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和尿液多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人体血液和尿液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方法 采用1%硝酸+0.1%Triton X-100+2%异丙醇将血液或尿液样品直接稀释后进样,采用内插入模式校正干扰,用氦气碰撞模式分析样品中19种金属元素.结果 各元素在1~200 μg/L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该方法检出限为0.002~1.699 μg/L,定量下限为0.01~5.66 μg/L;血液、尿液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2%~115.6%和81.8%~105.6%,RSD<6.3%.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适用于血液和尿液中19种元素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目前常用的全血C反应蛋白(CRP)检测系统的性能,并给出建议的全血CRP检测系统性能要求。方法:收集2019年3—4月26家妇幼及儿童医院7 540份静脉血样本,研究5种常用全血CRP检测系统分析性能。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包括迈瑞BC-5390CRP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国赛Astep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奥普OTTOMAN-1000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韩国i-CHROMA Reader 免疫分析仪和芬兰Orion QuikRead go定量分析仪,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并分别以a、b、c、d、e随机顺序代表检测系统。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与采用血清模式的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对检测系统的性能,包括空白测定、携带污染、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实验、结果相关性、正确度和样本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常用的全血CRP检测系统空白测定值均<1.00 mg/L,携带污染<1.00%。重复性结果显示,CRP浓度在3.00~10.00 mg/L范围时,>97%的样本变异系数( CV)<10.00%;CRP浓度在10.00~30.00 mg/L范围时,>98%的样本 CV<6.00%;CRP浓度>30.00 mg/L时,>98%的样本 CV<5.00%;中间精密度均<10.00%;参与评估的检测系统线性理论值及实测值的相关系数( r)均>0.975,斜率在0.950~1.050。样本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样本在室温(18~25 ℃)或冷藏(2~8 ℃)保存72 h内,全血CRP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均在10.00%以内;干扰试验表明,除采用干化学免疫速率法的检测系统外,加入甘油三酯(TG)浓度<15.46 mmol/L时,加入TG与未加入TG样本CRP偏差均<10.00%;加入胆红素浓度<345.47 μmol/L时,加入胆红素与未加入胆红素样本CRP偏差均<10.00%;在无血细胞比容(Hct)校正功能的检测系统中,Hct不同稀释浓度点与40%稀释浓度点相比相对偏差最高可达67.48%;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与西门子特定蛋白分析仪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对,0~300.00 mg/L范围内,各检测系统 r均>0.975;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指定值分别为12.89和30.60 mg/L的正确度能力验证样品,参与正确度验证的全血CRP检测系统均通过正确度验证。 结论:5种全血CRP检测系统性能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但建议无自动Hct修正的全血CRP检测系统进行手动修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输血肝移植的临床初步探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无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无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 q=-6.342、-5.286, P值均<0.05]。无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 q=-4.432、-3.824, P值均<0.05],术后第7天无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 q=-3.358, P<0.05]。 结论: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容积动力学是一种分析输入液体容量的方法学。与同位素示踪方法不同,容积动力学是在输液过程中连续多次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衍生的血浆稀释度作为输入数据、尿量作为输入变量的两室组成动力学模型,可提供两室之间(即血浆容量与间质液)液体分布时间过程的信息,适用于麻醉、手术、脱水和低血容量患者补充晶体液。容积动力学还可以量化应力、低血容量、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液体分布与清除的变化。影响容量复苏的伴随因素很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平均动脉压(MAP)〕、健康与应激状态、肾功能、意识及手术麻醉状态等,可影响液体的半衰期、分布和容量。研究容积动力学能够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秦英智教授领导的团队,对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临床针对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即时凝血检测用于心血管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接受心血管手术的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全国心血管外科手术量近28万例,比2020年增加了25% [1]。心血管手术术式复杂、术前抗凝和/或抗血小板等调节出凝血药物的使用及体外循环的影响(血液稀释、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损伤、纤溶亢进、肝素的不完全逆转及肝素反弹等) [2],可能是围术期大量失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目前,围术期出凝血管理仍是一个挑战,麻醉医生对于围术期出凝血监测,需要迎难而上,即时准确地找出围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为患者平稳麻醉提供保障。而传统凝血功能检查耗费时间长,仅反映凝血过程的某个阶段,无法准确判断异常出血原因,以及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的具体阶段和因子成分,且围术期出凝血是动态过程,未及时判断原因可能导致延迟或不适当的治疗。即时凝血检测(又称床旁凝血检测)可部分弥补传统凝血功能检查的局限性,快速识别凝血功能障碍,并实施有的放矢的靶向治疗。本文就即时凝血检测用于心血管手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心血管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凝血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 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20):APP回输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输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输,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输,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 1)、体外循环后5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术后24和48 h(T 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N组T 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 3和T 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 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T 3~5时NGAL和TIMP-2浓度、T 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 P<0.05)。 结论:APP回输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喉罩置入成功时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喉罩置入成功时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30~60岁,BMI 18.5~25.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HH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以20 ml/min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目标Hct为30%,C组根据"4-2-1"法则输注乳酸林格液补充生理需要量,达目标并稳定10 min后行麻醉诱导。采用Bovil药代动力学模型TCI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Ce)0.25 ng/ml,3 min后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设首例丙泊酚Ce为5.0 μg/ml,按照序贯法,若喉罩置入失败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差为0.5 μg/ml。当丙泊酚血浆浓度(Cp)和Ce达平衡1 min后,置入喉罩。连续出现8个喉罩置入失败/成功拐点时终止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喉罩置入成功时丙泊酚的EC 5、EC 50、EC 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A组喉罩置入成功时丙泊酚的EC 5(95%CI)为4.237(3.090~4.514) μg/ml、EC 50(95%CI)为4.802(4.500~5.078) μg/ml、EC 95(95%CI)为5.443(5.125~7.304)μg/ml。C组喉罩置入成功时丙泊酚的EC 5(95%CI)为2.408(1.190~2.756) μg/ml、EC 50(95%CI)为3.120(2.690~3.472) μg/ml、EC 95 (95%CI)为4.042(3.582~7.431) μg/ml。组间比较EC 5、EC 50和EC 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6%羟乙基淀粉130/0.4 AHH可降低丙泊酚诱导患者喉罩置入成功的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中的使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开展现状及ICU医师对RCA的认知情况。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包括3个部分,共20个问题),主要了解接受调查者一般信息,对RCA的认知情况和所在ICU目前RCA实施的具体流程。问卷通过线上平台发放及回收,国内ICU临床医师自愿参与。调查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至2022年4月30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630份电子问卷,确认有效的为616份(问卷有效率为97.8%)。616位医师来自全国21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的587个ICU,其中来自三级医院者530位,具有高级职称者302位。488个(83.1%,488/587)ICU开展了RCA(503位医师),ICU性质(综合、内科、外科、专科ICU)与是否开展RCA无明显相关性。ICU开展RCA的主要原因为出血风险小(96.4%,485/503),监测方便(62.2%,313/503)和指南推荐(62.0%,312/503)。99个(16.9%,99/587)ICU未开展RCA(113位医师),不开展的原因主要为医院无枸橼酸钠抗凝剂(58.4%,66/113),其次为无使用经验或方案、价格贵(各14.2%,16/113)等。所在ICU开展RCA的503位医师中,443位(88.1%)医师认为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分级B以上)是RCA禁忌证;分别有388位(77.1%)和377位(75.0%)医师认为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钙血症是RCA并发症;273位医师执行每日规律监测总钙/离子钙比值;分别有276位(54.9%)和181位(36.1%)医师将血流速度设置在120~150 ml/min和151~180 ml/min;377位(74.9%)医师选择成品血液滤过基础液,252位(50.1%)医师稀释方式选择前稀释+后稀释;239位(47.6%)医师通过单独静脉通路补充碳酸氢钠注射液;400位(79.5%)医师选择枸橼酸钠剂量方案为每小时输注速度是每分钟血流速度的1.2~1.5倍。结论:目前国内综合性ICU在肾脏替代治疗中普遍开展RCA,且相关临床医师对RCA的禁忌证和潜在并发症等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同医院在实施RCA时所采用的方案各异,监测手段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是仅次于心脏病、肿瘤等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速度快,死亡率高,容易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对患者生活品质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单一疗法只能对疾病的一些关键部位进行治疗,而无法完全扭转整个发病进程。目前临床上的主要采用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解血浆纤维蛋白、抗凝和血液稀释等方法进行治疗。为使患者在临床上更多的获益,要及时根据患者的病理特点,正确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来增强其疗效,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主要对国内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容积动力学与ICU患者容量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容积动力学是在输液过程中连续多次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衍生的血浆稀释度作为输入数据、尿量作为输入变量的两室组成动力学模型,适用于麻醉、手术、脱水和低血容量患者补充晶体液。容积动力学还可以量化应力、低血容量、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液体分布与清除的变化。影响容量复苏的伴随因素很复杂,包括性别、年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平均动脉压(MAP)〕、健康与应激状态、肾功能、意识及手术麻醉状态等,可影响液体的半衰期、分布和容量。本文对晶体液在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