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医院为主体的大型自然人群健康队列研究建设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全球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担不容忽视.相较于国外队列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项目执行期短,且缺乏长期稳定支持.方法 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构建四川地区自然人群健康队列研究(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健康队列),在医联体医院所在地/市/州、县/市/区,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及辅助检查等检查项目采集年龄≥20岁的常住人口完成健康基线信息,分析当地重大疾病及罕见病的新病因和危险因素,持续随访多年,观察人群中目标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以及影响疾病预后的高危因素等,建立多维度、动态、定量的生命组学大数据采集系统.结果 截至2023年3月华西医院健康队列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郫都区,德阳市绵竹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色达县4个县/市/区开展,涵盖122个社区,共计纳入4万余人,累计随访4万余人次.其中,龙泉驿区共计纳入24 251人,累计随访3次,郫都区共计纳入10 219人,德阳市绵竹市共计纳入8860人,累计随访2次,甘孜藏族自治州共计纳入2225人.结论 通过总结华西医院健康队列研究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建立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体系,为其他单位和地区开展队列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纵隔气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以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增加所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相对少见,而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继发纵隔气肿则非常罕见。肺泡破裂后到达肺门的气体可沿不同的路径形成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的气肿,甚至形成颅内硬膜外积气。纵隔气肿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纠正DKA后,纵隔气肿一般在5~10 d自行吸收,预后良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DKA患者出现Kussmaul呼吸后,肺泡内压力增大、肺泡内外压力差增大、肺泡壁蛋白质被分解,这些因素促使肺泡破裂形成纵隔气肿;经过快速补液、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纵隔气肿自行吸收,根据排他性诊断,可明确DKA继发纵隔气肿。通过对该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纵隔气肿与DKA之间的内在的认识,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为正确的诊治提供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川藏藏族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川藏藏族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9例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受试者常住地分为四组:甘孜藏族自治州组(A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组(B组),凉山彝族自治州组(C组)和西藏自治区组(D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相关性因素(受试者是否早产,生产方式为顺产或剖宫产,生产时体位为头位或臀位,受试者是否为头胎或二胎及以上);以及监护人及家庭相关性因素[监护人是否为15岁以上、不识字且不会写字的成年人(以下简称文盲),受试者出生后襁褓方式是否绑腿,受试者是否定期接受儿童保健,受试者家庭经济情况]。结果:四组DDH患儿是否早产(χ 2=7.564、 P<0.05)、生产方式(χ 2=7.524、 P<0.05)、生产胎位(χ 2=6.801、 P<0.05)、是否头胎(χ 2=13.008、 P<0.05)、监护人文化程度(χ 2=14.114、 P<0.05)、襁褓方式(χ 2=13.080、 P<0.05)、是否定期进行儿童保健(χ 2=11.107、 P<0.05),以及家庭经济状况(χ 2=11.935、 P<0.05)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受试者相关因素中"早产和臀位产",监护人及家庭相关性因素中"监护人是文盲"、"襁褓方式为绑腿"、"未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是川藏藏族儿童DDH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早产、臀位生产、监护人是文盲、襁褓方式为绑腿、未规范进行儿童保健可能与藏族儿童DDH发病率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对旋后外旋型(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SER)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s,A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的155例SER-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ORIF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6个月后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踝关节功能水平[Kofoed评分、AOFAS评分、Olerud-Molander踝关节主观评分(Olerud Molander ankle score,OM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Kofoed评分、AOFAS评分、OM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Kofoed评分分别为(53.78±6.40)、(76.73±4.12)、(89.07±5.78)分,对照组分别为(52.22±7.08)、(71.68±4.82)、(84.05±5.45)分,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Kofoe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AOFAS评分分别为(70.13±5.39)、(81.62±4.25)、(92.05±4.15)分,对照组分别为(69.85±5.41)、(79.08±4.60)、(88.92±4.43)分,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AOF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OMAS分别为(53.43±5.07)、(76.14±4.52)、(85.68±4.14)分,对照组分别为(54.42±4.86)、(71.39±3.94)、(81.78±4.15)分,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O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8.85±4.50)d、完全负重时间(66.62±7.14)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49.42±5.43)、(74.39±6.7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89、6.80,均 P<0.0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4/74)与9.46%(7/74), χ2=0.88, P=0.347]。 结论:ORIF针对SER-AF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海拔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10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唇腭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藏族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唇腭裂患者中年龄最大48岁,最小4个月。男女比1.42∶1。单纯唇裂中男女比1.40∶1;唇裂合并腭裂中男女比1.71∶1;单纯腭裂男女比1.3∶1。所有患者的母亲在孕期未产检,未服用叶酸。有家族遗传史8例(7.3%),三代内近亲结婚的2例(1.8%);孕期前3个月服用药物7例(6.4%),孕期营养不良1例(0.9%)。先天性唇腭裂中单纯唇裂65例(59.1%),其中有不完全唇裂48例(73.8%);单纯腭裂25例(22.9%),其中不完全腭裂14例(56.0%);唇裂合并腭裂19例(17.2%)。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患者中单侧病变均多于双侧病变,且以左侧居多。单纯唇裂的单双侧比为12∶1;左右侧比为1.9∶1;唇裂伴腭裂的单双侧比为5.3∶1,左右侧比为2.8∶1,其中以完全性腭裂居多(12例,63.2%)。结论:普及孕期保健知识,加强孕前孕期检查的宣传,可降低唇腭裂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6家医疗单位收治的脑泡型包虫病住院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相等数量的肝、脑泡型包虫病例组成数据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脑泡型包虫病易感因素。结果:共收集119例脑泡型包虫病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3例;农民62例,牧民46例,僧人9例,学生2例。年龄(43.9±13.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脑泡型包虫发病最为集中在肝泡型包虫诊断后的4年内(77/119,64.7%)。颅内包虫病灶多发者86例(72.3%),病灶平均大小2.0 cm×2.5 cm;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主要集中在前循环供血区域,周围有宽大水肿带,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病灶内有多发聚集性小囊泡结构是其独特的影像特征。98例随访病例中62例(63.3%)可生活自理,死亡18例(18.4%),5年生存率约81.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感脑泡型包虫病因素包括女性( OR=2.742, 95%CI 1.039~7.236, P=0.042)、食用生肉/生水( OR=7.638, 95%CI 1.216~47.966, P=0.030)、有肝包虫病史( OR=0.380, 95%CI 0.178~0.811, P=0.012)以及合并其他部位包虫( OR=2.968, 95%CI 1.113~7.910, P=0.030)。 结论: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以农牧民患病为主,中青年女性更易感染,定期对初诊肝泡型包虫病且不合并其他部位包虫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监测预防脑泡型包虫病的发生,提高对四川藏区脑泡型包虫病的认识,从各个方面加强对脑泡型包虫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2年川渝地区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川渝地区2018-2022年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探索聚集区域,为川渝地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四川省和重庆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应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川渝地区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5.71/10万和65.01/10万,年递降率分别为3.00%和8.37%.川渝两地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5.91%和55.58%.报告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01),且均在15~25岁、65~80岁呈现两个报告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川渝地区肺结核疫情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P<0.001),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川渝地区肺结核呈高-高聚集、低-低值聚集及高-低聚集模式.重庆市渝东南片区为高-高聚集区域,高-高聚集区整体呈现逐年变少的趋势.四川省川西地区为高-低聚集区,高-低聚集区整体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川渝地区接壤区域为低-低聚集区.热点分析显示,四川省川西地区为热点区域,热点区域逐年增多.重庆市渝东南片区为"热点"区域,热点区域逐年减少.结论 川渝地区肺结核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州、阿坝州等川西地区和重庆市彭水县等渝东南片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低发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封面说明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封面图片由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石松林副教授2020年8月21日拍摄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绒牛场(28°24'N,100°23'E).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发育了高山、极高山、高山峡谷、冰川宽谷、现代冰川等不同的地貌类型,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雪山和周围的高山河流、湖泊、森林、灌丛、草甸等景观组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超声影像组学在肝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其在鉴别囊型肝包虫病与泡型肝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经病理结果(金标准)或"四川省包虫病专家组"依据临床结果及专家共识(银标准)确诊的肝包虫病患者4976例,共纳入23 452张超声图像,其中囊型肝包虫病图像8557张,泡型肝包虫病图像14 895张.按病灶类型以8∶2比例将超声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18 762张与独立测试集4690张.使用Pyradiomics(3.1.0)提取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超声图像均使用相同的提取器;使用极小化极大、标准分数及均值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特征缩放,使用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特征降维,使用方差分析、递归特征消除、相关特征法及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自编码器(AE)、线性判别分析(LDA)、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自适应增强(AB)、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8种分类器构建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最佳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集中,以十折交叉验证策略训练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分类器中最佳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中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从每张超声图像中共提取1130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选择动态筛选出1~4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以此建立最佳机器学习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RF模型在训练集及独立测试集中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86,均高于SVM、AE、LDA、LR、AB、DT、NB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RF模型对鉴别肝包虫病分型的诊断效能最佳,有助于肝包虫病精准超声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CT诊断高原肠气囊肿症伴气腹两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又称囊样肠积气症、肠壁囊样积气症,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大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本文报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人民医院CT诊断的PCI伴气腹2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