博市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实践与感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后依法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的关键,也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前提。本文将流调在疫情响应中的本质归结为应急处置,指出流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疫情,通过运用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围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现场快速处置、形成与验证假设、撰写报告加以阐述,并提出流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本文突出强调了现场调查的作用,提出在现场不但要侦查,还要假设,更要快速处置,并应及时将现场经验与发现问题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策略措施。本文还重点强调了通过全面查摆调查证据,形成和完善“证据链”,进而服务于验证假设的思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百年不遇,总结宝贵的现场流调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精准处置疫情、保持病例动态清零状态以及应对未来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升机作业环境对伤病员急救的影响及防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直升机紧急医疗服务(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HEMS)最初的设想源自战场上撤离受伤的士兵,用于战场救护和医疗后送,从1970年以来逐渐拓展到民用医疗领域。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凭借空中悬停、垂直起降技术在医疗救援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等优势,是目前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近20年来,在多数经济发达地区院前急救中均可见到直升机救援的身影,其在初级紧急医疗服务或创伤现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伤病急救领域极具推广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历史重病区村一起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云南省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的死亡原因。方法:对2020年6月15 - 20日大姚县2例疑似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尸体解剖,并采集血液及组织样本等进行常见毒物毒品定性分析。结果:2例病例所在地区均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历史重病区村,且死亡时间均发生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季节。2例病例间无血缘关系,死前均无明显异常症状,无特殊饮食,无农药和其他有毒化学药品接触史,常见毒物毒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尸体解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例1死于冠心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致急性心功能障碍,病例2死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结论:2例病例均通过尸体解剖排除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并确定了死亡原因。提示在发生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时应尽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积极通过开展尸体解剖,从病理学角度明确致死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应对新发传染病闭环管理的医院感染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德尔菲专家问卷构建急诊应对新发传染病闭环管理的医院感染指标体系,为加强急诊安全管理,发挥急诊应急处置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与现场调查,以"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为基础,对来自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理和医院管理共2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问卷,构建急诊应对新发传染病闭环管理的医院感染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问卷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第二轮专家问卷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65、0.310和0.406, P均小于0.001;最终形成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26个的指标内容框架。 结论:急诊应对新发传染病闭环管理的医院感染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问卷,涵盖面广、实用性强,自查与反馈并行,规范可信,注重成效,对于急诊应对闭环管理和紧急救治,评估急诊区域的医院感染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氨气泄露事件急诊心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一起急性氨气泄露事件中急诊开展相关心理干预情况,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借鉴。方法:于2020年8月,分析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章丘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6月氨气罐车泄漏事件中接诊的65例患者急诊救治情况,收集事件发生后急诊开展心理干预情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分析干预有效率。结果:65例就诊患者中出现氨气刺激反应者52例,符合轻度中毒者11例,中度中毒者2例。其中发生胸闷、呼吸困难者60例,痰中带血丝者11例,咽痛者58例,声音嘶哑者43例,畏光流泪者28例,视物模糊者13例,恶心、呕吐者18例,肺部干湿性啰音者2例。与刺激反应患者比较,轻、中度中毒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消极应对评分较高( P<0.05)。心理干预有效率98.7%。 结论:群体性公卫事件中急诊心理评估及干预对患者治疗具有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在处置渔民海洋捕捞作业时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对渔民海洋捕捞作业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1月石岛人民医院收治的渔民海上作业时中重度颅脑损伤67例伤员的临床资料,在接到渔船急救电话后,本抢救小组首先指导船靠岸前渔民自救、渔港码头现场救护、转运过程中及入院后急救和呼吸道管理,并对呼吸道管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渔民海洋捕捞作业时中重度颅脑损伤致伤原因以捕鱼卷扬机钢索击伤为主,甲板湿滑跌倒致伤次之,其具有伤情重,就诊时间延迟,感染率高的特点。本组58例伤员出院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Ⅰ级(死亡)3例(5.17%),Ⅱ级(植物状态生存)4例(6.90%),Ⅲ级(重残)6例(10.34%),Ⅳ级(轻残)24例(41.38%),Ⅴ级(恢复良好)21例(36.21%)。结论:对海洋捕捞作业时中重度颅脑损伤渔民予以早期积极呼吸道管理,能够较好地支持下一步颅脑手术的开展,也为有效救治渔民海上作业时颅脑损伤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输航班空中急症机场急救程序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运输航班空中急症机场急救程序,以期提高处置效率,减少医疗纠纷。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在某机场的空中急症处置,总结经验,完善救治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团队建设,提出一套空中急症的机场急救程序,主要包括机场急救中心收到并传递呼救信息、一线医护人员出动、现场诊治、患者搬运、转送综合医院和医院交接、返回整理等环节。实践表明,该急救程序可有效提高处置效率,减少医疗纠纷。今后还需加大机场急救程序培训并严格执行、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细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零通道"救治流程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对各环节等待时间和护患关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零通道"救治流程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对各环节等待时间和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采用常规"绿色通道"救治流程收治的43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采取"零通道"救治流程收治的51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零通道"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等待时间、救治结局、救治效率和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开始影像学检查时间、入院至开始用药时间和入院至开始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20% vs. 69.77%)( P<0.05);两组患者现场处置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院前至院内转接时间、设备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抢救技术、急诊环境和安全转运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零通道"救治流程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急救中可以缩短患者各环节等待时间,提高临床救治效率,改进护患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辽宁省可回收医疗废物处置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可回收医疗废物处置现况和影响回收的因素,以提高可回收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方法:2019年对辽宁省20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可回收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对25名管理人员和5名转运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有18家三级医院单独回收可回收输液瓶和输液袋;仅有1家综合医院收集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废弃瓶。可回收医疗废物量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有线性关系( F=47.177, P=0.000),综合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和可回收医疗废物产生量均远高于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影响回收的主要因素为医院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及时、院内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区域内缺少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转运人员依从性差。 结论:医院应及时制定、更新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收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管;建议采用废弃物追溯系统。加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按需评审可回收医疗废物企业资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