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1年8月上报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涉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原因、合并用药,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转归等信息,参考《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纳入3 036例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其中严重不良反应710例(23.39%),涉及的SOC居前5位者依次为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和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主要症状为过敏性休克、类速发严重过敏反应、寒战、发热等速发型严重过敏反应的表现。3 036例患者中1 543例痊愈,1 480例好转,3例未好转,2例有后遗症,2例死亡,6例结果不详。说明书以外不良反应涉及的SOC包括眼器官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和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结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ADR多与过敏反应有关,严重不良反应符合速发型严重过敏反应的特征,但可能存在说明书中未涉及的相关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的效果。方法:选取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组)。A组预充晶体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1 500 ml,B组预充晶体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1 500 ml,2组预充胶体液均为琥珀酰明胶1 000 ml。于复温阶段进行零平衡超滤,A组置换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2 000 ml,B组置换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2 000 ml。CPB过程中静脉贮血罐内持续滴注碳酸氢钠溶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分别于CPB转流前、转流30 min、开放升主动脉补充钙剂后5 min、零平衡超滤结束即刻和停机后5 min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行血气分析。于零平衡超滤开始前和结束后抽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 结果:与A组比较,B组转流30 min和零平衡超滤结束时PaCO 2、Ca 2+和HCO 3-浓度升高( P<0.05),pH值、BE、Glu、Lac、血清Na +、Cl -和K +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CP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离体应用促凝药对液体稀释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RL)、琥珀酰明胶注射液(succinylated gelatin,GE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稀释及应用人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g)、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对凝血的影响和纠正作用. 方法 择期行外科手术患者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L组、GEL组、HES组,每组6例.采集静脉血,37℃恒温下,每组保留部分全血外,余按分组予相应液体进行50%稀释,并应用不同剂量Fg、FⅧ,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分析凝血变化. 结果 RL组中,与全血比较,稀释后血液的K值延长、MA值减少(P<0.05).GEL组和HES组中,与同组全血比较,稀释后血液的K值延长、α角和MA值均减小(P<0.05).HES组血液稀释后的K值大于GEL组,MA值小于GEL组(P<0.05).RL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Fg后,与稀释血液比较,K值降低、α角及MA值增大(P<0.05),其中K值及α角偏离正常范围.稀释血液应用大剂量Fg后,K值、α角及MA值都偏离正常范围.GEL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或大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TEG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R值、K值与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值仍低于全血时的基础值(P<0.05).而稀释血液应用大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TEG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稀释血液应用FⅧ后,与稀释血液比较,TEG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L稀释对凝血的影响最轻,GEL次之,HES影响最明显.Fg对液体稀释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有纠正作用,但其纠正效果与液体种类有关,其中HES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需要大剂量Fg才能被完全纠正.FⅧ不能纠正血液稀释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降低肾脏摄取68Ga-exendin-4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为靶点的68 Ga-exendin-4 PET/CT是近年来新兴的诊断胰岛素瘤的新技术.由于68 Ga-exendin-4在肾脏异常浓聚,本研究旨在探明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降低肾脏摄取68 Ga-exendin-4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18岁且肾功能正常的拟行68 Ga-exendin-4 PET/CT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经静脉滴注500mL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照组滴注500m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滴注完毕后即刻经静脉注射68 Ga-exendin-4示踪剂,之后行PET/CT检查,并测量肾脏、胰岛素瘤病灶和正常胰腺组织的SUV.结果 研究共入组29例患者,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4例,1例因对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过敏退出本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肾功能、68 Ga-exendin-4的注射剂量、显像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肾脏的平均SUV和最高SU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1),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预滴注可将肾脏的放射性摄取降低5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胰岛素瘤病灶的平均SUV、最高SUV差异元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正常胰腺组织平均SUV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01).结论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能够安全、有效的降低人体肾脏对68 Ga-exendin-4的摄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预防宫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心脑损害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预防宫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心脑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剖宫产术的6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各23例,全部产妇施行常规蛛网膜下腔麻醉术,对照1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2组进行麻醉穿刺操作前30 min内给予高渗盐晶胶复合液静脉滴注,观察组麻醉穿刺操作前30 min内给予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in后施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3组产妇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后1 min及5 min的新生儿评分情况,检测脐动脉血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心肌肌钙蛋白、p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结果 3组新生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观察组和对照2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1组[(37.9±14.9)mmHg(1 mmHg=0.133 kPa)、(34.7±13.9)mmHg比(28.3±10.1)mmHg],观察组和对照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1组[(48.6±6.9)mmHg、(50.3±5.9)mmHg比(57.2±7.9 mmHg)](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1组[(278±34)U/L、(299±40)U/L比(513±70)U/L,(28±9)U/L、(33±11)U/L比(58±21)U/L,(236±48)U/L、(279±54)U/L比(578±76)U/L,(37±8)U/L、(42±10)U/L比(54±19)U/L](P<0.05).3组剖宫产妇女的下肢阻滞情况和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评分3组均为3级.结论 对剖宫产妇女施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静脉滴注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具有较好的预扩容和预防低血压的作用,过敏体质者可选择输注高渗盐晶胶复合液进行预扩容,可以有效预防宫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心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用于成人体外循环(ECC)管路预充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72例18岁以上于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ECC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组(20 ml/kg,A组)、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组(40 ml/kg,B组)、琥珀酰明胶组(20 ml/kg,C组)、琥珀酰明胶组(40 ml/kg,D组),每组各68例.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检测转前(T1)、鱼精蛋白中和后15 min(T2)、转后4 h(T3)及术后24 h(T4)的凝血功能.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手术种类及术前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术中红细胞用量、术后24 h红细胞用量、24 h胸液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血小板数量在T2时点组与A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血栓弹力图最大幅度值在T2时点,B组与A组、C组和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9).结论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作为ECC预充液,当剂量小于40 ml/kg时对机体凝血功能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7类液体治疗药品的安全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液体治疗常用的7类药品(普通林格液、乳酸林格液、醋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液体治疗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数据库中下载2004年第1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64个季度的相关数据,经数据清洗后,提取以7类常用液体治疗药品为首要怀疑药品及次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到相关报告病例2383例,其中普通林格液26例(占1.09%)、乳酸林格液479例(占20.10%)、醋酸林格液65例(占2.73%)、羟乙基淀粉256例(占10.74%)、琥珀酰明胶79例(占3.32%)、右旋糖酐154例(占6.46%)、人血白蛋白1324例(占55.56%);男性879例(占36.89%),女性985例(占41.33%),其他不详;年龄主要在18~64岁(950例,占39.87%);报告者以医师为主(634例,占26.60%).382例(占16.03%)病例死亡.各类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乳酸林格液(70例,占14.61%)与人血白蛋白(259例,19.56%)死亡病例占比最高.各类药品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多为免疫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及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结论: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主要与免疫系统和心脏器官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存在过敏史以及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患者容量指标;在使用胶体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肾脏及泌尿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密切监测肾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同步输注胶体与晶体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同步输注胶体与晶体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4例子痫前期产妇,均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初次行剖宫产术.依据术中输注液体类型将产妇分为胶体组93例和晶体组111例.胶体组产妇术中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晶体组产妇术中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情况、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以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 胶体组术中最低收缩压、最低舒张压及尿量均高于或多于晶体组(P<0.05),但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呼吸困难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体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晶体组,而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则低于晶体组(均P<0.05).两组产妇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胶体液同步扩容在预防子痫前期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所致低血压方面的效果优于晶体液,但可能对产妇凝血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纯晶体预充液对心脏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使用纯晶体预充液与晶体液混合胶体预充液对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90例,其中体外循环预充液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者30例为纯晶体组,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白蛋白者30例为晶体+白蛋白组,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琥珀酰明胶者30例为晶体+琥珀酰明胶组;比较3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3组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超滤量、尿量,术后24 h尿量、胸腔引流量及体外循环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转机前(T1)、鱼精蛋白中和后20 min(T2)、入ICU 6 h(T3)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最大振幅MA值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纯晶体组术中超滤量[(3 445±1 036)mL]、术中尿量[(2 523±1 237)mL]、术后 24 h 尿量[(2 528.5±235.6)mL]均多于晶体+白蛋白组[(2 914±975)、(1 621±1 092)、(1 858.3±288.8)mL]、晶体+琥珀酰明胶组[(2 310±933)、(1 393±1 011)、(2 025.4±355.7)mL](P<0.05),晶体+白蛋白组与晶体+琥珀酰明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体外循环液体实入量,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血小板用量、冷沉淀用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1、T2、T3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反应时间R值及T1、T3时血液凝固时间K值、最大振幅M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2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T1和T3时(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和T3时(P<0.05),3组T1与T3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1时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高于T2和T3时(P<0.05),T2与T3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2时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液凝固时间K值均大于T1、T3时(P<0.05),T1与T3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晶体组T2时最大振幅MA值小于T1、T3时(P<0.05),T1与T3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体+白蛋白组、晶体+琥珀酰明胶组T1、T2、T3时最大振幅M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二次开胸止血、二次插管、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切口愈合不良、死亡/自动出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纯晶体预充液可增加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尿量和超滤量,未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